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危难时刻 他们挺身而出 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人物速写
2016年03月23日 06:02:4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张丽 李攀
3月21日,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表彰暨见义勇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 本报记者 李震宇 摄
3月21日,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表彰暨见义勇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

  浙江在线03月23日讯(浙江日报记者张丽 李攀)3月21日,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表彰暨见义勇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决定追授鲍永清、胡小丽、吴章信、方友松、罗腊英、熊斌"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荣誉称号,吴志钱、朱晨航"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并追记一等功;授予李安猛、王运涛"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荣誉称号,王刚、任代晖、俞夏龚、詹三敏"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

  见义勇为是一种精神、一面旗帜、一份力量。这些平民英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最美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面孔,重温他们的英雄壮举。

  扑救山火冲在前

  【英雄档案】鲍永清,男,1958年出生,淳安县汾口镇宏鲍村柴木坞农民。

  春节,原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然而56岁的鲍永清却在正月初二这天,永远告别了家人。

  2014年2月1日中午12时许,位于淳安县与开化县接壤的淳安县汾口镇宏鲍村突发山火,火势很快蔓延至附近山头村,并威胁中洲镇叶村等山林。

  "着火了,快救火啊!”一声声呼天喊地的求救声响彻整个村庄。正从亲戚家拜年回来的鲍永清骑着电瓶车,听到村民们的呼救,立刻将电瓶车停在一边。眼看山上火势越烧越猛,他立即带上柴刀,和村民一起往火场赶,一路飞奔到山脚。

  鲍永清发现,山火正在漫山遍野熊熊燃烧,他当即冲到最前面,用柴刀劈砍杂草林木,开辟防火隔离带。正当鲍永清奋力往前开辟隔离带的时候,山火已经蔓延到他的身边。顾不上自身安危,鲍永清放下柴刀,用树枝猛力扑打山火。就在快要将身边的山火扑灭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火借风势,浓烟裹着烈焰,迎面猛扑过来,鲍永清一头倒地。

  "当时火是从东面烧到西面,我正在山顶扑火,距离鲍永清他们大约有十几米远。一开始感觉周围是相对安全的,但就那么几秒钟,火也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一下子把我们都扑倒了。”宏鲍村党组织书记余洪忠说。

  滚滚浓烟中,村民们头发、衣服上都留下了烧焦的痕迹,大家在慌乱中急忙将昏迷在地的鲍永清抬到了安全地带,并对他进行急救,有的捏虎口,有的掐人中,但鲍永清仍处于昏迷状态。山高路陡,村民随即合力将他抬下山后立即送往医院抢救,但鲍永清再也没有睁开眼,直到最后一刻,他的手中还紧紧握着扑打山火的树枝。

  说起鲍永清,村民们总是念着他的好。83岁的老人鲍金盘说,平时有个什么事,他都会帮忙通知亲戚朋友。"5年前,我因糖尿病引发急性肠炎,当时是上吐下泻,情况越来越不好。”邻居鲍永清发现后,赶忙到路旁拦车,扶着他赶往县第二医院。"当时儿子儿媳都不在家,是鲍永清及时把我送到了医院,真要好好感谢他才是!”事情虽已过去好几年了,但鲍金盘每次提起此事,还会感动得掉泪。

  海里救人十余年

  【英雄档案】李安猛,男,1980年出生,家住河南省永城市条河乡堤湾村,在海盐县观海园务工。

  每天一大早,河南小伙李安猛有空就会到海盐观海园的海岸边观看潮水涨落。晨练的人遇到他,都会热情地称他为"小李子”。10多年来,"小李子”在这片海边已经救起20多人。虽不是本地人,但在当地人心中,李安猛俨然成了他们的"守护神”。

  2014年7月14日中午,来自安徽太和的李某带着一家人从临安来到海盐观海园游玩。面对大海,两个小孩兴奋不已,径直从海塘下到海滩边玩水。此起彼伏欢声笑语中,突然一个海浪猛地掀来,两个小孩瞬间被卷入海中。眼看着两个孩子就这么在自己眼前消失了,不悉水性和潮水规律的李某夫妇急得跟着跳入海中想营救,然而人刚下去就被越涨越高的潮水硬生生地"退回来”了。潮水越涨越高,已经听不到小孩的呼救声了,李某夫妇心急如焚。

