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7日讯(记者 陆遥 姜晓蓉)4月16日,“宋韵今辉”艺术特展落下帷幕。
这一个月里,凡是经过杭州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人,总会被门口的长队所吸引。“宋韵今辉”艺术特展的观众经常从早上8时多就开始排队,到9时开馆时,队伍往往已经“弯过了几道弯”。
打卡“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似乎成了一股潮流。人们为全国各地的宋画真迹而来,为“李刘马夏”南宋四大家八百年后重聚杭州而来,为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而来。
一场关于宋画的特展,缘何成了城中红极一时的文化现象?透过宋画,观众看到了多少丰富多彩的宋韵?现象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精神渴盼?
山水之韵
一个月来,这场特展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力?先来看一个数据——总观展人数达15万人次。
为了文物保护和观众体验,美术馆严格控制场馆人流量,每天观展预约人数最多在5000名左右。然而近一个月来,几乎每天预约全满,最后几天的预约票几乎提前一周售罄。除了白天的日场,美术馆还专门在周末开设了8次夜场,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观展体验。
特展的一大亮点,是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的10幅宋画真迹。而且这些宋画,不少描绘的正是浙江的山水。当身处西子湖畔的观众感受着真迹中八百年前的山水之韵,又是一番怎样的意趣?
人们醉心于不同年代里,属于西湖的山水之韵。特展中,除了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还有李嵩的《西湖图》、王原祁的《西湖十景图》等,呈现了不同画家眼中不一样的西湖景象。光阴更迭,过去的亭台楼阁多已不在,但西湖山水依旧鲜活,让不少观众在画作中回望家乡的历史风貌与气象。
人们聚焦于八百年后,“李刘马夏”重聚杭州的山水之韵。李唐的《濠梁秋水图》,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马远的《松寿图》和《雪屐观梅图》,夏圭的《烟岫林居图》,宋画山水注重人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从这些画作中看去,宋代的山水风光气象万千,宋人的生活趣味尽收眼底。
人们感佩于一代代现当代艺术家,传承和发扬这种山水之韵。无论是黄宾虹的“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潘天寿的“守常达变、借古开今”,还是中国美术学院当代师生的临摹作品,在同一个场地里展出,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时空对话”。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在展厅面对黄宾虹的《夜山图》时,想到了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密而透,疏而不散。从中可以看出,黄宾虹的师古人、师造化的艺术精神。”
人文之韵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杭州很快就成为一场艺术和传播互相成就的文化事件。
从画家到画作,从南宋到当下,“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从一开幕就成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个月来,关于这次特展的媒体阅读量超4亿人次。特展不仅受到官方媒体、专业媒体和自媒体的热捧,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也成为了颇具流量的话题。有人特地从外地赶来杭州“打卡”;有人标注了详细的读画笔记;有人多次来到现场,常看常新。
整个策展过程中,主办方始终把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并不断追加修改。
有观众问,一些重点作品能不能看到更多内容?为此,美术馆专门安排了数次换页。清沈荃等《清初名家寿曹倦圃诗画册》、明赵养志《西湖二十景》书画册、清吕焕成《设色山水册》、黄宾虹《黄海烟云册》等4件作品经过换页,呈现了画作不同的风貌。
为了让大家更快地找到心目中的作品,主办方用上了更聪明的技术——一张详细的观展攻略图。每一幅画作在展厅的位置、内容介绍都被详细标注出来,扫扫二维码,就可以看到展厅内的介绍。4月9日,美术馆又推出了线上全景展厅,为不能亲临现场的观众提供便利、永久的“数据库”。
“宋韵今辉”艺术特展,还是一场以最高规格打造的全民社会美育大课堂。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美育工作坊,将“读画”内涵充分展开:既有面向专业人群的各项学术论坛,又有面向中小学生的“身边的艺术课堂”。
观众在“宋韵今辉”艺术特展观展。 记者 徐彦 摄
比如启动了“读画”短视频拍摄计划,通过十数位学者、画家、文博馆员、美术史论家、策展人,围绕宋元明清经典画作进行解读,对创作者、作品、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进行解码,打造名画品读系列,并以多媒介的方式共享给全民。
再比如,开设中小学学生公教活动专场,共迎来近200名师生。线下活动的同时,在浙江省互联网艺术学校、中国美术学院抖音、b站官方账号同步开设现场直播,全国十余所乡村小学学生线上参与,1万余名小学生在线观看。
可以说,“宋韵今辉”艺术特展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给生活增添了别样的人文之韵。
时代之韵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从作品中说,今人观宋画,在山水和人文之韵背后,更应看到画家身上的那份风骨和精神。
作为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的御前画师,刘松年个人的高光时代,也是南宋隆兴北伐失利的时代。他拥护抗金,反对投降,曾苦心孤诣画《便桥见虏图》,希望统治者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
还有李唐画《采薇图》,讲的是伯夷、叔齐宁可采薇充饥也不食周粟的故事,褒扬那些保持气节的人。
从作品外说,特展的出圈,也给了宋韵文化工作者们极大的信心。
2021年8月,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如何以新时代的语言,讲好现代宋韵?
2022年夏天,杭州国家版本馆惊艳亮相,现代宋韵的建筑风格引发人们争相打卡。许多观众在看完特展后,又有了新的“顿悟”。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工作人员张四维说起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每一处建筑,都不全露正面,总是被姿态优美的树木或大块山石掩映。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南大门入口正是如此,其实并不在中轴线上。”按常规,国家藏书楼的大门必然要开在正中间,但从园林的角度解释就豁然开朗,这种“掩映之美”,就是非常典型的宋画意境。
守正创新,使得中华文化既延续了古典之美,又承载了现代之新,灵动摇曳,渐行渐远。
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正在以项目化的方式,持续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实施方案。比如积极确认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指导委员会的名单,办好今年的宋韵文化节,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等。
对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而言,“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更像是长卷中的一抹亮色。随着这轴长卷被绘上越来越丰富的色彩,如“宋韵今辉”艺术特展这样的亮色,会越来越多,在浙江人的文化生活里,宋韵文化将会扮演更多彩、更重要的角色。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