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初婚人数创新低 年轻人不愿结婚背后是什么原因

字体:
—2023—
02/01
07:19:11
2023-02-01 07:19:11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亚丽

  1月30日,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取消数量限制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

  婚恋话题,热搜不断。尤其是春节期间,相关话题总能第一时间冲上热搜,持续“霸榜”。

  感性体会之外,也有数字冲击。前不久,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70.8万人,首次跌破1200万人,创37年新低。而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上一次人口负增长是1960年。

  初婚人数和人口数量“双降”,不少人感慨大家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了。先别急着感慨,让人又爱又恨的婚恋,为何频频戳中人们的情绪?这背后不仅仅是婚恋问题,也折射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在杭州的“小镇做题家”——

  百万房贷面前,婚事可以再缓缓

  “三十多岁的人了,老家跟你同龄人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电话那头,是父亲一如往常的“催婚”,张扬对此见怪不怪,嘻嘻哈哈地转移话题。

  来自山东的“小镇做题家”张扬,1990年出生,目前在杭州一家国企工作。

  像他这样的适龄青年却未婚,或许是初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就曾表示,“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张扬就是如此,由于上学晚,研究生毕业时就已经26岁。在杭州工作两年后逐步稳定下来,这时已属大龄青年,期间谈的女朋友也因为异地问题,不欢而散。

  不过,在他看来,最影响他步入婚姻的因素,是房子。

  眼看杭州的房价蹭蹭上涨,2018年,张扬在家里的资助下,付了60多万的首付,买了一套50平的“老破小”,“没房结婚就没底气,现在不买以后就更买不起了” 。

  买房的后果就是,上百万的房贷、大几千的月供,每个月工资一到账,先把房贷钱划走。房子落实了,生活就得节俭,张扬苦笑道,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买鞋,以前买几千块的鞋子不眨眼,现在就要纠结一番。

  “光是房贷就压得我喘不过气,不缓上几年存点钱,真不敢轻易结婚。”尽管年纪不小了,张扬在结婚这件事上却不着急。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自我感受,不如上一代能包容,凑活过日子行不通了,那就等呗。

  除了“不限期”晚婚的人,初婚人数下降,也和适龄人数减少有关。

  如果以25-29岁为“适龄人群”标准,根据七普数据推算,2021年“适龄人群”的规模就比2015年下降了29.76%。随着生育率降低,适龄人群减少,初婚人数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受疫情影响,许多新人的婚期延期,结婚登记量也相应减少。”浙江大学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米红表示,这也是初婚人数减少的一个因素。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业余生活的丰富,许多年轻人对婚恋看得更开了,正如有网友说:一个人工作、旅行、玩游戏,照样可以过得很好,甚至更精彩!

  90后“北漂”职场人——

  想结婚,是从此不想再孤立无援

  初婚人数减少,并不意味着人们不愿意结婚,毕竟每年还是有一千多万人结婚。

  90后北漂梁芳,今年对婚恋有了新期待。

  “我原本很佛系的,爱情来了就谈,没有就自己过,但去年生病让我顿悟了婚姻的意义。”梁芳说,她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北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社交圈子也不窄,隔三差五就和同学约一个,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过去三年,疫情反复,打破了她原本的生活状态。先经历了一个人在北京过年,再是阳了之后生病在家无人照顾,空荡荡的房间,让她产生了“要是有个人陪着该多好啊”的念头。

  “那会我明白了,生活终归是真实存在的,婚姻的本质是互相照应。”梁芳也是个行动派,春节期间,她就开始积极参与家里安排的相亲。

  对于这种变化,她笑称“不想再孤立无援”。

  猎聘调研显示,超五成单身职场人向往婚姻。而在微博话题#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的相关投票数据中,25岁至28岁是大多数网友的理想结婚年龄。 

  这些都侧面印证,年轻人对于婚姻,依然向往,却也更谨慎。对于恋爱,“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但是谈一个恋爱就要步入爱情的坟墓,则在年轻人看来是真正的耍流氓。

  张扬虽然嘴里说着“一个人过得更精彩”,恋爱却一直不断。同事介绍、线上相亲,还给自己设定了35岁的结婚底线。

  “其实向往婚姻,更多时候是想要一个伴,这个伴可以是爱人,也可以是孩子。”来自浙江的王丽想通了这个问题。

  这些年,她先后在北京、上海工作,前两年又回到了杭州,一路的漂泊让她的婚恋也如浮萍。可能是厌倦了漂泊,现在35岁的她,就想拥有一份踏实安稳的生活。

  上海的一孩妈妈——

  发钱也不愿生?诚意还不够

  今年春节,河南一位不婚主义的“小姨”给孩子们发红包的视频火了,吸引大家的是小姨精致妆容、自信状态背后的高品质生活。

  不得不说,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终究都是个人自由,但初婚人数和人口数量“双降”的背后,却是社会性和人口问题。

  生还是不生?来自上海的一孩妈妈陈奇,道出了许多妈妈的心声。

  “我是一毕业就结婚生孩子,现在好不容易完成人生大事进入事业发展期,生二胎肯定会打破这种平衡。”陈奇说得很坚决。

  首先是事业上的失衡。她目前是一家私企的中层领导,事业处于上升期,这个时候生二胎,在她看来是“不准备要前途了”。而女性,在生育这件事上,存在牺牲事业的风险,本就是一种不公平。

  其次是生活上的失衡。陈奇的儿子正在上幼儿园,接送都是婆婆,再来个二胎,自己忙不过来,婆婆肯定也吃不消。

  “初婚人数下降,对生育低迷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最主要的问题是人们不愿意生了。”米红一语道破,提高生育率有关部门要拿出诚意来,最直接的就是真金白银的补贴。

  不过就全国各地已经出台的政策看,每个月几百块钱的补贴直到孩子三周岁,对养育“吞金兽”来讲,不过是杯水车薪,激励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这也是陈奇所担忧的,“政府发钱解决的只是短期的生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的养的问题。”

  比如孩子,就是要付出一辈子心血的“甜蜜负担”——孩子小的时候要有足够的时间陪伴,长大了还要操心学校、考学等问题,这些都不仅仅是花钱就能解决的。

  每个孩子背后,所涉及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影响,都是传导式的。

  从这个角度看,婚恋问题,其实也是事关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讨论婚恋问题,却避而不谈这些经济问题,就是耍流氓。与其嘴上对年轻人“耳提面命”,不如多从外部环境给出点诚意。

  比如浙江正推进的“浙有善育”,提升“一小”(0-3岁婴幼儿)健康水平、着力解决婴幼儿入托难问题等,这些普惠性公共服务,或许更能减轻人们生孩子的焦虑。

  过去,我们关注控制人口数量,现在则着力提升适度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未来,真希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婚恋将不再是问题,人人可以做自己,单身不用被催婚,生孩子也无压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初婚;婚姻责任编辑:杨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70.8万人,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上一次人口负增长是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