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研究员秦诗立:
“一带一路” 浙江下好先手棋
浙江在线9月3日讯 新时期浙江需统筹考虑杭州、宁波、义乌三大开放合作支柱的规划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优势互补,协力构筑“一带一路”新中心,为国家以及浙江开放合作升级做出建设性贡献。同时,加强温州、台州、嘉兴等城市开放合作积极性的发挥,促进境内外浙商、华商资源,及其背后的商贸、信息、金融、科创、人文等资源有机交流、对接、衍生与项目化落实、平台化提升,不断增强浙江作为“一带一路”新中心的价值性与引领力。
在当今世界,开放合作正积极深化,不仅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从工业品、农产品等商品贸易扩大到金融、文化等服务贸易;从贸易领域的规则协定拓展到投资、金融、海关等领域的协议达成;从经济领域的开放合作升级到环境保护、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共识实现,使得开放合作更加立体、可持续。
在此过程中,全球化自身体现出新特征:WTO虽取得了《信息技术协议》外围协议达成等成功,但时长15年的多哈谈判迄今未能完成,全球深化合作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朋友圈”色彩的区域性自贸区、合作区建设呈多元化涌现,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达成,等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和参与。
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经济外向度高达70%左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规模分居全国第四和第五位,增速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浙江探索应用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推动外贸发展。同时,文化体制改革等带来服务贸易快速崛起。
浙江是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最大的省(市),也是服务贸易保持顺差的省(市),有力支持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此外,浙江也是民间境外实体经济投资、境外合作园建设较多、境外经贸生态圈建设较完善的省(市),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担当起重任、扮演了主角。
首先,以宁波舟山国际强港建设为重点,打造好“一带一路”桥头堡。宁波舟山港是全球第一大综合港、第四大集装箱干线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吞吐量占全港的40%左右;主要来自中东、非洲的原油已使宁波舟山港成为国内主要的油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进一步,还需着力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结合场外交易、中远期现货交易、保税期货交易等交易模式的复制、创新,结合国际供应链金融、国际结算、离岸金融等金融创新,国际大宗商品储备、分销、配送等业务大发展。以宁波东部新城为主体的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以宁波、舟山石化基地为主体的大宗商品加工基地建设,以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舟山港综保区为主体的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正大步迈向开放合作水平高、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强的新一代国际港口城市目标。
其次,以义乌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做强为重心,打造“一带一路”商贸枢纽。义乌是全球小商品贸易基地,“义新欧”国际班列的常态化、双向化运营,以及跨界电商、进口贸易大发展,海外仓、海外商贸中心大布局,正积极使义乌从单轮的“向全球卖全国货”升级为“向全球卖全国货、向全国卖全球货”的双轮驱动,并已开始“向全球卖全球货”的第三只轮培育。随着对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的积极扶持,以及对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谋划建设、霍尔果斯国际贸易基地的参与建设、金华-义乌都市区的一体化建设,义乌将作为新一代国际商贸枢纽,成为促使“一带一路”加快从交通带、物流带转型升级为商贸带、产业带的主要动力源、活力源之一。
第三,以杭州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核心,打造“一带一路”战略高地。杭州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之都,也是重要的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创新城市,特别是随着G20杭州峰会的举办,以及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创建、一系列跨国企业总部的落户、大批境外优秀人才和项目的回归,其国际影响力、美誉度正大幅提升。今后还需在优化国际商品贸易结构与层次、丰富贸易形式与模式、建好“网上自贸试验区”的同时,聚力加强杭州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加快在文化服务与产品、高端旅游休闲服务、国际教育培训服务、国际体育与会展服务、国际医疗颐养健康服务、国际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步伐;主动承办好杭州云栖大会等一批富有号召力的财经、科创、人文、教育、环保、创业等国际大会,有效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环保等领域规则制定的参与权、话语权,积极成为新一代“一带一路”战略高地。
总之,新时期浙江需统筹考虑杭州、宁波、义乌三大开放合作支柱的规划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优势互补,协力构筑“一带一路”新中心,为国家以及浙江开放合作升级做出建设性贡献。同时,加强温州、台州、嘉兴等城市开放合作积极性的发挥,促进境内外浙商、华商资源,及其背后的商贸、信息、金融、科创、人文等资源有机交流、对接、衍生与项目化落实、平台化提升,不断增强浙江作为“一带一路”新中心的价值性与引领力。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
合作共赢
构筑开放新格局
浙江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主动投身于国家对内对外开放大战略安排,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开放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正以坚实的脚步向开放型经济强省目标迈进。
G20杭州峰会到来之际,开放大省浙江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活力,牵手全球伙伴,分享发展机遇,悄然孕育着开放型经济的新变化,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作为我国开放较早、开放程度较高的沿海省份,浙江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主动投身于国家对内对外开放大战略安排,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开放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正以坚实的脚步向开放型经济强省目标迈进。
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出口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浙江外贸进出口达到347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767亿美元,在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调整,中国外贸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当下,仍然保持了难能可贵的正增长,占全国外贸12.2%,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升。出口结构更趋优化,民营企业和新兴市场出口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达到21.8%,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85亿美元,跨境电商出口成倍增长。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2015年进出口442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2%,占货物贸易比重达到11.3%,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文化、教育、咨询等为主的高附加值新兴领域出口占比大幅提高。
高水平引进来态势基本形成,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浙江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不断放大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地吸引来全球资本和全球企业,2015年实到外资170亿美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吸收外资717亿美元,其中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36个,尤其是股权投资、投资基金、境外上市、融资租赁、创业投资和投资性公司等新型投资方式迅速发展,服务业开放逐步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花旗、汇丰、渣打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相继入驻浙江,人民币跨境结算、金融机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取得实质性进展。
