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山放过一山拦,感染过峰进入“防重症”关键阶段

杭城全力迎战重症高峰

字体:
—2023—
01/06
07:54:31
2023-01-06 07:54:3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张留 张梦月 李睿 叶怡霖 沈琳

  浙江在线1月6日讯(记者 张留 张梦月 李睿 叶怡霖 沈琳)1月5日晚10时,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龚仕金连续工作16小时后开车回家,路上手机还响个不停,每一声都可能意味着又收治了一位重症病人。

  像全国各大城市一样,杭州感染高峰之后一周,快速迎来重症高峰,全城医疗机构重症床位运行高度承压。

  一山放过一山拦,感染过峰的杭州进入“防重症”关键阶段,全城医护人员迎战重症高峰的时刻到了。

  床位:高度承压

  元旦以来,杭州120接处警量虽进入下降通道,但重症比例却在高位盘整。

  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运行状态印证,重症高峰时间和规模都超预期——

  在萧山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进入了最为忙碌、抢救最为艰难的时段。急诊大厅内,摆满了病床,就连护士站旁也围了一圈床位,接受治疗的大多是老年患者,有的在吸氧,有的在输液,预检分诊处的候诊者也排起了长队。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这些天来,ICU始终24小时高速运转,收病人、忙抢救,成为守护危重患者最后一道防线。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常务副主任郭丰说,ICU高峰期始于去年12月中旬,床位数从原先的137张扩容到271张。

  一边是高强度运行的医院,一边是拼了命奋战的医护人员。

  从去年11月30日算起,这已经是胡炜连续工作的第37天。作为杭州市新冠救治专家组组长,他要负责统筹协调医疗资源调配,重症病人的临床决策,牵头杭州全市重症病人的专家会诊,一天最多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其实一线的医护人员更辛苦。”胡炜说,眼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阳康率”上升,很多一线医护人员,都是大病初愈。可即使在“阳”后高烧,只要有需要,大家都是休息一两天就火速上岗,“我们身后没有退路,如果我们放弃了,那么病人面对的就可能是死亡。”

  让这群医护人员最欣慰的,是在他们的努力下,陆续有危重新冠感染者康复出院。浙江医院最近收治的一位93岁有基础疾病合并新冠感染的老年人,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转出ICU。还有一位66岁新冠感染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甚至出现指氧饱和度低于80%的情况,经过6天积极抗病毒药、激素、中药治疗配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目前,浙江医院已有20%至30%的患者好转后转出ICU病房。”龚仕金说。

  病区:加快扩容

  病区在极速扩容,病床在极速扩容,医护队伍在极速扩容……

  在浙江医院灵隐院区ICU病房里,护士长沈新步履匆匆。“马上要开出一批新病房,我们又要抽部分人过去,这里要靠你们了。”在一间病房里,她找到刚从手术室调配过来的医护人员程立钟,一边悉心叮嘱着,一边侧着头听手机里传来的浙江省ICU质控中心的线上调度会议。

  一轮更大范围的扩容在全市展开——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启用城北院区重症病区,新增300张床位;萧山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新开两层重症病区,新设70多张床位;萧山两家亚定点医院已经启用,加上正在筹备的第三家,将新增2000张床位……

  按照杭州市统一部署,各区(县、市)都在加快重症床位新建、改建,加大腾空、合并病区整合力度,暂停非必要择期手术,增加重症床位总量。

  为了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杭州市还特别建立了重症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监测和每日调度制度,统筹辖区内床位资源、医务人员和呼吸机等医疗设施设备使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合理调度床位的同时,杭州还根据重症床位配置要求,组建了一支重症后备医疗队,且处于动态增加中。

  还有争取黄金救治时间。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生薄喜龙最近在紧急送医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新变化:杭州将120与全市多家三甲医院建立联动机制,急救车上的心电图仪、血氧仪等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会同步传输至医院,实现“上车即入院”。他说:“最近有一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的症状,我们送至急诊,医院已经准备好呼吸机、高流量氧疗和ECMO等设备,实现无缝衔接。”

  在医疗资源高度承压的同时,一些积极的信号也有所显现。

  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鏖战”,郭丰感觉出了一些变化。“ICU的床位其实不停地在扩,但现在给我的感觉是,扩的速度已经跟我们收治重症病人的速度比较匹配了。比如现在一天扩4至5张床位,加上原本入住病人的周转,基本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压力还是很大,但比较有序、平稳。

  薄喜龙也发现,最近几天,120急救车都是“车等人”,百姓电话能接得起来,急救车能派得出去。1月5日,下午4时,记者在杭州急救中心120调度系统中发现,急救车平均反应时间已经小于11分钟,也就是说从患者拨打电话到送医,基本上可以在11分钟以内完成。

  这些都意味着,迎战重症,正在慢慢出现过峰信号。

  关口:火速前移

  这几天,杭州部分社区医院里,抗病毒药物的培训,成为了不少医生的必修课。一时间,抗病毒药物为何要火速配送到社区医院?

  “抗病毒药非常适合重点患者,包括患有慢性病、没有打过疫苗、有转重症倾向的人,我们建议发病后尽早用药。”萧山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和杭州市统筹调配下,萧山区已经在加快筹备向各大社区医院下发抗病毒药物。

  新冠感染者起病“黄金72小时”内的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阻止轻症转为重症。临床实践表明,抗病毒药能阻断和抑制病毒复制,一般发病五天内用药效果较好,症状明显加重或有转重症倾向的,即使超过五天也建议用药。根据国家九版诊疗方案,新冠病毒感染抗病毒药品主要有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阿兹夫定片、莫那匹韦和几种单抗药品。目前,杭州市已要求各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救治需求,配足抗病毒药物,并及时将药物配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

  为什么要将抗病毒药物配送的关口前移?由社区医生指导服用抗病毒药物,能尽早介入救治,有效减少新冠轻症转为重症,从源头上尽可能减轻上级医院的重症救治压力。如在临安区常住人口最多的锦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护卫着辖区约15万余名居民的健康。当“阳潮”来临,大多数居民出现症状不知如何解决时,都会先给家庭医生打电话。锦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马晓春说:“我们会先给患者做初步的判断,轻症直接指导用药治疗,有重症风险的病人则通过双向转诊至上级医院,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运至院内治疗。”

  “不过,抗病毒药品是处方药。”业内人士提醒道,虽然各地都在根据医疗救治需求,将用药关口前移,加快给社区配足抗病毒药物,但市民要注意根据医师综合评估才能使用。

  确保手中有药的前提,是心中有“数”。目前,杭州已经通过大数据比对、入户调查、医疗摸底等方式,完成对老年人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健康调查和危险分级,分级数据导入了杭州市社服系统,并及时对接到社区,最大限度确保社区能够第一时间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情况,让有重症高风险的患者,以及有适应症、无禁忌症患者尽早使用、该用尽用、应用尽用,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疫情;重症;高峰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