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6日讯(记者 金梁 王晨辉 李攀 见习记者 孙一鹏)当前,正值我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要求督查组和专家组赴各地开展“四不两直”暗访督查。安全隐患查什么、怎么查、效果如何?近日,本报记者跟随多路专家前往企业、市场、景区、水库、建筑工地等地明察暗访,大量隐患得以排查,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但同时,记者发现部分地区和企业依然没有绷紧安全弦,隐患排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走过场式”检查不在少数,希望能引起重视。
5月31日,超强台风“玛娃”远在太平洋上,但外围环流已影响到宁波一带。省防指办发出工作提示函,要求加强隐患排查。为此,记者跟着专家组来到了宁波北仑进行实地探访。
上午10时许,专家组一行来到北仑霞浦通山未来社区ZB09-04-01e地块项目,对该项目的防汛工作和物资准备等进行检查。让记者诧异的是,专家组一下车,工地相关负责人早已等候多时,十余人站在门口欢迎专家组到来,随后便带路去会议室进行汇报。
在检查工地防汛防台培训记录时,专家组发现培训台账出现总结不完善、时间不准确等问题。对此,工地相关负责人立即补充了相关培训照片,但从这些照片准备时间来看,并非培训举行当天,而是检查的前一天。
“这次抽查对象,是由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上百个隐患点中随机抽取的,昨天才最终敲定名单。”负责带队的安全专家告诉记者,考虑到检查带路和执法权限的需要,前一天把名单交给了当地主管部门,存在“泄露”的可能。
这一怀疑,在之后的暗访督查中得到了部分印证。11时左右,当地主管部门人员和专家组分车驶往下一个目的地,记者在当地主管部门人员的车上听到,当地工作人员打电话说:“下午第一个点位是你们。”电话那头疑似抽查点。另外,每去一个检查点,当地工作人员都会提前拨打电话,告知对方“现在准备赶过去了”。
之后,下午的检查过程很轻松,各检查点防汛防台工作几乎完美过关,仅发现一些“防汛物资与清单不匹配”等小问题。例如,专家组赶到王家麓水库时,王家麓水库防汛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已提前抵达现场,“静候”专家组的到来。正常来说,专家组会根据水库公示的防汛“三个责任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名单进行电话随机抽查,询问对方职责是否清晰、近期做了哪些准备,而如今责任人已全部都在眼前,让检查工作“一步到位”。
如此应对检查并非个例。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是此次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5月,岱山县一家船舶修造企业在维修船舶时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日前,记者赴舟山某地进行暗访,并寻求当地主管部门配合,希望重点检查“问题企业”,然而最终在检查时,当地主管部门特别挑选了一家“龙头企业”,且检查人员还没到企业,企业相关负责人就已经在门口等候。面对这家占地数十万平方米、员工上千人的企业,此次检查只用了1个小时,且没有查出实质性问题。
此外,记者还发现,有些形式主义连“走过场”都省了,直接“下指标”“搞摊派”,让基层无所适从。
比如,宁波某县一位乡镇干部向记者埋怨,要求他们对辖区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每个企业发现的隐患数不得少于3个,这让他感到有些为难。“有些企业确实存在问题,但有些企业在安全方面做得比较好,硬要找出3个问题,有点不科学了。”这名干部说,一轮一轮的安全检查,对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困扰,希望能从事实出发,对真有问题的企业进行全面整改。
再如,嘉兴有群众反映,为了“凑”够隐患数量,一些地方的相关负责人和企业约定,由企业自行提供上报隐患问题,如此操作容易导致企业为了减轻“负担”,专挑一些不痛不痒的隐患,而真正严重的隐患往往被忽略,建议相关单位和地方能够真正深入企业认真排查。
安全隐患,不能靠事故来排查,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如何平衡安全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转变工作作风减轻基层负担,如何规范检查流程防止“走过场”,种种问题都值得在后续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中深思。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