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有2085个岛屿,岛岛间隔,大部分降雨量直接流入大海,而且没有过境客水。缺水问题困扰着海岛居民,也制约着海岛发展。
如今,海水淡化已成为舟山大多数缺水岛屿新增水源的重要途径。在舟山第三大岛——六横岛上,10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一期、二期已建成,可日产5万吨淡水。去年降雨量少,加上全面兴修水利,六横岛自去年11月10日起由海水淡化厂供应全域日常用水。这是六横首次全域使用海水淡化水。
海水是怎么淡化的?排除盐分的过程中有哪些高科技?淡化后的海水水质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我们来到舟山六横海水淡化厂实地探访。
100多斤高压给海水排盐
大清早,我们乘船从舟山本岛出发,35分钟后抵达六横岛,接着坐车一路向东南方向行驶,10万吨级海水淡化厂就位于海岛东北面沿海处。
“挺冷的吧,先喝口热水,暖暖身!”刚见面,舟山中电建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麒方便递过来一杯热水。“这不会就是海水淡化水吧?”“没错!”我们立刻领会到了曹麒方的“别有用意”,尝了一口新鲜出炉的“海水”,不仅没有一点咸涩的味道,相反还带着一丝丝甘甜。
“半小时前,这些水还是黄褐色的海水。”曹麒方边说边带我们登上高高的凝絮沉淀池,不远处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从大葛藤水道取来海水后,经取水泵站加压,再经过150米长的管道进入厂区,进行预处理。”
整个凝絮沉淀池被一块块斜板隔开。我们蹲在池旁仔细观察,发现海水中的悬浮微粒杂质正在不停地运动碰撞。“海水在淡化前必须过滤掉泥沙和杂质,我们通过骨胶让泥沙附着在三氯化铁上沉降,原本浑浊的海水就会变得清澈。”曹麒方指着中间狭长的加药区耐心解释说,“这仅是第一步,我们还要进行多道过滤流程,直至完全去除海水中的泥沙、藻类、贝类、悬浮物等杂质。”从沉淀池下来,曹麒方又带我们参观无阀滤池、海水清水池等。
“让海水的咸味消失,是海水淡化最关键的一步,而‘秘诀’就在反渗透车间。”听到这话,被海风吹得瑟瑟发抖的我们又兴奋起来,不由得加快脚步。离反渗透车间还有很远距离,我们就听到里面传来“嗡嗡”的轰鸣声。“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噪音?”“这和除盐核心部件之一的高压泵工作有关。”
车间内,一大排高高竖起的白色管子十分扎眼。管子内径大约20厘米,长8米左右。“别小看这些管子,一根管子就要4万元,里面有7支反渗透膜,要让海水变淡靠的就是这些小小的膜。”曹麒方一边介绍一边用手比划,高压泵会对海水施加一个50多公斤的压力,高压力的海水进入到反渗透膜组,反渗透膜只会让水分子通过,而把几乎所有盐分统统截留住,脱盐率可以达到99.5%。
“100吨海水大概可以淡化出40吨淡水,不过海水在淡化过程中会失去部分矿物质。”曹麒方话锋一转说,因此还需最后一道工艺——后矿化处理,提高水的硬度和碱度,给水加入更适合人饮用的弱碱性。
4个人完成全流程生产
在探访过程中,我们感到奇怪的是,无论在沉淀池还是反渗透车间,除了听到各种泵产生的噪音外,没有看到一名现场操作的工人。面对我们的疑惑,曹麒方将我们带到了工厂的“大脑”——中控室。
房间不大,里面放置着五六台电脑,每台电脑的显示器上都有实时传来的各个步骤的数据。“我们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4名工作人员负责全厂设备生产运行和操作。”曹麒方的话音刚落,操作员乐迪就在显示屏上给我们展示了“海水淡化流程图”。他说,从海水进入到淡水出来,只需要二三十分钟。整个生产过程受电脑监控,只要有一个值班人员就行,剩下的3个人负责简单的现场巡检工作。
