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近一年因个人信息泄露等致网民损失805亿
2015年12月30日 14:12:33 来源: 法制日报

  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明确提出,我国个人信息处于严重被滥用的状况,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在于,对个人信息保护,目前尚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

  在2015年最后两天,各类机构关于信息安全的调查也纷纷出炉。围绕《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及各类调查,记者试图勾画出2015年网络信息安全趋势图。

  信息安全令人生忧

  截至2015年11月18日,在中国最大的漏洞播报平台补天平台收录的网站漏洞中,共有1410个漏洞可能造成网站上的个人信息泄露,这些漏洞共涉及网站1282个,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量高达55.3亿条。这一数字较2014年的23.6亿条翻了一倍还多。

  如果按照中国网民总数为6.5亿计算,这一数字意味着,仅在2015年这一年,平均每个中国网民至少可能被泄露8条以上的个人信息。

  上述机构认为,目前,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电信骚扰和网络盗号、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频发的首要原因。越来越多的黑客和不法分子参与到个人信息的盗窃和交易当中。

  这样的论断,已经转化为公众直接的经济损失。

  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一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原因,导致网民损失总体约805亿元,人均124元,其中约4500万网民近一年遭受的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

  网民防范意识不足

  《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显示,网民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也导致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调查显示,仅有75.2%的人使用系统自动更新或打补丁,有67.3%的人设置了复杂密码。

  常见的个人安全防范措施尚未普及,是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此外,智能手机上安装安全软件的用户仅占70%;在未安装安全软件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认为"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不需要安装”。

  网民手机端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使大量手机恶意软件和病毒有机可乘。加大手机安全知识的普及,是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综合立法迫在眉睫

  56.64%的受访者表示,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网络立法相对滞后;

  32.17%的受访者认为,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掌握能够准确识别和追踪网络人口真实身份的关键技术”是根本举措。

  对于如何阻击信息安全漏洞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了以上数据。

标签: 信息安全;网络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512305108500090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