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浙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万亿、8万亿、9万亿。五年间,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举办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杭州西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杭州“六小龙”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接连涌现,《黑神话:悟空》成为全球现象级“爆款”……
星光璀璨夺目耀眼,凡人微光直抵人心。之江潮涌的每个高光瞬间,皆由万千星火汇聚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浙江在线推出特别策划《微观浙江·我眼中的“十四五”》,把目光望向我们的身边人,讲述我们的身边事,勾勒五年来的焕新与蝶变。
“十四五”成绩单
五年来,浙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实施农业“双强”行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浙江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92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82.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领跑全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2024年,浙江获批建设全国首个智慧农业引领区,全国数字乡村试点总数达35个,居全国第一;浙江率先全国发展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
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记者 汪雨晨 通讯员 张枥元)金秋十月,步入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的华溪谷,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农机手操纵着收割机在田间高效穿梭,迅速完成水稻收割、脱粒、装车……
“今年种了800多亩单季晚稻,已收了七成多,预计平均亩产能有700公斤,比往年要高。”种粮大户虞东红站在田埂边,面露喜悦。尽管经历了高温和暴雨的轮番考验,但政府及时组织排水保灌,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今年依旧丰收在望。

图源省农业农村厅
与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的虞东红,是金华市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这5年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新’字。”虞东红介绍,5年来,通过规范流转,他逐步将种粮面积扩大到8000亩,全部由自有团队实施精细化管理。“装备也在不断升级,从小型拖拉机到全自动农业机械、智慧田管系统,明年我还打算引入AI技术。我们团队现在的三个无人机飞手,都是‘90后’,年轻人种田越来越有‘科技范’。”
“今年还有个好消息,”虞东红说,他带领团队自主探索十余年的生态零添加大米终于取得成功。“我们划出100亩试验田,采用有机底肥、生物防治等方法,完全实现零除草剂、零化肥、零化学农药,同时保证大米产量稳定。”
尽管投入更大,但产出的大米品质显著提升,完美契合市场对高端农产品的需求。“明年计划将生态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打响‘华溪谷生态米’品牌。”虞东红信心满满地说。
在台州市柯桥区,种粮大户蔡斌斌对“十四五”期间的变化同样感受颇深。“我们刚开始收割单季稻,今年种了280亩,产量预计比去年提升8%左右。”蔡斌斌介绍,2021年,乘着“十四五”期间的政策东风,他创建了合作社,与台州市农科院合作引进了近百个新品种和相关新技术,创建了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带动周边5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
“现在水稻全部改用机插,效率大不同。还有我们新购置的精量条播机,可播种油菜、大麦、小麦等多种作物,一机多用,大大简化了流程。”蔡斌斌感慨道,“现在的农机化程度,之前想都不敢想。”他指向自家“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示范田,“我的示范方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把‘藏粮于地’真正落到了实处。”

图源省农业农村厅
在诸暨市同山镇,展飞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泉迎来了他的“红高粱丰收季”。“这个品种我种了3年,产量高,是酿造‘同山烧’的好原料。”不久前,他的合作社以平均亩产563.87公斤、最高亩产594.67公斤的成绩,创下全省高粱产量新纪录。“同山烧”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
眼下,同山镇5000多亩高粱陆续成熟收获,预计总产量超过25万公斤。为保障原料稳定供应,当地创新推行“酒企+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目前,全镇已建成10家白酒特色产业共富工坊,人均年增收2.85万元,实现“产业增值在链上,共富收益在乡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