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起,茶香浓。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茶叶市场及茶文化特色街区,马连道又恢复了疫情前的熙熙攘攘。
随着北京作为首都产业更新与城市升级,这条茶叶特色街区即将“瘦身”的规划再一次被提上议程。按照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改造方案,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将在疏解批发、仓储、物流等功能后,打造茶文化与数字经济高品质街区。
升级意味着改变,也意味着挑战。对很多生根北京的浙江茶商而言,茶城搬迁已经不局限于空间上的概念,更多是对未来生活和产业的重新规划,以及对发展道路的重新探索。对此,浙商们又会作出怎样的回应?从中折射出茶产业怎样的一个未来?在繁茂的藤蔓④马连道浙商成功的秘诀基础上,潮新闻记者继续探访他们在马连道上的创业故事。
从“茶”变成“茶叶 ”
浙江茶商凌志文的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1992年,马连道成立了茶叶批发市场,1996年起到1999年,马连道进入了全盛的发展时期,以近10座茶叶批发市场的建立为标志,形成了完整的茶叶市场体系 。
“那时候茶叶批发生意很好做,只要敢进货,都能卖出去,不缺市场,一个铺位一天的批发量能到好几万元,周围很多老板觉得可以靠倒货吃一辈子。”当时的凌志文也是在马连道上的茶城租了一个铺面,靠批发茶叶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很快,凌志文敏锐地发现了马连道的变化。“我看到‘批发’两个字,从马连道市场对外宣传的新闻报道上消失了。”
马连道茶城开业时的盛况
对市场的敏感和对风向的把握,深深根植于浙商的基因之中。读懂马连道命名的言外之意,也是以凌志文为代表的浙江茶商们总能跟上时代脚步的秘诀。
2000年,北京市商业委员会正式命名马连道为“京城茶叶第一街”,被北京市评为当年“十大特色商业街”。
同年,马连道所在的区政府修缮并拓宽了马连道的路面,广外街道办事处则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道路整治和美化工作。
当时凌志文店铺所在的批发市场属于灰色地带,建设报批手续并不完备。在周围老板还在打赌会不会拆迁,打算卖一天是一天的时候,凌志文果断在当时租金最高的北京国际茶城再租下二楼电梯正对的一间黄金店铺,同时将店面升级为“茶空间”,开发茶艺培训、茶叶品鉴等消费场景,两家不同定位的店铺开始“两只脚走路”。
凌志文在马连道的茶空间
时间会犒赏有准备的人。三年后,老茶城拆除,而凌志文的新店铺,已经成为北京国际茶城最有影响力的店铺之一,靠着辐射力拿下狮牌西湖龙井、宋茗安吉白茶等一系列大品牌的京津冀独家代理权。
2020年,北京市发改委批复了马连道公共空间改造项目,马连道的定位从“茶叶第一街”变为“茶文化第一街”,外部环境再进行一次跨越式升级,通过提升公共空间的茶文化属性,打造茶文化高品质街区。
为此,凌志文创立了自己的茶饮品牌,特意把企业取名为朴茶集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展开茶文化直播、茶文化沙龙、茶文化讲座等一系列新式的文化体验休闲空间,也依靠抖音、淘宝等线上平台开始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探索尝试。
凌志文还为年轻消费者准备了便携冷泡瓶和随行杯
从批发空间到经营包装,从茶艺课程到茶文化圈,浙商的“茶”变为“茶叶 ”。凌志文告诉记者,他了解到,即将到来的6月,马连道即将迎来最新的街区定位,有望将文创、科技、金融、大数据等多元产业与茶产业融合共生。
“跟上时代,简单四个字,对我们来说,并不简单。”在凌志文的店里,这位勇于改革的浙江茶商对记者说,“当然,我还是相信,只有改变才能踏出新生之路。”现在的他正与相关策划机构探讨着科技赋能的茶空间转型,希望抓住这个机会,迎来再一次飞跃。
茶农、茶商,更是茶人
李政民,浙江磐安人,茶品牌茗正堂创始人。
茶农出身的他,初到北京以经营磐安生态龙井茶发家,后来以经营安吉白茶为主,在安吉建基地、抓质量,是安吉县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之一,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高峰期年销售额一度达到4000万元,也算是拿稳了饭碗。
几年前,一位企业采购的老客户向李政民提出自己的困惑:目前,市场上同质化的茶叶产品很多,仅从外表很难区分,当一个普通消费者面对多种“安吉白茶”时,如何区分口感?如何区分品质?如何区分档次?
