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以及“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要指示,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和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统筹打好疫情防控、稳进提质组合拳,经济运行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冲击和挑战,高质量发展特征进一步显现,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3.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39亿元,同口径[1]增长5.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
——外贸出口增长14.0%,占全国份额稳步提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
——城镇新增就业115.6万人,调查失业率为4.7%;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2%;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落实有力有效。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有效应对多轮疫情冲击。稳进提质政策落细落实。坚持“全面顶格、早出快出、能出尽出、精准高效”,先后出台五轮“5+4”稳进提质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4000亿元以上。经济运行调度精准有效。召开6次全省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工作例会和12次经济运行周调度会,及时分析问题风险、精准部署调度,推动经济稳步回升。督导服务全面开展。赴11市开展针对性督导服务。及时协调解决270个重点问题,一批项目落地、政策兑现、企业诉求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二)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和消费拉动,内需支撑有力
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创新实施省主导的重大项目,促成西险大塘、嘉兴机场、六横大桥等19个多年想干没干成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水网提升安澜工程建设,浙石化第三套乙烯、零跑汽车新能源乘用车扩能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获批建设。918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43万亿元,投资完成率121.1%。多措并举促消费回升。全力抓好促进消费十件实事。全省累计发放消费券60多亿元。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开展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系列活动。
(三)推进产业提升和科技创新双联动,竞争力持续提升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培育“415X”产业集群。累计评定“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4批共27个。新增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1家。服务业行业持续恢复。分类施策做好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民航等服务业困难行业纾困工作。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12.5亿吨、3335万标箱,分别居全球第1和第3位。数字经济持续升级。召开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新增4家省实验室。新攻关取得国产化替代成果263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万家,新引进“鲲鹏行动”专家35人。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迭代形成“1612”数字化改革体系架构。制定落实“扩中提低”等改革方案。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新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1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各项改革任务。外贸外资保持稳定。落实稳外贸稳外资10条政策举措。实施省重大外资项目推进计划,实际使用外资190亿美元。“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提质增效。“义新欧”班列集装箱运输量增长18.7%。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高质量推进。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开工建设。自贸试验区高标准建设。宁波舟山港年油气吞吐量达到1.32亿吨,跃升为全国第一;连续五年举办世界油商大会。数字自贸区取得重大进展。
(五)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区域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牵头实施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方案获批实施。签署浙沪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新批复设立温州湾新区,新增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5家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对象。综合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湖杭铁路、杭州机场三期等建成投运,通苏嘉甬铁路、甬舟铁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沪苏嘉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探索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精准实施“一县一策”,12个山区县拥有百亿级“一县一业”。26个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全部开工建设。海洋强省建设加快推进。研究编制新一轮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产业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宁波舟山海域海岛发展战略规划和浙江海洋强省建设“833”行动方案。全面深入推进对口工作。稳步实施“启明行动”,救助残疾儿童289人。推动浙川开展清洁能源合作,持续推进“白叶一号”产业帮扶工作。
(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都市区综合能级有效提升。深入实施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获批成立。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嘉湖片区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三区三线”正式划定成果获国家批准。乡村振兴示范省加快建设。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530.7万亩、产量124.2亿斤。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县14个、示范带22个。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比例超50%。
(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软实力不断提升
优质文化成果持续涌现。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杭州国家版本馆建成开馆,德寿宫暨南宋博物馆建成开放。歌剧《红船》等7部作品获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颁布施行国内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深化全域精神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浙江有礼”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诗路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十大海岛公园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着力做好亚运会和省运会筹办工作。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和31个训练场馆全部竣工验收。成功举办省十七届运动会。
(八)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绘制美丽浙江新画卷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扎实推进。深化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制定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能源保供稳价工作成效显著。提早谋划部署电力保供迎峰度夏“十大攻坚行动”和迎峰度冬“七大专项行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进。制定《浙江省统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三年行动方案》。新增风电光伏装机600万千瓦以上,开工建设三门核电二期等清洁电源项目,白鹤滩输浙特高压直流工程实现双极低端投运。大花园建设持续深化。遴选公布第二批8大类26个大花园耀眼明珠。全国首次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构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本制度框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新成效。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和“无废城市”建设。建成龙泉、庆元、仙居、海曙4个生物多样性体验地。高质量完成15个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整改。
(九)加强社会保障和平安建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省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43所、公办中小学122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6.3%。新增县级三级医院15家。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8万人。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省域全覆盖。新增婴幼儿托位6.1万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覆盖。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用房36.3万套。平安浙江建设全面提升。高质量完成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各项任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1.2%、30%。
二、2023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目标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新一届省政府履职起始之年,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在指标设置和目标安排上,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握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一导向。共包括44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33项、约束性指标11项。
三、2023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议
