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浙江大学供图
浙江在线7月7日(记者 孙婧宜 通讯员 柯溢能 )7月7日下午,“盛世修典二十载 牢记嘱托向未来—— 持续推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作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会上回顾总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下简称“大系”)二十年来的丰硕成果,并就如何深化成果转化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历代绘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基因和美学精髓。2005年,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正式启动,开启了长达二十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之旅。
20年来,“大系”项目组以数字技术为笔,从汇编出版宋画起步,先后三次开展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图像搜集工作。截至目前,“大系”已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12405件(套)。其中,国内藏品9155件(套)、国外藏品3250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
此外,项目组编纂出版《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4卷244册。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中国历代绘画图像抢救保护采集与汇编出版工作仍在继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深化“大系”成果转化应用,让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焕发新光彩,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现场,嘉宾纷纷围绕“大系”的后半篇文章,从典藏保护、研究阐释、新型传播、海外推广、惠民育人等五个体系分享了成果、提出了见解。
据最新统计,“大系”成果巡展已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个城市举办场,总参观人数超1000万。同时,在英国伦敦、瑞士日内瓦、德国柏林等举办了16场海外特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外140余家文博机构、38所世界知名高校赠送“大系”图书,建成“大系”典藏馆、保护利用研究中心等平台载体。
“我们一直期待将‘大系’从一项单纯的艺术史研究项目,推进为一项集保护、利用、研究为一体的可持续文化事业,这样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保护利用研究中心主任陈野坦言。
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已专门成立持续推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深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保护利用研究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推动“大系”成果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的独特资源,产出更多可持续的标志性成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