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今年前9个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4944亿元

字体:
—2025—
11/09
10:33:15
2025-11-09 10:33:1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孙婧宜 李心怡

见面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浙江在线11月9日讯(记者 孙婧宜 李心怡)1至9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增长22%,研发费用390亿元,同比增长14%。11月8日下午,在乌镇举行的浙江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记者见面会现场,一组数据道出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机。

  近些年,浙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今年5月,浙江发布《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举全省之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据悉,目前浙江算力总规模超150Eflops(衡量计算机算力的核心单位),位居全国前列。浙江已建成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项超4.2万个,签署场景授权协议118个,其中70个场景已上线运行,公共数据开放指数连续六年全国领先。截至今年9月,全省50个模型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DeepSeek、阿里云Qwen进入Artificial Analysis(全球权威性人工智能基准测试平台)排行榜全球前十,模型能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见面会上,6位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专家,园区、企业代表围绕技术突破、地域发展、医疗创新、文化传承、信息安全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创新实践与落地成果。在多个应用场景中,我们能看到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结出的累累硕果。

  今年5月14日,由之江实验室研发的“三体计算星座”首批计算卫星在酒泉发射升空,引发关注。之江实验室副主任何水兵介绍,近年来,之江实验室聚焦智能计算,推进算力、数据、模型体系化创新,其中,作为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项目已完成首发12颗卫星的发射入轨,成功部署80亿参数的人工智能模型,实现“算力上天、卫星互联、模型在轨”的突破,解决了太空中面临的卫星数据传不回地面、无效数据多、数据时效差等问题。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则更加聚焦于柔性电子技术的前沿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算法、算力和数据。数据从哪里来?答案在传感上,柔性电子就是传感中的革命性技术。它的广泛使用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更多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彬认为,柔性电子技术是连接虚拟智能与真实世界的关键,为此,最近柔电院建立了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多模态感知与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训练平台,以期加速柔性电子技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广泛应用。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乌镇见证并切实参与了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过去10年,乌镇为人工智能产业做了很多准备——落地了浙江唯一的国家超算中心‘乌镇之光’,与联通合作落地智算中心,成为国家级车联网测试示范区和‘车路云一体化’全国试点,乌镇本土企业福瑞泰克下线第300万套智能驾驶产品,招引落地了普渡、劢微、歌锐医疗等机器人企业……”桐乡市委常委、乌镇镇党委书记、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翁松刚透露,目前,乌镇在政务、旅游、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已形成了大量可控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真实场景。

  人工智能,正在打开千行百业的“想象力”。见面会现场,许多企业分享了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应用。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依托人工智能对海量的心脑磁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将原本复杂、微弱的生物磁信号转化为具有明确临床价值的医学信息和医疗资源,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更显著增强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蚂蚁集团鲸探数字资产平台规划推出的文渊AI文博顾问,汇聚了上万件文物信息,还能让文物“活”起来,其承办的“文澜重光·数韵流芳”数字化体验项目,正通过人工智能让观众沉浸式阅读四库全书,感受传统古籍的魅力;闪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让数据防护变得更智能、更精准,另一方面专注于大模型数据安全,保障数据来源的合规性、处理过程的可靠性和输出内容的安全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1至9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增长22%,研发费用390亿元,同比增长14%。11月8日下午,在乌镇举行的浙江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记者见面会现场,一组数据道出浙江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