  来不及脱去衣物,李安猛一头扎入汹涌澎湃的海水中,挣扎着探出水面吸了一口气后,又快速钻进了海中……在李某夫妇焦急的等待中,奇迹发生了:不一会儿,李安猛从水里探出了头,用两条健壮有力的胳膊托起了两个小孩。孩子得救了。

  10多年来,被李安猛救起的落水人员不少。

  但李安猛从来不收被救者的礼物和谢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他收入不高,要付房租,几乎没有剩余。为了支撑整个家庭,他空闲时还要四处转转,收集些饮料罐、啤酒瓶之类的废品。

  虽然生活艰苦,但李安猛每天仍然会到海边义务巡逻,发现有人落水或者接到求救电话,他二话不说都会下海救人。

  勇救山火护家园

  【英雄档案】吴章信,男,1955年出生,诸暨市东白湖镇琴察村农民。

  琴察村位于会稽山脉南麓,是一座宁静的小村庄。多年来,村子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2014年的春天,救火英雄吴章信的离去,让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添上了一份沉重。

  从家里到自家在山上的那片地,吴章信要走半个小时。这片毗邻东和乡的田地,吴章信到过无数次。2014年3月16日下午,吃过午饭,吴章信再次走上这段熟得不能再熟的路程,去自家的田里干活。他怎会知道,这次竟是自己走过的最后一段路了。

  当天下午2时多,就在他干活的田地旁,有人大喊救火。听到呼喊声,吴章信的心里猛然一惊——对山里人来说,山就是一切,如果山火蔓延开来,那不知道有多少农户要遭殃了!没有多想,吴章信拿了一把钩刀就往火场冲去。

  火势借着风力肆虐起来,烈焰蹿起有两层楼那么高,经历多日干旱的植被,稍微带着点火星就噼噼啪啪地在火里打起滚来。吴章信拖着疲惫的身子,忍受着灼热的温度,奋力地挥舞着钩刀,想开辟一条隔火带以避免火势蔓延。可迎面而来的一阵风带着火苗扑向了他,将他打倒在地。

  赶来救火的60多位村民发现吴章信时,他已经躺在地上奄奄一息,衣服头发全被烧焦了。虽经医院竭力救治,吴章信终因伤势过重去世。

  送别吴章信的那天,村子周边的山头岗上站满了前来送他的乡民。东白湖镇和东和乡的干部也赶来送行。好人吴章信的一生平凡、赤忱,在最危急的关头,他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脚下的这片土地。

  纵身一跃救孩童

  【英雄档案】胡小丽,女,1978年出生,家住瑞安市上望街道薛后村,教师。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教师,命运的不幸锻造了她坚毅的品格。

  在目睹孩子落水的危险时刻,不会游泳的她勇敢地跳进水中,以柔弱的身躯奋力将落水孩童托举上岸,而自己却被汹涌的江水吞没。

  2014年10月1日,幼儿园老师胡小丽带着女儿冰冰和亲友前往温州市鹿城区七都街道的江边露营烧烤。上午10时许,一行人抵达江边。见不远处有一废弃码头,胡小丽就和同行的另一名女士带着冰冰等4个孩子在码头周边玩耍。

  没过几分钟,就听到江边传来了"救人啊”的呼救声:一名小男孩一脚踩空掉进了水里,正在水里扑腾。胡小丽跑到水边,顾不得自己不会游泳的状况,立刻跳进水里施救。

  此时正是涨潮时分,男孩越扑腾离岸越远。胡小丽奋力游向男孩,一把抓住他,随后用手托着他用力向岸边推。岸上的人顺手拉住了小男孩,并把他拉上岸。而胡小丽却由于强大的反作用力被江水越冲越远。同行亲友和当地村民纷纷跳入江中施救,但由于潮水十分汹涌,谁也没能将胡小丽救上岸。大约半个小时后,当地水警赶来将胡小丽救出水面,而此时的她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幼儿教师胡小丽在瓯江边的壮丽一跃,换回了8岁男孩的生命,却让自己的女儿冰冰成了孤儿。3年前,胡小丽的丈夫因白血病不幸去世。胡小丽的女儿冰冰则在3岁时意外被开水烫伤,至今双手、双腿和胸口仍留有深深的疤痕。这次出游,是胡小丽和女儿为数不多的外出游玩,但谁都没有想到竟会成为永别。