“海水淡化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淡化效果,如何做到高精度运行呢?”听到这个问题,乐迪如数家珍般介绍起来:“在水主管道上有电导率仪、 酸碱度仪、压力传感器、浊度、温度和流量计等在线仪表。当海水水质超出设计标准时,自控系统就会报警,提醒运营人员采取必要措施。”他指着电脑屏幕上一个参数说,如果这个产水电导数据偏高,就意味着水咸了、水质不合格,系统会自动停机,工作人员会立刻展开检修,检修完成系统才会重新运行,保证产水水质良好;再比如压力传感器显示产水高压时,系统会自动跳机、自动卸压,确保产水管和模组的安全性。
我们在电脑屏幕上看到,出水量不停地在390吨到400吨之间变化。“最大数字可以达到416,能日产1万吨淡水。”曹麒方笑着告诉我们,而这仅仅是一套设备的产水量,目前厂里海水淡化装机设计总容量为5万立方米。
淡化后的水“长啥样”?曹麒方带我们来到调质水池,只见他熟练地将一只连着绳子的透明圆柱形水壶抛向数米深的水池中,紧接着便打上来一壶清澈透明的淡化水。我们将淡化水与手中的矿泉水进行比较,肉眼看上去没有任何差别。紧接着我们又将淡化水与矿泉水分别倒在两只相同水杯中,盲品后完全区分不出来。
“海水淡化后去哪儿了?”“主要应用于市政供水和企业直供,比例大概是三七开,现阶段总需求在2万到2.2万立方米,完全能够满足六横全域用水需求。”说到这里,曹麒方黝黑的脸上满是自豪。
还有很多宝贝待挖掘
“饮用淡化海水,如何保证长期安全?”我们继续追问。
“我们不仅有在线仪表实时检测,还有专门的水质检测中心。走,带你们去看看!”曹麒方带我们走进水质检测中心。此时我们有种来到化学实验室的感觉,黑色实验台上放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试剂瓶。
我们自告奋勇给检测员当起了小助手。在检测员指导下,我们小心翼翼地将一支电导率仪放入淡化水采样瓶中。“这个仪器主要是测氯化物指标,是反渗透海水淡化水水质的重要指标。”等待结果时,检测员向我们介绍,氯化物指标的国家标准是低于250mg/L,他们夏天检测出来一般在150-160mg/L,冬天会更低一些。“74mg/L!不错,完全过关!”
紧接着,我们又和检测员一起检测了色度、浊度、酸碱度等多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正当我们以为工作完成时,检测员又将记录下的数据逐项与在线仪表上的数据进行比对,确认吻合后露出满意的表情,“这样的检测我们每天两次,下午还会再进行一次。”
“目前海水淡化水除了口感与地表水略有差别外,水质安全尽可放心。”从检测中心出来,曹麒方说,他们未来还准备增加二级反渗透技术的新工艺来提升水质,脱盐率可达99.9%,届时淡化水的氯化物含量可达到或优于地表水标准,口感也与地表水无异。
“近年来,不断有省内外其他沿海城市的同行来咨询海水淡化的相关技术问题。”曹麒方和他的同事们明显感觉到海水淡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过他们也有“烦恼”。高昂的成本是一大困扰。曹麒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海水淡化每吨水电耗为3.4度,电费成本2.55元/吨,再算上人工、药剂等成本,总生产成本约6.9元/吨。而目前市政供水价格是2.5元/吨,工业用水价格也只有5元/吨——价格倒挂,意味着亏本,政府因此每年要补助数百万元。
“其实海水淡化还有很多宝贝,如果把这些宝贝都挖掘出来,成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曹麒方对国外海水淡化产业有过深入了解。在海水处理发达国家,淡水供应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浓海水的资源化利用,提取浓海水里的众多化工材料,如钾、溴、镁、碘等,实现淡水与海水化工联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