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记者 孙婧宜 摄
浙江在线9月9日讯(记者 孙婧宜)2005年,浙江作出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的重要部署,20年来,浙江中医药发展实现了跨越式提升。9月9日下午,浙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举行,全面展示20年来的丰硕成果。
作为传统中医药大省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浙江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建设,成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现有中医类医疗机构4599家,其中三级公立中医院49家,数量居全国第二;2024年,浙江公立中医院总诊疗人次达6183万人次,出院人次达176万人次,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186%和351%。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仁元介绍,20年来,浙江把打造“名院、名科、名医”作为推动“中医药攀登工程”的重要发力点。目前,浙江已建设2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落地2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3家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中医专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医血液病在全国中医院学科学术影响力排名居第一。
同时,浙江成立了省名中医研究院,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4个,“浙派中医”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养院士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15名。
为了让中医药更好融入防病治病,“十四五”以来,浙江新建(改扩建)县级中医院47家,全省92%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甲以上水平,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388家,100%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10项以上中医药服务,94.5%的家庭医生团队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了好中医。
同时,浙江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16个,中医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全省现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68万人,比2005年增长近3倍。
民众看好病的基础上,浙江同样将推动中医药文化和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视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浙江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潜能,编制全国首套《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打造“国民学国医”平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中医药精髓说清楚、讲明白。实施浙派中医“走出去”三年行动,与白俄罗斯、新西兰等共建中医药海外中心,每年都有外国学生来浙学习中医、传播中医。
目前,衢州的杨继洲针灸、绍兴的绍派伤寒、杭州富阳的中医正骨等12个浙江的传统医药类项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遗名录。
另一方面,当中医养生“圈粉”年轻人,中医药促进“治未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时,浙江贯通“医、药、养”全链条,丰富中医养生保健、营养指导、药膳食疗等渠道,鼓励医疗机构开发多元健康产品,推动中医与体育、旅游等深度融合,推广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和中医药“轻养生”新赛道,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比如,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火爆出圈,去年夏天刚推出时,上线24小时就卖出了115万帖;杭州市以“街区+集市+康养”为主线,打造了一批“可看、可玩、可尝、可购”的中医药文旅新场景,在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广兴堂国等老字号的带动下,河坊街、桥西直街、五柳巷等中医药特色历史街区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超百万人次。
浙江省经信厅总工程师李永伟透露,截至2024年,浙江省中药产业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出口规模,分别约是2005年的5倍、6.3倍、2.7倍。
“实施新时代‘中医药攀登工程’,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让中医药更好地造福百姓。”王仁元表示,下一步,浙江将统筹中医药服务、产业、科技、人才、文化、治理、数智“七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构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