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感染高峰的平稳度过,杭州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热度正在逐步回升。
清晨6点,在拱墅区长板巷,不少沿街店铺已经开门迎客,其中就有一家30余年历史的早餐店:早点来。
老板娘陈志平,地地道道的杭州人,72岁,店里的大小事务依旧亲力亲为。
30余年里,店铺历经两次搬迁,始终有着一批忠实顾客。即便如此,此前受到疫情影响,“早点来”的生意也有着明显下滑。
“早些年在佑圣观路和鼓楼的时候,最多一天能做到6000多元的营业额,相比现在的3000-4000元,还是有点差距的。不过和之前集中感染的时候相比,已经恢复很多了。那个时候一天只有2000元的营业额,刚刚保本。”陈志平说,一年30万元的房租,就是一条必须迈过去的坎,没生意的时候,也避免不了焦虑情绪。
好在疫情过去,长板巷的烟火气又回来了,“早点来”的食客又多起来了。今年春节,陈志平将依旧不打烊,努力追回因疫情造成的损失。在她看来,如今的城市活力正在恢复,老顾客们也都慢慢回来了,再加上明年有着“本命年”加持,店里的生意一定会变得更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疫情;营业额责任编辑:杨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