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温岭“菜王”江福初带动周边600多户农民增收——

别人卖不掉的菜,他有销路

字体:
—2023—
01/04
08:22:02
2023-01-04 08:22:0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赵静 共享联盟·温岭 江文辉 金帆

  江福初

  温岭红日供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建立西蓝花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核心基地,引进蔬菜精深加工配套流水线,打造集粮食、蔬菜、水果种植、加工、储运、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方式,带领周边600多户农民一起致富。

  浙江在线1月4日讯(记者 赵静 共享联盟·温岭 江文辉 金帆)蹲下身子,摘掉一片被虫蛀了的西蓝花叶子,温岭红日供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福初的神情仿佛在精心照料着自己的孩子。深冬时节寒气浓,温岭市箬横镇的农田里一垄垄西蓝花长势喜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江福初很忙,但他最喜欢的事情还是和土地打交道,脸庞晒得黝黑,脚底沾着泥土。“我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农民都过上好日子。”怀揣着这样朴素的心愿,被当地菜农戏称为“菜王”的江福初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方式,利用合作社带动51户社员、辐射周边600多户农民就业致富,经营面积超过1.1万亩。不仅如此,他还将帮扶的援手伸到了四川茂县,帮助当地名优特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标准化种植

  以高品质打响品牌

  西蓝花已经上市1个月了,江福初和社员王正元蹲在田埂上,查看肥水管理情况,口中直呼“不错,卖相好”。

  王正元种了80亩“浙青80”西蓝花,他两手一摊,乐呵呵地说:“我反正跟着老江干,种子化肥都是老江安排好的,不用操心。现在价格好,能卖到两块八一斤呢。”

  合作社采取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品种、统一用肥、统一防病治虫、统一采收检测的方式,实现全流程管控。社员若是没有销售渠道,江福初会以高于市场价每斤一角钱的价格收购,直接从田埂上运走。

  今年57岁的江福初出身贫苦农家,在外闯荡后选择回归熟悉的家乡。2007年,他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00多亩,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单打独斗成不了大气候,必须抱团经营,才能在市场风浪中站稳脚跟。”2008年,在箬横镇政府的支持下,江福初牵头联合10户社员,创建了温岭市红日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1450亩。如今社员已增至51户,合作社也成长为集粮食、蔬菜、水果种植、加工、储运、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江福初跟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自信有“两把刷子”。“但咱再懂能懂得过专家?现在只会蒙头种地不行,要敢于尝试新品种、新技术。”他跑动最勤的是培训会、观摩会、农博会,江福初“削尖了脑袋”了解市场,结识人脉,积极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每年我们都会请专家过来,走进田间地头来精准教学。”江福初介绍,“浙青80”等良种就是他从省农科院拿来试种后推广给农户的。

  近年来,合作社不断健全标准化推广示范服务体系,建立西蓝花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核心基地,把标准转化成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的技术。江福初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以施肥为例,采取喷灌施肥,比人工施肥每亩地节省成本300元;“浙青80”田间表现性状好,亩产高,每亩地比普通品种增产200公斤。

  从一开始就坚持“品质为王”,他们的瓜果蔬菜品牌不断打响,如今,“红歆”牌西蓝花在全国已有20多个销售网点。去年,他们的生产基地还入选第九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名单。

  冷链深加工

  破解看天吃饭难题

  不久前的一天,几辆长13.6米的重型大卡停在红日合作社外,工人们上上下下,忙着将满车的滞销白菜花卸货。“一车能装20吨,这是今天送来深加工的第5辆大车了,近到隔壁邻里,远至甘肃、安徽,各地拉过来的都有。”江福初说,由于气温持续较高,白菜花提前成熟,大批量集中上市,造成供大于求,价格从高点每斤2.5元暴跌至0.5元还没人要,行情惨淡。

  “老江,我这边有100多吨白菜花卖不出去,你这边收不收?”箬横镇浦北村的菜农江云富种了300亩白菜花,眼看着血本无归,愁得嘴角冒泡。江福初扒拉着车上的白菜花瞅了瞅,“收,你这个不赶紧收割掉,开花了就一分不值了,要快点。”江云富连声道谢,成本一斤就要1元了,收购价一斤0.5元,好歹能挽回一部分损失。

  “做深加工的初衷,就是想帮助周边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江福初说,菜贱伤农,遇到蔬菜产量大年,农户不仅卖不到好价钱,而且因为销路不好还会有不少烂在地里。每次看到这种情况,他都极为痛心。以前温岭当地人甚至把蔬菜运到山东等地进行加工,大费周折。江福初花了近3年时间,先后考察了山东、慈溪等地的蔬菜加工流水线工厂。2018年,他与几家生产主体共同投资2500多万元,引进国内领先、年产达1.5万吨的蔬菜精深加工配套流水线,改变了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宿命”。眼下,白菜花滞销范围覆盖周边乡镇6000多亩地,江福初半个多月就统购了三四百吨,帮助600多位农户解决销路问题。

  每天早上6时30分,家住箬横镇胜利村的杨阿婆就准时到合作社上班。她笑呵呵地说:“我60多岁了,很难找到合适的打工地方,在这边一天干下来能有100多元呢。”像杨阿婆这样的员工,合作社有200多人,旺季时更是多达三四百人。

  生产车间内,“杨阿婆们”挥动菜刀,利落地将蔬菜切块、分级、挑拣,将白菜花处理后,或流转到自动化深加工流水线上,或送入冷藏室暂存。“除了原料甄别、切块和入料工序需要人工完成,其他工序都采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江福初说,清洗、杀青、烧熟、预冷、沥水、速冻等10多道工序只要8分钟,蔬菜便可完成从滞销品到“香饽饽”的蜕变。

  进军云市场

  助农增收走得更远

  为了赋予产品独特风味,江福初请来调味大师技术入股,研发的第一个产品腌制“花菜梗”投放市场后好评如潮,目前,已有腌制西蓝花、芥菜心、娃娃菜等15个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一部分小土豆、白菜花的原料,来自2000多公里外的山城——四川茂县。”江福初说。

  四川茂县是台州的对口帮扶点,盛产甜椒、番茄等高山蔬菜,蔬菜产量年均13万吨,虽然绿色优质,但由于销售渠道单一,往往卖不出好价格。

  2019年,江福初响应政府号召,在茂县设立了分公司,帮助茂县的名优特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我们设立了莴笋、花椒、芸豆和金瓜等种植基地,形成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达到东西部优势互补,既帮助了他们,又解决了我们自身品类不全的问题。”江福初说,第一年茂县分公司销售额达到700多万元,2022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通过订单农业,惠及452名困难群众,还为当地100多名群众提供了季节性务工岗位,人均增收万余元。

  得益于良好的口碑,一个个寻求优质农产品的电商平台闻声而来。跟拼多多的结缘,缘于一次“双向选择”。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江福初开始考虑网络销售,“当时拼多多刚开了‘多多买菜’平台,经朋友牵线搭桥,我们一拍即合。”目前,在拼多多上日均单量有6000单左右,最高超过1万单。搭上电商平台的东风,自家种的好东西不愁销路,而尝到“云市场”甜头的江福初还将助农增收的触角延伸到更远的地方。采购的车辆带回最新鲜的蔬果,湖北恩施的娃娃菜、丽水的茭白、甘肃的蔬菜等,都陆续出现在他的“菜单”上。

  对于线上销售,江福初笑称自己是个“迟到者”。“虽迟未晚,走在对农民有帮助的路上,就是正确的道路。”江福初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江福初;增收;温岭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