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记者 陈雷 通讯员 宗伟 廖冰 丁佳意)一早,穿上熟悉的蓝色环卫工作服,徐俊昌出现在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学院北路的公共厕所内,配送保洁用品、例行巡查、与保洁员交流工作情况,这些点滴事务,勾勒出了他的工作日常。作为杭州宸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公厕保洁班长,徐俊昌负责管理祥符街道内的43座公厕,对每座公厕的情况了如指掌。

工作中的徐俊昌 记者 陈雷 摄
每天,他驾驶着满载物资的小车穿梭于各个公厕之间,在分发卷纸、洗手液等保洁用品的同时,也细致检查着每一处公厕的“运行”状况,守护着这些城市角落的整洁。
仔细算算,徐俊昌已和环卫环保工作打了23年交道。他常说这是份普通的工作,但恰恰是这份“平凡日常”,最近却赢得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在浙江省第29个环卫工人节到来前夕,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25年全国“十佳环卫人”名单,徐俊昌是浙江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环卫工人。
这不是徐俊昌首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多年来坚守一线,这些荣誉都是他踏实工作的生动注脚。“每次获奖都让我惊喜和意外,从没想过拿什么奖,我每天想的只是如何把岗位上的事做好。”他说。
在许多人印象中,环卫工作总与扫把、拖布紧密相连。然而徐俊昌的故事,却要从“技术”开始讲起。2002年刚加入环卫工作时,他在环卫汽车场修理厂担任焊工,这是行业内门槛最高、最具危险性的工种之一。凭着“学技术”的决心,20岁出头的他边干边学,刻苦钻研,一步步从“门外汉”成长为能独立看图、精准下料、熟练维修的技术骨干。

担任焊工时的徐俊昌 图源拱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在持续积累的过程中,徐俊昌并不满足于按部就班。他创新改进了高效的“烧电焊”工作法,将维修效率提升了三分之一以上。这项成果成功后来在全市推广,累计为单位节省成本200余万元。
扎实的业务本领,让他成为危急关头大家信赖的不二人选。老同事们至今还记得那次惊心动魄的抢修记忆犹新。2015年,杭州一处承担全市200余吨粪便处理任务的倒粪码头突发故障,其中过滤粪便的设备临时坏了,原生产厂家到现场查看后,以“设备已停产淘汰”为由,拒绝了维修。
紧急时刻,徐俊昌接到了求助电话。“当时设备一半在外,一半在粪里,看不清情况。”徐俊昌回忆,现场观察后,他设法爬上二楼房顶,通过打洞、穿管、吊绳,硬是用钢管和钢丝绳将埋在粪池的设备吊起来检修。“那时候有些维修配件厂家都不生产了,市面上买不到,我就自己制作。”经过连续三天的奋战,故障终于得以排除,他为单位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
2020年,徐俊昌转岗从事公厕管理,成了同事们口中的公厕“活地图”。祥符街道辖区内由他负责的43座公厕,哪一座人流量大、哪一处卫生难处理,他都一清二楚。“亚运公园的公厕游客多的时候,队伍能排到门外,保洁员根本忙不过来。”遇到这种情况,他总会上阵帮忙。

徐俊昌在维修厕所设备 图源拱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刚接手这份工作时,徐俊昌习惯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每一座公厕的细节。后来,本子写满了,新换的笔记本写得少了——因为那些细节,“都已记在了心里”。平时,他也常和保洁员们聊家常,“谁家孩子在上学,父母身体怎么样,我心里都有数。”这份日常的留心,让他能在公司开展困难帮扶时,精准推荐需要帮助的对象。
23年来,徐俊昌的每个春节几乎都在岗位上度过。他见证了这座城市一点一滴的变化,也以朴实的方式,默默为之添上属于自己的一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公厕更干净一些,为杭州的环境、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尽一份力,我觉得值。”老家在河南南阳的他,如今已把全家都接来了杭州。“父母接过来了,孩子也在这边工作,我们算是真正‘定’(居)在这儿了。”他说。
一方小小的公厕窗口,不仅映照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尺度与人文温度,也见证着一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的价值微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