  最美瞬间迸发的人性光辉,既是生命中最真切最本能的反应,又是执着坚守职业精神的生动体现。斯人已逝,最美永留人间。

  一身正气斗歹徒

  【英雄档案】王运涛,男,1976年出生,家住安徽省临泉县谢集乡朱元行政村,在诸暨市大唐镇务工。

  安徽人王运涛是17岁那年从老家来到诸暨市大唐镇的。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大唐从事货运工作。"老实”、"善良”、"憨厚”是身边人对他的印象。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有些腼腆的小伙子,竟敢直面带血的尖刀,与杀红眼的歹徒作殊死较量。

  2014年11月3日16时30分,王运涛正在大唐镇个体运输户聚集的一个劳务市场等活儿。突然,一个20多岁、体型偏瘦的男子持刀向河南籍司机曹某某捅去。被捅伤后,这个司机跌跌撞撞走了几步,就倒在了地上。看到行凶者向附近一家火锅店走去,王运涛连忙跑到马路对面,从自己的卡车里掏出一根撬棍追了过去。

  进了火锅店大门,王运涛看到店老板已被行凶男子捅伤,老板娘躲在收银台内带伤抵抗。王运涛奋勇上前,用撬棍将行凶者击倒在地。随后,王运涛死死将行凶男子摁倒,用尽全力坚持了10多分钟,直到民警赶到,铐住了行凶男子。

  后来,王运涛才知道劳务市场并非此案的第一现场,歹徒先前在大众网吧附近行凶,已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由于母亲年逾古稀,王运涛担心她受惊吓,未敢向母亲透露半分,只向哥哥说起过此事。王运涛勇斗歹徒的义举在诸暨市传为美谈,当地人称他为"撬棍哥”。

  警方事后查明,行凶男子卢某,行凶前经济拮据居无定所,精神恍惚,因产生幻觉而持刀行凶,是王运涛临危不惧,勇敢与丧失理智的持刀行凶男子搏斗,才让更多的无辜百姓免受伤害。

  王运涛说,自己并不想做什么英雄,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不允许他考虑什么,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把歹徒制服。

  奋不顾身扑山火

  【英雄档案】方友松,男,1964年出生,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农民。

  芝堰水库库区山峦叠嶂,翠峰如簇。在库区左侧,有一座被当地村民称为陈佗山的山头,山高林密。

  2014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三。新年上坟的鞭炮声不时从四周山林传出,此时的芝堰村村民大多沉浸在走亲访友的喜悦之中。中午11时许,一条火龙突然从陈佗山蹿起。陈佗山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又处于兰溪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火情若得不到及时控制,将危及芝堰水库饮用水源安全。

  发现火情后,芝堰村立即组织发动村民上山灭火。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村民方友松立即放下碗筷,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自发和其他100多名村民一起迅速赶往起火点。

  上山包抄、开辟防火带、山脚迂回……受风向影响,大火正从下往上烧。方友松自告奋勇,上到山腰处去开辟防火隔离带。为了尽快灭火,方友松抄起树枝,冲到距离火源仅四五米的地方。

  "火烧上来了,大家注意安全!”突然,一阵阵呐喊声从山下传来。村民们回头一看,发现火势正在向上蔓延,火借风势,难以控制,因此大伙决定先撤到山脚。"撤离,撤离,赶紧撤离。”村民们冒着滚滚浓烟,边喊边往下撤退。

  下山后,大家清点人数,发现方友松还没有下来。于是,村民们又冒着危险,沿路找了上去。

  当大伙找到方友松时,他已经奄奄一息,浑身焦烂,身旁只剩下半截烧焦的皮带和一双破鞋。村民们连忙将方友松从狭窄的山道上抬了下来,送往当地医院抢救。当晚11时33分,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方友松去世。医疗诊断书上写着:全身98%面积严重烧伤。

  冒险救出井中人

  【英雄档案】俞夏龚,男,1984年出生,平湖市广陈镇港中村人,平湖市公安局广陈派出所协辅警。

  2015年4月14日18时许,浙江威驰管道维护公司员工干在根、陆崇喜、俞蕴瑞等3人,在平湖市广陈镇前港东面利百加箱包厂门口窨井处,对污水管进行检修,木梯突然断裂,3人跌进窨井中。俞蕴瑞爬上井口,报警求援。接警后,广陈派出所协辅警俞夏龚等人赶到。

  经询问,俞夏龚得知尚有两人被困井内,马上跑到井口边查看。窨井井口较小,仅能容一人通过,井内也只有两三个人的空间,且由于长期关闭,沼气浓度高,臭气熏天,落在井内的两名工人情况十分危急。俞夏龚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仅用所带的救援绳在腰上打个结,就下了井。

