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分,亚运会进入“杭州时间”。杭州及5个协办城市努力兑现了为世界呈现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的庄严承诺。
亚运赛场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奋勇拼搏、团结协作,得到各方点赞。当盛会的聚光灯移向赛场外,还有一些亚运会的参与者,他们在不同领域,为精彩亚运奉献着智慧与汗水。
手绘:刘欣蔚
让越剧之美惊艳世界
亚运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会。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下篇《携手同行》中,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越剧团)青年越剧演员王静登场。她与其他3位演员一起,身穿经典服饰演绎越剧《忆江南》。
《忆江南》是具有江南风格的新概念越剧,展现了独具地域风格的杭州韵味与浙江旋律。“作为一名越剧演员,能够在这个国际舞台用越剧表演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觉得非常荣幸,也感谢剧团领导、老师们对我的培养和关心。”王静说。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王静参与了新概念越剧《忆江南》的表演。受访者供图
2023年9月初,在接到参与亚运会开幕式的通知后,王静便马不停蹄投入排练准备中。在亚运会开幕式舞台上,她饰演经典剧目《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一角。在仅有的半个月的准备时间里,一次次联排强度大、时间紧。为了呈现完美演出,她与其他演员一起,不断抠细节、加强度,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虽然辛苦,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王静说,“我们是在亚运会主场馆‘大莲花’进行排练的,为了让观众能够看得更清楚,呈现出更好的舞台效果,我记得光是演员的位置就调整过四五次。通过一遍遍联排,我们在细节上有了更好的把握。”最终,《忆江南》大获好评,他们的精彩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从16岁开始学习越剧,直到现在依旧不敢怠慢。只有不断地学习揣摩,才能把更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这是我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舞台的尊重,更是对越剧的敬畏。”王静说。
这些年来,她出演过《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双轿接亲》中的陈珊瑚、《长乐宫》中的曹慧娘、《天之骄女》中的燕娘、《胭脂》中的王春兰等角色,她唱腔淳朴甜润,感情真挚深沉,韵味醇厚绵长。每次演出,总是要反复琢磨,努力把戏中的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
每次演出,王静都要反复琢磨。受访者供图
“越剧起源于浙江,是我国第二大传统剧种,也是浙江的一张文化金名片。作为一名越剧演员,我们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越剧之美展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越剧这个传统又时髦的戏曲艺术。”王静说。
镜头中的亚运故事
16天,上百场比赛,数万次地按动快门……作为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杭商传媒副总编兼摄影部主任徐青青全程参与了亚运各项赛事的报道工作,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亚运瞬间。
“持证摄影记者可以参加全部场馆的赛事图片拍摄,但我集中聚焦在田径、网球和羽毛球赛事上。”徐青青表示,为了圆满完成本届亚运会报道任务,她和团队在赛前做了全面细致的策划,详细了解了有关田径、网球、羽毛球等赛事安排以及各国代表队的基本情况。
作为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徐青青全程参与了亚运赛事报道工作。受访者供图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预见性地了解分析了金牌的分布、我国参赛选手的优势强项以及热门运动员的基本情况,以便在赛事现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拍摄、记录。”徐青青说,“当然,学习同样重要。赛前,我仔细研究了冬奥会、大运会等赛事的精彩瞬间,深入学习了优秀摄影记者们的拍摄方式、角度。”
有了充足的准备与经验积累,在16天的亚运会中,徐青青拍摄了亚运会开闭幕式及100多场比赛共28000多张照片,见证了各国运动员激情拼搏的动人场景以及奖牌诞生的荣耀时刻。同时,作为现场记录者的她,还用图片讲述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10月3日,在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选手陈冠锋、严海滨、谢震业、陈佳鹏以38秒29夺得冠军,4人举着国旗开心地跳了起来。这个瞬间被徐青青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其实,当时我的注意力集中在照片最右侧的陈冠锋身上。”徐青青回忆道。
9月30日男子100米决赛上,谢震业以9秒97的成绩夺得金牌,但是很少有人记得,当时跑道上还有另外一名中国选手陈冠锋,他获得了第七名的成绩。“比赛结束后,我看到观众席上,陈冠锋的教练让葛曼棋将一面国旗转交给他。他犹豫了片刻,又递回给了葛曼棋。赛后采访时,陈冠锋说,‘我可以是第七,但国旗不能。’那一天,这个小伙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青青说。
中国选手陈冠锋、严海滨、谢震业、陈佳鹏夺得男子4*100米接力冠军,这个瞬间被徐青青用镜头记录了下来。受访者供图
