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年轻人追捧的“剩菜盲盒”,真的很好吗?

字体:
—2025—
04/28
11:43:59
2025-04-28 11:43:59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浙江在线4月28日讯(见习记者 戴凯霖)4月27日晚上8点,杭州拱墅区吾悦广场的“巴黎贝甜”面包店前,刚下班的小秦正兴奋地拆开手机里抢购的“盲盒面包”。“太值了!11.9元就买到3个碱水面包,省了20多块钱。”这已是本周她第三次成功抢购这种特殊的“剩菜盲盒”。

所谓“剩菜盲盒”,就是商家将当日未售完的临期食品随机组合,以原价3-5折的价格打包成盲盒出售。这段时间,“剩菜盲盒”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模式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消费者以超低价格购买商家未售出的临期食品盲盒,既能享受拆盒的惊喜,又能减少食物浪费,兼具高性价比与环保属性。在社交平台上,体验过“剩菜盲盒”的网友纷纷晒单,直呼“太划算、太快乐”。有经验的消费者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推出详细攻略,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参考。

  销售火爆的商家售罄页面 截图

晚上9点半,杭州武林商圈一家罗森便利店里,店员小林麻利地扫描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取货码,身后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印有“惜食魔法袋”Logo的牛皮纸袋。他告诉记者,“三文鱼寿司组合、现烤贝果、鲜榨果汁……现在每天要准备10多份盲盒,周围的上班族们下班顺路取走,最近还多了不少代跑腿小哥上门送货。”

  记者发现,这些原价35元以上的轻食套餐,以12.9元的盲盒形式售卖。每个袋子里装着当日未售完的临期食品,保质期都严格控制在24小时以上。

  消费者“开盲盒”发现是现烤贝果 受访者供图

  而,这种融合环保理念与盲盒经济的新兴消费模式在备受欢迎的同时,食品安全隐患、消费保障缺失引发不少争议。

  记者调查发现,菜盲盒平台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不足:一方面强制实行“超时未取不退款”政策,另一方面却未建立相应的食品质量保障机制,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消费如遇到问题,很难进行维权。

杭州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理念不应成为降低食品安全标准的借口。“首先,企业要完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从采购、加工到配送的标准化管理。其次,监管部门要尽快出台剩菜盲盒行业标准,明确食品质量要求、价格标注规范和售后服务标准。最后是消费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购买前仔细核查商家资质和评价。”

  食品安全专家也提出,“当前剩菜盲盒市场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平台责任意识亟待加强。”他建议,消费者在享受这一新兴消费方式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优先选择具有实体门店的连锁品牌;仔细检查食品标签信息,确认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留存完整的消费凭证;避免购买生鲜、冷食等高风险品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盲盒;剩菜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4月27日晚上8点,杭州拱墅区吾悦广场的“巴黎贝甜”面包店前,刚下班的小秦正兴奋地拆开手机里抢购的“盲盒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