  俞夏龚屏住呼吸,踩着井内扶梯下到井底。昏暗中,他看到一名工人(陆崇喜)靠着井壁,神智不清。俞夏龚蹚过没膝的污泥,将陆崇喜拉到扶梯旁,并解下身上的绳子系到陆崇喜身上,一面喊地面的队友帮忙拉绳子,一面扶着陆崇喜往上爬。

  因在井下时间过长吸入大量沼气,陆崇喜手脚也不灵活。俞夏龚只得先把陆崇喜的手搭在扶梯上,再托起他的大腿往上抬,将他的脚放在梯子上,并在地面队友的配合下将陆崇喜送出了井口。

  此时的俞夏龚已满身是汗,更是被沼气熏得头晕脑涨。队友们劝他别下去了,或者等增援的人到了再救,但是俞夏龚想到井底的工人情况危急,深吸一口气后再次下到井中。

  透过微弱的光线,他看到干在根仰面倒在淤泥中,只剩下头部露在外面。俞夏龚用力把干在根从淤泥中拉起,拍打着他的脸喊了几声。可对方已经失去意识没有任何反应,俞夏龚只得拖着干在根来到扶梯边,将他与自己捆绑在一起,带着他艰难地攀向井口。

  上面的队友们赶紧将他们拉出井口。此时,同样吸入大量沼气的俞夏龚已累得躺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幸好得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才没落下后遗症。

  明知井下沼气浓重有生命危险,为什么还敢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下井救人?事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俞夏龚平静地说:"看着他们有生命危险,不出手相助做不到。”

  火海中叫醒邻居

  【英雄档案】罗腊英,女,1976年出生,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杜村乡上峰村农民,在浦江县务工。

  面对生命威胁,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但在突如其来的火灾中,安徽人罗腊英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挨家挨户叫醒了熟睡中的邻居,最终错失了最佳逃生时机,献出了自己年仅38岁的生命。

  罗腊英生前租住在浦江县仙华街道戴宅村的一幢四层民房,与她一同租住在二楼的还有肖康荣夫妻俩、肖康荣女儿女婿外孙。三楼住着房东一家。

  2014年4月5日凌晨1时许,租住房因电线老化突发火灾。火势迅猛,从一楼直蹿二楼三楼。

  罗腊英最先发现火情,她没有在第一时间撤离,想到邻居们还在熟睡,她冒着滚滚浓烟跑出房间,径直跑到肖康荣夫妇住的房间,大声叫喊并用力拍门。

  肖康荣和妻子听到叫喊后连忙起床,冒着强大的热气流,摸着烫手的墙壁来到隔壁,叫醒了房间里熟睡的女儿女婿一家三口。当一家人转移到安全地带时,却发现叫醒他们的罗腊英不见了。

  大火很快惊醒了周边的人们。护村队和邻居们纷纷赶来扑火。10多分钟后,明火基本被扑灭。可就是不见罗腊英踪影。

  肖康荣赶紧捂着湿毛巾冲到楼上找,没找到。等第二次进去寻找时,肖康荣隐约听到后院传来微弱的求救声,他迅速下楼来到后院。只见罗腊英趴在后院的水池边,全身已被烧得漆黑。

  很快,罗腊英被送往浦江县中医院。肖康荣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最先发现火情的罗腊英会在火场中烧伤,罗腊英说:"我叫完你们,就跑到三楼叫房东去了。”

  罗腊英全身烧伤面积多达97%,因伤势过重,当天凌晨被转到了金华市中心医院,当天下午又被转到浙医二院重症监护室,虽经医院全力抢救,罗腊英仍不幸于4月9日下午去世,年仅38岁。

  为救他人受重伤

  【英雄档案】王刚,男,1987年出生,家住安吉县递铺镇赤芝村赤山自然村,安吉柏腾光电科技公司职员。任代晖,男,1993年出生,家住安吉县天子湖镇余石村二沟自然村。

  2014年12月7日晚,王刚驾驶私家车和妻子任青风、妻弟任代晖及5岁的女儿从安吉县高禹镇返回递铺镇。车过安吉中心车站立交桥下坡时,他们突然发现前方桥面下坡处躺着个人,旁边是一辆倒地的电动车和飞速驶过的车辆,情形十分危险。

  王刚回头对妻子说:"这个样子真危险。你赶紧报警,我把车子停到桥下去……”就在任青风拿起手机报警的时候,王刚已将车开到立交桥前面十字路口的路边停妥了。他嘱咐妻子和孩子呆在车上,自己则和任代晖一起快速返回事发地段。