“做属于自己的品牌,不只是简单起一个名字,更要有自家茶叶和市场上同款茶叶的不同处,还要明确茶叶的不可替代性,争取做到品类的‘极致’。”在这样的思路下,李政民打算从安吉白茶新品种进行布局尝试,力争打造出一条只属于自己的“毛细血管”。
做到极致,李政民抓住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关注比一般安吉白茶白化度更高的“皇金芽”,进行培育、试种、扩种,并推动安吉昆铜的姚坞和横岭二块茶山基地进行品种对比实验。
二是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机构合作,挖掘“皇金芽”品种独特的高氨基酸等特质,同时积极申报农业农村部的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认定登记。
李政民在安吉昆铜姚坞进行“皇金芽”的品种对比实验
培育新品种就像养个孩子,是个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10年起,投入大、风险高。之前几十年在马连道攒下的老本儿用来创立新品种,有人打趣,说他“茶商揽下了当地农业厅的活儿”,这样的投入值不值得?
“永远往上游进发!”经历过马连道形形色色的市场、来来往往的品类,李政民有自己的生意经。他笃定,不管马连道这条街区如何转型,如何“瘦身”,只要拥有独一无二的茶类,就永远会在马连道上拥有自己的一块落脚地。
通过李政民坚持不懈的努力,“皇金芽”在市场上渐渐地崭露头角。今年3月,马连道上的北京茶业交易中心举办“我和春茶有个约会”媒体交流会时,就特地选了李政民的“皇金芽”向大家进行讲解和冲泡体验。
北茶中心举办媒体交流会时选择“皇金芽”作为春茶代表进行科普
事实上,进行茶叶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的浙江茶商,不止李政民一个。
北京知名茶企北京更香的创始人俞学文,就深度参与创立了“武阳春雨”这一浙江武义县的茶叶公用品牌,打造了一款连续被评为“中国放心茶推荐品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俞学文自己也获得1项发明专利和12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全国十佳农民”的荣誉。
据一名了解马连道茶叶市场的业内人士介绍,以往马连道的茶商中超过70%都是小规模运营的“夫妻店”,其中又有近8成茶商是外地茶农,没有自己的品牌。于是,马连道茶叶街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更多大品牌挤占,茶叶市场的两极分化趋势更加明显。
从茶农到茶商,再到新茶人,这些浙商勇敢走出“舒适区”,在一轮轮的浪潮中,努力站上新潮头。
风又起,如何抓住数字时代机会?
时代的大潮还在奔腾不息,一路向前,就像茶产业,一直在迭代,在升级。
2021年,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就印发《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里面强调要培育一批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全国商品市场示范基地。国家政策正大力推动专业市场向数字化、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
最新消息是,就在5月25日,北京西城区召开指挥部总结大会,宣布马连道建设指挥部等六大指挥部已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即将开启新的征程”。马连道的新征程就是重点挖掘茶产业的金融属性和数字经济潜力,推出互联网电商、直播基地、茶山遨游、数字应用等项目,推广茶叶数字溯源和智慧物流,逐步探索“有限空间里的无限市场”。而在这件事情上,浙商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探索。
俞学文在5G茶园查看茶叶生长情况。
比如,2021年,俞学文在武义建成浙江省首个5G智慧茶园,投用5G数字化生产线,实现从“看经验做茶”到“看数字做茶”的转变;比如,在马连道市场里长大的“茶二代”项天宇将重心放在电商平台以及新生营销模式上,组建直播团队开启直播带货;比如,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驻京企业分会会长项建春向北茶中心提交了马连道智慧茶仓的建设规划,计划在智慧茶仓的规模、冷库及智能化标准等方面提升服务能级。
“茶二代”项天宇每天都要和团队探讨直播带货
“多年来我接触到的浙江茶商格局大、眼界开阔、对商业灵敏度高,也有极高的茶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的意识,这和商品市场优化升级的方向是一致的。” 北京茶业交易中心总经理李琼在采访中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她相信,数字经济本身是浙江的金名片,在马连道的未来发展蓝图中,浙商一定会抓住这个牛鼻子,找到新的发力点。
马连道的未来,且看浙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民以食为天。从马连道往南走,是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这里是北京乃至全国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也是亚洲最大的蔬菜水果交易市场。作为繁茂的藤蔓,新发地里的浙江人又有哪些传奇故事?敬请关注潮新闻记者走进北京新发地探访纪实。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