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5日讯多年以后,17岁的赵晓柯或许还会记得2016年1月14日清晨,一辆时尚的"青年之声·网络安全战车”驶入自己乡村学校时的情景。
这辆冠以"青年之声·美丽河北网络安全战车中国行”名称的宣传车两周内将穿行燕赵大地。此后,它将继续巡遍全国,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为更多青少年提供O2O的网络安全科普服务。
这是"青年之声”线下活动的一角。自2015年4月28日全国首个专门面向青年的互动社交平台开通至今,"青年之声”平台阅读量已逾14亿,线上问题留言量超过60多万条,回答网友问题超过24万条。全国各级团组织已开通3700多个平台,1万多个线下服务体系众筹联动,爆发出蓬勃生命力。
这是一个缩影,"青年之声”线上线下,多点开花;这是一个信号,"青年之声”重心下移,走进基层;这更是一个隐喻,"互联网”的历史车轮连接一切、融合一切、创造一切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共青团直面群团工作新要求,改革创新的步伐也越来越坚定。通过线上线下互动,"青年之声”正在构筑一个团青紧密的朋友圈!
真实感:直接联系青年点对点
"青年在哪里,青年成长发展的需求如何满足,如何把他们团结凝聚起来”,这是新时期共青团"安身立命”之本。
回答这一重大命题,无法回避"3个80%”:当前全国网民6.68亿,80%是青年;互联网从业人员,80%是青年;青年获取信息,80%来自互联网。
"共青团要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团的工作要把握住广大青年的脉搏;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不仅要看到有形的对象,而且要看到无形的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重点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中央4号文件对青年工作作出明确部署。
时代召唤、使命召唤、青年召唤,需要共青团作出新的回答。
"眼下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最大问题是离青年太远,不深入青年,不了解青年,不会和青年聊天,不能解决青年的困惑。”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直面问题,一针见血。
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构建团青关系新格局,实现共青团与青年的密切联系。2015年"五四”前夕,"青年之声”应运而生!
"真没想到,我的问题得到了秦宜智同志的亲自回答。”南开大学博士生张洪涛至今回想起来,仍难掩激动。秦宜智在"青年之声”开通当天回答的这个提问,在青年中迅速传播开来。书记处各位同志都在"青年之声”平台上直接与青年沟通、释疑、解惑。
"你的声音,我的责任”,"青年之声”向小伙伴们发出真诚邀约,而青年们的云集景象也让团干部们欣喜不已——
"青年之声”累计阅读量从0到1亿,用了一个半月;从1亿到两亿,只用了1个月;从两亿到3亿,仅用了25天。之后,以亿为单位的增长,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省级平台全覆盖、V3.0平台普遍接入、地市级平台全面建成、县级和基层平台纵深推进。
全团步调一致,从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团县委书记,从青年问题专家到普通团干部,都在"青年之声”上留下了他们和青年点对点的联系。
"共青团要建设自主统一的互联网云、网、端系统。”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组书记金东表示。团中央自主开发的V3.0云平台为全团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国322个地市级、2197个区县级、818所学校、337个企业平台已陆续建成开通,全国"青年之声”平台开通总数达到3709个,占计划开通总数的80%。入驻平台的专家和专兼职团干部总数达90万人,青年组织用户达40万人。日均留言和提问3600条左右,日均阅读量450万,从根本上改变了"团组织找不到青年”的局面,实现了"青年主动找团”的转变。
"‘青年之声’搭建了共青团特别是基层团组织联系青年的便捷渠道,全团互动协同共享的组织新体系初步形成。”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郭竞坤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
"都说感情中最重要的是相互间的吸引,怎么保持和提升呢?”网友"时空战警”问;
"创业团队不好带,管紧了没活力,不管又太松散,迷茫中,有没有大侠能指导?”网友"地藏”问;
"父母吵架闹离婚,我该不该劝?”匿名网友问……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来在青年心中,埋藏着这么多个性化的声音。如今,它们被"青年之声”打捞上来,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这恰恰反映出青年工作的本质:把握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
获得感:直接服务青年面对面
青年的呼声,不仅渴望得到及时回应,更盼望有更为深入和持久的改变,希望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
"青年之声”要不断向纵深发展,不能光停留在线上的问答阶段,只有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才能增强黏性,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
依托对10万个提问样本的大数据分析,团中央"青年之声”精准匹配青年需求,相继建立成长、创业、就业、心理、志愿、国学、维权、健康8个服务联盟,1个婚恋服务委员会、1个爱心传递专项基金。半年来,开展活动50多场,现场覆盖青年近万人。
1月9日,在北京站,乖巧的小秀玲被家人暖暖地抱在怀里,准备返回山西老家。
两个多月前,这个8个月大的女娃被火灶重度烧伤,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治疗无望。
