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从“浦阳手工鞋”到“文旅婚登”,民政实践共织民生保障网

字体:
—2025—
07/02
19:49:59
2025-07-02 19:49:59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浙江在线7月2日讯(见习记者 戴凯霖)穿针引线织就共富路,智慧养老托起幸福晚年,甜蜜经济激活文旅新动能……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中,民政工作正以创新之笔描绘民生新图景。

  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跟随浙江省民政厅采风团前往浙江各地调研。从萧山区的幸福工坊让银发族巧手生金,到拱墅区的“医养融合”重构养老服务体系,再到上城区将婚姻登记打造成城市甜蜜IP,这些鲜活的基层实践共同编织着浙江民生保障的温暖网络。

  “鞋”手共富,“幸福工坊”助老增收

  7月1日下午,萧山区浦阳镇的“浦阳伊家·幸福工坊”内,六位老人正围坐在工作台前,手指灵活地穿针引线,编织着一双双手工凉鞋。

  “针脚要匀称,这样做出来的鞋子才结实耐穿。”正在缝制皮带的刘奶奶摘下老花镜,笑着和记者说。随后,她专注地整理起眼前的材料,用锥子在鞋底上扎出细密的小孔,再用穿着麻线的钢针来回穿梭,每一针都拉得紧实有力。刘奶奶告诉记者,自己腿脚不便,以前要靠低保过日子,现在在这儿做鞋,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加上补贴,日子宽裕多了。

“浦阳伊家·幸福工坊”里老人们专注工作 见习记者 戴凯霖摄

  “许多老人和低收入村民有手艺但找不到活干,我们就把企业需要纯手工制作的业务对接过来,比如编鞋、做伞,按件计酬。”工坊坊长汪敏娟打开账本说,“目前已与11家企业合作,今年首次对接省外企业,平均下来每月付工资的数目在10万元左右。”据统计,这家工坊已吸纳3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为强化兜底保障,工坊创新还设立“共富基金”,在劳动报酬基础上,额外向低保、低边家庭发放10%的补贴。

  据了解,“浦阳伊家·幸福工坊”是浦阳镇2022年为响应浙江省共同富裕政策打造的就业帮扶平台。在民政、妇联等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工坊通过整合镇域内闲散劳动力,特别是低收入农户、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群体,承接本地鞋企的手工订单,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

  除此,工坊还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提升工艺水平,推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如今,“浦阳手工鞋”已逐渐成为地方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萧山区民政事业发展中心傅俊巍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企业订单+工坊代工+村民参与”的运作模式,计划扩建工坊、开发文旅体验项目,让传统手艺既“活”起来,又“火”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护”稳养老关,破解照护难题

  随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服务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

  在浙江杭州市拱墅区朗和国际医养中心,科技与医疗深度融合的创新养老模式,正为养老服务带来全新方案。“我们提供高质量医养一体化服务,为入住长者提供亲情管家、营养膳食、文娱社交、个性定制等专属服务。”负责人带领记者走进公寓标准间,智能监测设备正实时监护血压、血糖、呼吸等生命体征,异常情况可联动家属、启动就医绿色通道。这种“医疗级照护闭环”模式,让入住该中心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能获得专业保障。

  除了全自动智能监测系统,中心还配备每日医生巡房和中医康复师驻场。“每位长者入住前,我们都会进行照护等级评估,制订专业计划。”运营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穿过动静分区的楼宇。“北侧医疗区里杭州市中医院医护24小时轮值,南侧住宿区按自理能力分层管理。我们实现医疗、居住、文娱设施一体化,老人入住如酒店般省心。”目前,中心已实现满房状态,其中书画室、钢琴房、观影区等公共空间获得老人的一致好评。

锻炼室内,医护陪伴长者进行锻炼 见习记者 戴凯霖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专业化、精准化、品质化、亲情化是这一机构养老服务背后的内核:40岁以下护理员占比超50%,全员备考高级护理员证书;餐饮服务每周不重样,每月固定提供营养餐食,时令水果常年保持6种以上供应。“养老服务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旅居养老到安宁疗护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随着《“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实施,更多科技赋能、医养结合的创新模式将撑起老年人幸福晚年。

  “婚登+文旅+彩票”婚俗改革在路上

  今年5月10日起,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彻底打破了户籍限制,新人仅需身份证即可在全国任意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这一政策不仅极大便利了异地工作生活的情侣,还催生了“婚登+文旅”的新业态。其中,杭州上城区桃花湖婚姻登记处凭借独特的宋韵文化氛围和一站式婚庆服务,迅速成为全国新人领证的“网红打卡地”。

  “上城区以桃花湖公园为核心,打造了长三角首个覆盖‘相遇、相知、相爱、相许、相守’全爱情周期的婚俗改革示范区,该模式整合了婚姻登记、婚前辅导、婚庆服务、婚育护航及家庭教育五大环节,形成‘一区一园一圈一城’的甜蜜经济产业布局。”上城区婚姻登记处胡洁介绍,今年“520”当天迎来了结婚登记高峰,共为近300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其中不少为省外户籍新人。

上城区桃花湖婚姻登记处的新人们排队留影 见习记者 戴凯霖摄

  值得一提的是,走进幸福格子铺公益福彩咖啡店,每对婚姻登记新人可凭结婚证抽取一次“刮刮乐”。除了公益福彩带来的惊喜与乐趣外,还包含了一杯寓意着幸福美满的囍茶、一次穿越时空的宋韵婚服换装体验以及一次专业的备婚咨询服务。

  “在这里结婚领证,让我感觉到不只是办理一项业务,而是创造共同的美好回忆。”新人告诉记者,她们还可在中式或西式颁证厅完成仪式,选择多元。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该处结婚登记11936对,2024年全年结婚登记11318对,结婚登记数据稳居全省第一,占杭州市的六分之一以上。

  随着“全国通办”政策的深入实施,婚姻登记正从单一行政服务向多元化幸福体验转变。不少城市、景区打造“领证新地标”,发展结婚登记旅游,开辟“婚登+文旅”的赛道。杭州上城区桃花湖模式的成功,不仅为新人提供了难忘的领证记忆,更成为推动地方文旅经济的新引擎。对此,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施晓琼表示,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链条、强化婚姻辅导,将是各地探索“甜蜜经济”的关键课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民政;民生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穿针引线织就共富路,智慧养老托起幸福晚年,甜蜜经济激活文旅新动能……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中,民政工作正以创新之笔描绘民生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