精准高效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8大政策包”;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人才等“4张要素清单”,充分发挥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保障、支撑作用。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
(一)聚焦促进“两个健康”,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一是健全降本减负长效机制。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2500亿元以上。二是加大财政和金融服务保障。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500亿元以上,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0家以上。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家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改革创新。深化“减证便民”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二)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和“556”服务业双轮驱动
一是全面夯实制造业发展新动能。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重点,以县(市、区)为主体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协同区。优化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等重点产业。新增“雄鹰”企业20家、单项冠军企业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力争淘汰整治高耗低效企业5000家。二是加快打造“556”服务业产业新体系。印发“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创建第三批20家左右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培育首批200家左右服务业高水平领军企业。培育省级及以上两业融合试点150个以上。三是谋深抓实大通道建设。实施交通强省建设工程。加快通苏嘉甬铁路、杭温高铁等项目建设,建成投用金甬铁路、温州市域S2线等项目。完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扎实推进冷链物流创新发展。
(三)聚焦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和枢纽,着力扩大内需和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
一是全力扩有效投资。制定出台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二十四条。围绕交通、水利、能源等九大领域,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二是打好消费提质扩容组合拳。持续打响“浙里来消费”品牌。落实消费促进政策,稳定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培育创建5个左右新型消费试点县。三是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精准制定落实专项政策。引导平台企业厘清投资边界,依法合规经营。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精准实施“一城一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五是着力稳外贸稳外资。深化实施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持续推进“浙货行天下”。完善招大引强机制,力争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六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谋划建设金丽温第二条开放大通道。启动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义新欧”班列全年开行2200列以上。
(四)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强基,加快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一是启动实施“315”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联动推进和拓展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00项以上。二是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和“双百行动”计划。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三是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深入实施省级人才计划,新引进“鲲鹏行动”专家40名左右。
(五)聚焦高水平城乡一体化,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一是全面推进大都市区建设。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发布实施杭州、宁波都市圈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县城承载能力“四提升”工程,指导各县(市)编制3-5年实施行动计划和“一县一策”。二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10个、示范带22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超过90%。三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嘉湖片区为重要引领,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六)聚焦构建优势互补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举办首届数字长三角峰会。加快虹桥南向拓展带、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国际教育合作样板区建设。二是全面深化大湾区建设。统筹推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产业带建设。制定新一轮《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三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迭代完善“一环、一城、四带、多联”总体格局,年培育建设10个左右海洋产业特色功能区块。力争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四是推进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谋划迭代一批“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县做强“一县一业”、海岛县提升“一岛一功能”。五是奋力打造对口工作升级版。打造具有影响力和显示度的对口工作典型案例20项。
(七)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进“6+1”领域绿色低碳变革。开展重点企业能效诊断专项行动。二是统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全容量投运白鹤滩输浙特高压直流工程,新增并网风光电装机400万千瓦左右。建成投产温州LNG接收站,新增LNG接收能力300万吨/年以上。新增油气长输管道60公里以上,提升国家天然气干线下载能力30亿方以上。切实推动电力和天然气稳价降价。三是开启大花园建设新篇章。编制实施我省全域美丽全民富裕大花园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四是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深入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攻坚战。建成美丽海湾4个。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示范。
(八)聚焦文化强省建设,打响“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
一是推进全域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000个、乡村博物馆200家。二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化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优工程。培育打造一批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示范标杆。三是启动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培育30家千万级核心大景区,新增10个示范景区镇、50个金3A景区村。四是举全省之力办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全力做好杭州亚运会竞赛组织等工作。深化体育强省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九)聚焦缩小收入差距,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推进机制,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动态清零,建成零工市场200个,新增残疾人稳定就业4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二是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惠民保参保人数达到2500万人,赔付率达到75%。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100所,新增学位8万个。大力推进“医学高峰”建设。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500个。全面推动“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3人。为130万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新增托位2万个。新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间)。三是加强平安浙江建设。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行动,确保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持续推进战略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四、推进“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实施计划
2023年,计划分两批滚动推进1000个左右省重大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万亿元左右,其中第一批拟安排省重大项目791个,年度计划投资8337亿元,年中适时增补调整第二批省重大项目。
为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持续完善相关机制。一是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压实各省级部门和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快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新建项目开工率100%,投资完成率超过100%。二是强化要素跟着重大项目走。加大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债券规模的争取力度,统筹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种金融政策支持。三是强化投融资创新。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极简审批改革,规范有序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投资项目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省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1] “同口径”,是将本年和上年同期新老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返加回收入计算的同口径增长率,更贴近经济财政运行实际情况。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