  王刚俯身询问着伤者的情况,任代晖则站在王刚的身后,一边观察着立交桥上的情况,一边指挥路过的车辆避让绕行。而在车上等待的任青风则把警方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电话告诉丈夫和弟弟,同时要他们注意安全。然而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辆疾驶而来的轿车没有发现前方的事故,径直撞上了正在指挥绕行的任代晖、王刚二人。两人立刻倒在了血泊之中……

  王刚、任代晖两人伤势非常严重。在交警、县医院的全力配合下,两名见义勇为的勇士被及时送往市级医院继续救治。

  一场因爱心而引起的事故,也让更多的爱心汇集。当得知两名青年因救人被撞伤后,无数市民纷纷伸出援手。

  路见不平勇出手

  【英雄档案】吴志钱,男,1948年出生,瑞安市飞云街道上埠村村民。

  2014年8月27日一大早,正在家中熟睡的吴志钱睡梦中被吵架声吵醒,急忙起身打开窗户看个究竟。眼前的一幕顿时让他睡意全无:只见邻居陈国洪和周小贵两人正大打出手。周小贵打红了眼,毫不留情地挥动着手中的铁棍,一下接一下朝陈国洪劈头盖脸地猛击。

  吴志钱急得对着两人大喊:"别打了!别打了!”现场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但都犹豫着不敢上前制止。眼看着事态愈演愈烈,吴志钱不顾自己带病的身体,快速跑到楼下,毫不犹豫地直奔过去解救陈国洪。

  此时的陈国洪已经倒地不起,吴志钱一个箭步上前挡在了周小贵面前,拼命劝对方停止殴打。谁知红了眼的周小贵照旧劈头盖脸地挥着手中的铁棍继续殴打陈国洪,甚至连吴志钱都被攻击。吴志钱不顾自身安危,随手拿起一根木棒试图阻止周小贵的疯狂行为。搏斗中,吴志钱被周小贵的铁棍击中头部,当即倒地不起,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吴志钱虽身患疾病,却一直乐观向上;虽年过花甲,却一直有一副热心肠,总是尽最大能力去帮助他人。

  2014年3月,在飞云二中路口,一名初中学生被一辆摩托车撞伤倒在地上,肇事者逃逸。途经此处的吴志钱不顾围观者"他讹你,说你撞的怎么办”的劝诫,上前扶起学生,并拨打电话通知学生的父母。2014年6月,飞云街道办事处组织禁毒宣传活动,吴志钱随即向街道申请成为禁毒宣传志愿者,并组织村老人协会成员参加禁毒宣传活动。他还主动登门造访村里的吸毒人员,与他们谈心,帮助做好吸毒人员的社区矫正工作,说"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人活一世,不能只为自己,只有帮助别人,生活才有乐趣。”这是吴志钱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跃入激流救同事

  【英雄档案】朱晨航,男,1992年出生,青田县腊口镇后岭头村人,生前系丽水经济开发区某公司食堂厨师。

  他是一个90后,拥有花儿一样的年华。

  他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再过几年也将谈婚论嫁,有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他还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也是父母未来的依靠。

  然而,他为了搭救另一个年轻的生命,不幸溺水身亡。

  2013年8月11日下午4时多,朱晨航与同事小邓等9人到碧湖石牛大桥下的瓯江边玩。突然,有人发现小邓落入激流中,被水冲出好几米远。

  同事韦昭赖和林尉平先后跃入水中。林尉平说自己曾经抓到过小邓,但水流太急,很快又被冲散。而韦昭赖则在救援中,脚掌被乱石割伤。朱晨航随后也跳入水中救人。

  首先下水的韦昭赖和林尉平,在前后50米的激流中搜索了15分钟左右,两人都出现了体力不支的情况。幸运的是,一条皮筏艇恰好经过这里,韦昭赖大喊有没有救生圈,皮筏艇上的人赶紧扔下来一只救生圈,韦昭赖和林尉平靠着这个救生圈慢慢回到岸边。

  但朱晨航远没这么幸运。他下水后,在水里前前后后搜索小邓,但最终自己体力不支沉入了水底。

  12日晚上,朱晨航的父亲曾国初和大家一起在现场一遍遍打捞,而此时朱晨航的妈妈朱丽娟已经哭昏了好几回。直到13日傍晚,朱晨航的尸体被打捞上岸。

  朱晨航的父亲曾国初说:"孩子很懂事,家里盖房子欠了钱,他说要帮忙挣钱还债,所以一直呆在我身边帮助干食堂的活。他的手艺很好,现在食堂都是他当大厨。儿子的人品不错,他去救人也是很正常的。”