10月3日,在杭州亚运会田径男子4*100米决赛赛场上,徐青青再次看到了陈冠锋。“他是中国队的第一棒。这一次,他帮助中国队拿下了这枚金牌。这一次,他终于可以以第一名的身份,开开心心地披上国旗庆祝胜利。这也让我感到开心、骄傲。”徐青青说。
10月4日,在亚运会羽毛球比赛场馆“小白碗”中,羽毛球男单半决赛刚刚结束,一名技术官员与离场的志愿者们击掌以示鼓励,同时对着徐青青的镜头竖起了大拇指。“我立刻按下快门,留下了这个画面。”徐青青说。
徐青青全程参与了“小白碗”所有羽毛球比赛的报道,场馆的运营团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亚运会期间,羽毛球比赛每天从早上9点开始,最晚的一天到了晚上12点才结束,而现场工作人员在凌晨5点就要到场做准备。在这种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下,他们的工作氛围依旧很好,无论是场馆管理团队、志愿者队伍还是各国技术官员,大家其乐融融,像照片中彼此击掌鼓励的画面时有出现。”徐青青说。
技术官员对着徐青青的镜头竖起了大拇指。受访者供图
距离亚运会闭幕已有一段时间,每每翻出原片,徐青青总感觉自己还在比赛现场。“相信很多年以后,我还是会不断地翻出这些原片,编辑、调色以及重新解读。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段十分难忘的经历,也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徐青青说。
技能满满服务亚运
“Hello!Welcome to Hangzhou!”杭州亚运会期间,俞翠英几乎每天在“武林大妈”亚运志愿服务亭忙碌着,热情地招呼来往的各国游客,或是为他们答疑解难,或是为他们递上一杯爱心凉茶。
今年66岁的俞翠英是杭州市拱墅区“武林大妈”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武林大妈”)的一员。这支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起初是由拱墅区武林街道一些热心公益的退休大妈们组成的。俞翠英便是18位发起人之一。
“武林大妈”俞翠英正在进行平安巡防。受访者供图
如今,这个由民间发起、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成立的志愿服务队伍,在拱墅区已经有了16万余名志愿者,成为杭州基层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
2023年以来,杭州市拱墅区围绕辖区内体育场馆、公共观赛空间和历史街区等重点领域建设了19个亚运文明驿站。“武林大妈”亚运志愿服务亭,正是武林街道为迎接杭州亚运会专门打造的集旅游咨询、亚运宣传、城市活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常态化亚运城市志愿服务文明驿站。
按照亚运会期间的任务安排,俞翠英的主要工作就是以武林路步行街入口处的亚运文明驿站为阵地,在武林路上开展文明劝导、平安巡防、信息咨询、交通引导等服务。
“亚运会期间,外国游客比较多。为了更好地提供志愿服务,我们参加了英语培训。”俞翠英笑着拿出了一本《武林大妈志愿服务日常英语会话手册》,“年纪大了,像这些英文单词,有时候记不牢。我就在旁边把对应的发音用汉字标出来,方便巩固学习。现在日常的几句英文对话不成问题的。”
手册上的每个英文单词、每句英语对话旁边,都有俞翠英用汉字标注的发音。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除了英语培训,俞翠英等“武林大妈”们还学习了国际礼仪和急救知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亚运会更多是面向群众,我们要用热情、专业的态度做好服务保障。相关技能的学习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武林大妈’的风采。同时,作为一名亚运城市志愿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亚运知识,以更好地为赛事服务和宣传。”俞翠英说。
除了新技能,俞翠英的基本功也没落下。
“武林大妈”亚运志愿服务亭距离西湖不远,亚运会期间,很多游客都会到驿站来咨询旅游路线。“一些大的景点我们都要了解具体方位,以便快速为游客指路。同时,对应的公交线路我们也要熟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游玩路线建议,告诉他们怎么乘车,帮助完善出游行程。”俞翠英说,“我们的宗旨就是‘问不倒’,争取做到让每一个疑问都能得到回应、解决,让远方的朋友宾至如归。”
俞翠英已经做了7年的志愿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志愿服务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俞翠英坦言,如今走在马路上,她会不自觉地关注可能需要帮助的人。
俞翠英(右三)与其他志愿者一起为外国游客提供帮助。受访者供图
“亚运会期间,某天傍晚我在驿站值班,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女孩在哭。我观察了一会,发现她的父母一直在安抚她,同时揉着她的脚,但小女孩依旧没有止住泪水。我猜想,孩子可能是受伤了。”俞翠英赶紧走出驿站询问情况。
一问才知,女孩是和家人一起来杭州看亚运比赛的,当天骑车时弄伤了脚。征得女孩家长同意后,俞翠英带他们来到驿站,在女孩的脚踝处喷涂了云南白药,并叮嘱家长如果持续疼痛就要去医院就诊。“做志愿者要有耐心,还要细心。同时,保持热情,真诚待人,从心出发,帮助他人。”俞翠英说。
通过参与本届亚运会的志愿服务,“武林大妈”志愿服务更加深入人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发展到现在,我们的志愿者最大的是80岁,最小是10多岁,覆盖了各个年龄层,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期待在年轻人的加入下,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能够不断壮大。”俞翠英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