走出去步伐加快,实现了规模大幅跃升。2015年浙江对外直接投资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40%;“十二五”期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326亿美元。企业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步伐加快,海外并购更趋活跃,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立境外生产基地、研发机构、资源开发基地等领域不断拓展,海外投资进军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取得明显进展。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2015年浙江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63个,投资额44亿美元,增长380%。截至目前,有超过640万浙江人在省外投资创业,创办企业26万家,投资额4万亿元,其中海外浙商50万人,资产占全球华人资产总额的两成左右。
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夯实,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十二五”期间,浙江新增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4个对台经贸合作区,以及3个综合保税区。最近,我省获批设立自贸试验区,以自贸区为龙头、保税区为中坚、开发区为基础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十二五”期末,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和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7.1%和47.4%。特别是我省积极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的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中意宁波生态园和中澳现代产业园(舟山)为引领、10家经省政府认定的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为支撑、若干家在创建的国际产业合作园为补充的“2+10+N”发展格局,对接合作、项目落户、开放程度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国际产业园契合了目前国际产业分工的趋势,有能力成为对接国际规则、实现产能合作、提升供给能力、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开放体制不断创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十二五”期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成效明显,成为浙江外贸出口的重要拉动力量;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成立,“六体系两平台”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宁波跨境电商综合改革进入第二批试点;海宁启动第二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开放型经济对全省经济贡献度提升,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外贸依存度达到50.3%。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推动浙江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断适应市场中高端需求已经成为浙江企业技术改造、技术研发的主要动力。利用外资力量提升,高水平快速走出去,对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的开放实践见证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合作共赢,浙江经济的全球角色正从“贸易分享者”变为“发展机会共享者、创造者”。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商务研究院院长郑勇军:
内外一体
打开市场新空间
我省理应在中国流通体系乃至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内外市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战略地位的国际商贸功能区”的战略目标。因此,加快推进内外市场一体化进程,建设以杭州、甬舟、金义为核心区的世界级商贸功能区,是我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寻求新动能的战略升华。
作为 “市场大省”和 “流通大省”的浙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内贸驱动为主阶段、外贸驱动为主阶段后,开始进入内外市场一体化驱动为主的第三阶段,我省理应在中国流通体系乃至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省政府在《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内外市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战略地位的国际商贸功能区”的战略目标。因此,加快推进内外市场一体化进程,建设以杭州、甬舟、金义为核心区的世界级商贸功能区,是我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寻求新动能的战略升华。笔者认为,结合已有优势,还可在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
一是亟须把杭州建设成为以国际网络贸易见长的新兴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杭州是“国际电子商务之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等优势,抓住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两条生命线:加强跟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流通的核心是物流,交易的过程都可以搬到网上去,不能搬到网上去的就是物流体系。杭州能不能通过发展智慧物流,在智慧物流方面先行一步,确定我们的优势,这一点非常关键;完善围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服务体系,紧紧抓住国际贸易在线化快速发展和上海、广州等传统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弱化的历史机遇,全力强化网货采购中心、网络贸易物流信息中心、网络贸易创业创新中心、“数字一带一路”核心区功能,打造“跨境电商综试区升级版”,把杭州建设成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际网络贸易中心城市。
二是推进内外市场一体化亟须把宁波-舟山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和进口商品分销中心。充分发挥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和江海联运中心、宁波是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和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全球第一等诸多优势,发挥宁波、舟山港口资源、物流资源及相关产业资源优势,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及上海自贸区建设,将宁波-舟山打造成内外贸一体化的国际物流及大宗商品贸易大平台和进口商品分销中心。
三是亟须培育一批兼具国际采购中心和进口商品分销中心功能的新型专业市场。充分发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等优势,以中国小商品城为依托,加强全球日用品展贸中心、网货采购配送中心、亚太快捷物流内陆港、中国“两小(小批量、小额度)贸易”金融服务中心、南南合作国际交流中心建设,把义乌建设成为在全球日用品贸易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商贸都市区”和在全国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级开放型经济特别功能区。
同时,要加快推进柯桥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等大型专业市场国际化进程,培育一批内外市场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国际采购中心和进口商品分销中心。
四是亟须培育一批兼营内外贸、兼具线上线下网络渠道优势的大集团、大平台。我省已拥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最大网络零售平台阿里巴巴、世界500强企业浙江物产集团、全国规模居前的专业外贸集团浙江国贸集团等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在流通国际化、内外贸一体化、世界级流通企业培育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我省需要继续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企业并购国外成熟的营销机构,构建链接内外市场的全球供应链,实现外贸主导型企业、制造主导型企业向内外贸市场一体化经营的新型综合商社和跨国集团公司转型;以内外市场一体化的网络平台为依托,大力推动“互联网+流通”创业创新,构建网络平台与创客型小微企业群体共生共荣的新型生态圈。
五是亟须构建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和内外市场一体化发展需要的跨境物流网络体系。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支持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空港)、宁波舟山港(海港)、义乌国际陆港(铁路)为核心,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构筑“空中新丝路、海上新丝路、陆地新丝路”的高效便捷的物流通路网络;积极提升“义新欧”班列等重要物流通路的回流货量,逐步提高开行密度,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跨境电商物流枢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