  海中托起轻生女

  【英雄档案】熊斌,男,1994年出生,四川省三台县忠孝乡庞岩村村民。

  当看到有人落水,危在旦夕,他不假思索地跳入冰冷刺骨、暗流涌动的海中。

  当体力不支,面临生死抉择,他义无反顾地托起落水女子,为她赢得生的希望,自己则耗尽最后一丝体力后沉入海底。他就是年仅21岁的四川小伙熊斌。

  2014年11月7日下午2时许,舟山沈家门小干岛小石潭码头。当在海里泡了4个多小时的熊斌被捞出水面时,人们看到他的双臂仍保持着托举的姿势,似乎要举起什么。

  4个多小时前,小石潭码头边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海水中,熊斌用双臂将一轻生女子举过头顶,自己则慢慢沉入水中。他奋力浮出水面,却又很快沉了下去,他再次奋力浮出水面……岸上两名好心人朝熊斌大喊:"放下她!放下她!”熊斌却始终没撒手。七八分钟后,熊斌消失在海面上。

  安徽人杨敬德亲眼看到熊斌跳入海中。杨敬德说,女子跳入海中时,离岸边只有三四米远。熊斌找到女子后一直托举着她。当时潮水很大,海水很快将他们冲到三四十米外。"那女子漂浮在上面,小伙子只露出脸,海浪一个一个掀过来,中途小伙子体力不支,沉下去3次。最后一次,小伙子实在没力气了,挣扎着就沉下去了。”

  直到下午两点多钟,在海里泡了4个多小时的熊斌才被打捞出海面。人们看到他时,仍旧保持着托举的姿势。这姿势,永远留在所有人的心中。

  熊斌跳海救人牺牲的事迹传遍了舟山大街小巷。在熊斌牺牲后的第二天,近百名被熊斌救人壮举所感动的人们,自发来到小石潭码头,一起冒雨祭奠英雄。

  义务巡逻护群众

  【英雄档案】詹三敏,男,1952年出生,青田县鹤城街道平演村渔民。

  詹三敏住在瓯江边,以打渔为生,水性好。年过花甲的他虽已满头白发,但是仍旧每天坚持锻炼、劳动,身体硬朗,先后9次下水救人,成功救起6名落水儿童。

  2013年8月14日下午,8名小孩在瓯江边玩耍,突然一个孩子不慎掉进一个三四米深的水坑,其他几个同伴看到后伸手去拉,两名孩子又先后落水。这一幕吓得其他几个孩子都不敢往前,只好在岸边大声呼救。

  詹三敏听到孩子的呼喊声,立马向瓯江边冲去。一到江边,他嘱咐在岸上的小孩子去村里叫人,自己则马上下水搜救。两三分钟后,第一个小孩被救上岸。虽然感觉有些精疲力尽,詹三敏却来不及休息片刻,再次钻进水下搜救。这回,在水里摸了好久,他才找到第二名落水儿童。救孩子上岸后,詹三敏发现孩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马上给他做人工呼吸,孩子终于醒了。

  此时,附近一餐馆的员工和村民得到消息后赶来,将另一个落水儿童救上岸,但由于时间太久,这个孩子没能生还。

  "他人很好,不管遇到谁落水,都会冲出去帮助。”邻居叶仕南说。多年来,詹三敏摸索出一些规律:每年夏天,瓯江边游泳的人很多,也容易发生溺水。

  作为村民,詹三敏还自发当起了义务宣传员。每到夏季,他都会向一些家长和小孩宣传暑期安全知识,特别是游泳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他还是义务巡逻员,常去瓯江边,见到游泳的就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如遇到没有大人陪伴的小孩子在游泳时,就会要求小孩立刻上岸回家。他还发动了村里几名水性好、身体健壮的村民加入义务巡逻,为瓯江游泳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施救落水者是一项危险的事情。远在西班牙的两个儿子既为父亲詹三敏的精神所感动,也时刻担心着他的安危。"我在瓯江边长大,知道在水里救人不是简单的事情,但看到有人落水却不救,良心上过不去。”詹三敏这样说。

标签: 见义勇为;平明英雄;表彰 责任编辑: 石潇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3232149100064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