令人揪心的消息传到"青年之声”平台后很快发酵。
6小时内,山西沁县县委县政府和团长治市委、团沁县县委、沁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即前往小秀玲家中探望,送去慰问金、食品及护理用具等;
12小时内,爱心公益账号开通,善款源源不断;
24小时内,中国儿慈会主动联系"青年之声”平台提供救助,填写救助申请表,县、乡、村各级机构连夜盖章;
48小时内,从长治市沁县定昌镇良庄村到太原再到北京,公路系统、高速系统、铁道系统,医疗系统一路绿灯。
两个多月的治疗,3次植皮,医疗费都筹自"青年之声”感召的爱心人士。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这一条由"青年之声”汇聚资源打造而成的生命绿色链条,激发出大爱真情。
在四川,有山区贫困生考上大学后缺少去学校的路费,"青年之声”平台及时发动联盟筹集了15万元。
在湖南,团湖南省委联合18家社会组织共建联盟,通过"公益加油吧、心理加油吧、维权加油吧、成长加油吧、生活加油吧”5大维度阵地为青少年提供服务。
在安徽,通过"青年之声”组织了1893人的青少年维权专项队伍,有力加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维权工作……
"辽宁大部分高校围绕‘青年之声’平台建立了团学服务、就业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心理服务、教务服务、学生事务服务、维权服务和科创服务等8类专家服务团队,1万多名专家入驻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团辽宁省委书记赵红巍说。
线上融合线下,坚持重心下移。目前,全团共组建服务联盟12600个,动员80多万名专家参与,开展主题活动2500余场,面对面帮扶青年两万余人。
"青年之声”服务体系通过"众筹”理念,把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专业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效结合,将这场持久战推向深远,把朋友圈越建越大,让青年有了更多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与青年同呼吸共命运,"青年之声”真正成为了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青年之家”。
铸就感:直接引导青年心贴心
"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
寓引导于服务,"青年之声”不仅走近青年身边,更走进青年心间。
围绕青年群体关注度高、诉求强烈的时事、就业、创业及婚恋问题领域,"青年之声”平台改版31次,开通了"瞭望台”"创业邦”"求职场”"约会吧”四大板块,每天根据社会热点主动进行议题设置,引导平台用户进行讨论,提高问题引领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4个栏目高举价值导向旗帜的同时回应了青年群体的高频诉求:政府监管模式要适应"互联网”,具体怎么理解;选择汉服婚礼能否促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者建议18岁可以结婚,你怎么看;如何看待"2016年中国员工涨工资,中国涨幅全世界第一”的好消息?
"青年之声·北京”设立"青春晚自习”固定栏目,针对"青年之声”平台上收集的青年热点问题和心理、成长相关的问题进行解读,倡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年之声·湖北”开展"诵经典·讲礼仪·传美德”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争当"中国好网民”等活动,覆盖人数超过90万。
在江苏南通,"青年之声”与"江海青年说”活动品牌结合,开展"与传统对话”"江苏好青年南通入榜青年事迹分享会”等活动。
2015年大阅兵前夕,河南共青团通过微博讲述抗战老英雄钟飞的故事,并发起"青年之声”#河南青年守卫大阅兵#话题,短时间内,转载量便突破9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河北科技大学团委书记孙贺对此体会颇深。往年组织学生参与纪念"一二·九”活动,往往效果不明显。但今年,他将纪念活动搬上了"青年之声”。"没想到,活动上线10分钟,就有100多人参与‘最美五行诗的征集活动’,留下了1000多条评论”。
2016年元旦,有感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位于世界各地的中国青年在"青年之声”平台留言畅想2016关键字,祝福国泰民安,企盼圆梦"十三五”,引发共鸣,令人振奋……
网友留言:"以前总觉得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与我们相距甚远,但近来出台的政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缓解独生子女压力,减少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房贷减负,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这些政策的出台,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在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青年之声”是"爱国之声”。关键时刻,"青年之声”总能响彻互联网空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强大的青年力量正在推动网络生态圈步入良性循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的光和热!
"青年之声”,正紧密构筑一个团青命运共同体。
正如秦宜智同志新年伊始给青年朋友的信中所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国家发展蒸蒸日上。愿意奋斗,每个人都能站在舞台中间;相信明天,世界会因我们的努力而改变。2016,我们携手,一起出发,追逐梦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