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里坑村一景 记者 陈天怀 摄
闲置资源转化为文旅项目 记者 陈天怀 摄
浙江在线8月11日讯(记者 陈天怀)8月10日,由中央及省级媒体记者组成的“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路里坑村。这个曾以石灰产业闻名的小山村,如今正凭借农文旅融合焕发新生。废弃矿坑、羊棚变身咖啡馆、艺术馆,两座荒废石灰窑“变身”面包窑与窑书房,成为乡村旅游新名片。今年以来,该村已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上世纪90年代,路里坑村石灰产业繁荣,村内矗立着超过100座石灰窑,这些窑炉昼夜不息地运转着。2000年前后,随着环保政策推进和产业转型,石灰窑陆续关停,矿坑荒废,年轻人外流,村子一度陷入沉寂。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村庄开始迎来转机。借助当地三衢石林风景区的发展东风,村民开办农家乐,2021年,村集体与文旅企业组建运营团队,将闲置资源转化为文旅项目:11幢农房变身精品民宿,天然溶洞成为岩洞餐厅,猪栏改建为“三衢艺术馆”,半山腰的废旧羊棚被改造为可与小羊互动的“羊棚咖啡馆”……
“窑书房”可以看到好风景 记者 陈天怀 摄
顾客在“面包窑”前排队购买面包 记者 陈天怀 摄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座荒废石灰窑的重生:一座成为“面包窑”,用传统窑炉烤制酥脆面包,吸引游客排队购买;另一座化身“窑书房”,二楼露台可俯瞰矿石堆,阅读区陈列地质科普书籍与文学典籍,成为乡村文化空间。
产业转型直接带动村民增收。50岁的曾美君返乡成为咖啡师,节假日单日制作咖啡超700杯;面包师陈美芳从城市返乡,收入提升且能照顾家人。截至目前,全村已有民宿及农家乐15家,年经营性收入近300万元。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1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今年,村子已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0万元。
回村的陈美芳当起面包师 记者 陈天怀 摄
回村的曾美君当起咖啡师 记者 陈天怀 摄
生态治理与文化挖掘同步推进。路里坑村先后获评浙江省特色旅游村、3A级景区村等荣誉,成为“两山”转化的鲜活样本。
从“烧石灰谋生”到“为乡村筑梦”,窑火的“燃烧方式”变了,但乡村振兴的活力愈燃愈旺。未来,该村计划进一步丰富业态,打造研学基地与非遗体验区,让更多“沉睡资源”成为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