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江两支援疆医疗队奋力比拼技术和服务

千里戈壁上的“竞逐赛”

字体:
—2023—
03/31
07:53:35
2023-03-31 07:53:3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施力维 钱祎 陆斯超 通讯员 叶锡挺

  浙江在线3月31日讯(记者 施力维 钱祎 陆斯超 通讯员 叶锡挺)阳春三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城区主干道健康路的两旁,杏花迎着风沙,已悄然绽放。

  健康路,因紧邻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兵团第一师医院而闻名。一直以来,阿克苏人习惯将这两家医院作比较,比大楼的高低,更比医术的高下。

  不过,随着两支浙江援疆医疗队来到这两家医院,近几年,大家开始变得“选择困难”。这边坐诊的浙江专家是业务能手,那边是学科带头人。“要找浙江的顶尖医生,就来阿克苏。”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有人说我们是到新疆来‘内卷’的。如果真能帮到群众,我们‘卷’在其中、乐在其中。”早上9时,南疆的太阳才升起不久,援疆干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张雅萍就来到了办公室,准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项目的申报材料,“我们和兵团第一师医院,是比拼的对手,更是合作的队友。”

  就在一墙之隔,张雅萍的东阳老乡,同为援疆干部的兵团第一师医院院长陈大进,刚从杭州面试完研究生,就匆匆飞回阿克苏。在实验室指导带教学生,开展地方多发病症“肾结石肾纤维化早期预警”的课题研究……用陈大进的话说,就是“援疆三年一晃而过,就怕时间不够用”。

  从2016年起,浙江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向阿克苏这两家医院派驻管理干部和专家团队,至今已先后派出160多人,团队成员中有学科的好手,也有管理的行家。

  其中,浙江省人民医院等7家省级医疗机构,主要支援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的6家附属医院,支援兵团第一师医院。两家医院的“竞逐”,也是浙江两支援疆医疗团队的较量,既比技术也拼服务。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资源辐射能力强,借鉴浙江医联体建设经验,与县市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形成了核医学科、血液科、眼科等一批惠及基层的尖刀学科。兵团第一师医院凭借浙江大学强大的教学科研能力,学科优势明显,神经外科、妇产科、急诊创伤、儿科、泌尿外科、病理科等9个学科,领跑整个南疆。

  取得骄人成绩,两家医院都没有固步自封,找准跑道加速前行。

  “科室不是有了就行,还要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浙大二院援疆干部、兵团第一师医院副院长徐锦芳,在该院组建了颅底外科这一神经外科的亚专业。凭借精细化发展,该院的神经外科成功获评国家级称号。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则另辟蹊径,开展多学科合作的诊疗中心建设,以达到“1+1>2”的效果。在血液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协作下,两名援疆专家俞康和孙岚,为一名久治未愈的血液病患者操刀,成功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良好。如今,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涵盖多学科、治疑难病症的肿瘤诊治中心正在抓紧建设。

  两家医院竞跑,群众用脚投票。2022年,兵团第一师医院总院门急诊人数比上年增长10.36%;而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疑难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1.6%以上,住院病人向上转诊率降至1.67%。两家医院,各有收获。

  “医院的硬件和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到了拼服务的时候。”张雅萍把浙江“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带到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最近,学习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做法,该院建立入院准备中心,患者可一站完成入院,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

  兵团第一师医院不甘落后,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阿克苏地广人稀、患者就诊路途遥远的问题。陈大进请来浙大口腔医院的专家,建起口腔数字化中心。传统的义齿加工,需要医生口内取印模、灌注模型等,患者至少要等2周,需来回往医院跑。现在通过数字技术,义齿2个小时就可以制作完成。

  竞争之中,也有合作。健康路上,停着一辆特殊的大巴车,载有X光机等医疗设备,这辆车被称为移动的“医疗大巴扎”。每个月,来自两家医院的专家会坐上大巴,前往阿克苏地区边远的乡镇,既为群众送医送药,也指导培养基层医疗人员。“我们建立了浙江医疗援疆专科联盟,可以让阿克苏及兵团第一师的各族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浙江省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促进民族团结及兵地融合。”陈大进说。

  张雅萍有个希望,在援疆干部的努力下,两家医院的墙上能早日开上一扇门。通过这扇门,两家医院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更多群众受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医疗;比拼责任编辑:楼怡霖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