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2日讯(记者 金梁)眼下,旅游业迎来复苏。对此,浙江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将旅游业作为重点攻坚整治领域之一,尤其聚焦涉水、高空、滑雪、露营等旅游新业态进行专项检查。近日,记者跟随省应急管理厅工作组赴湖州安吉暗访,发现旅游新业态安全隐患最易被忽视,场所经营者往往“抓大放小”,网红游乐项目监管缺乏统一标准等现象。
气温回升,露营成为“顶流”。位于安吉报福镇的乐那石谷景区内,一个全新的露营基地正在打造中,即将对外营业。草坪上、河滩边,“长”满了各式各样的帐篷,但光鲜背后却藏着一个不小的隐患——用电安全。
“这个户外电源插座防水等级不够,露天埋在帐篷边肯定不行。”来自安吉泰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的安全专家发现,这些插座的防护等级仅为IP44,只能防止飞溅液进入,一旦遇到大雨或暴雨天气,这类插座极易引发事故。
在营地角落临时搭建的配电箱房,专家还发现了新问题,这里不仅没有做好防水处理,漏电保护设置存在“一保多路”现象。“每个帐篷的电气线路均要设置单独的漏电保护,这是精致露营的安全标配。”专家说。
滑翔伞是年轻人的“心头好”。工作组来到安吉中张村的驭风滑翔伞俱乐部,在检查相关航空空域资质和飞行人员相关执照时发现,避雷针等防雷检测报告未在检测有效期内。“我以为只要有检测合格报告就行,原来还需要每年检测一次。”在专家的提醒下,该俱乐部负责人认识到了问题所在。
大部分滑翔伞运动事故都是非客观原因造成,教练员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在该俱乐部,记者看到了一份起飞前安全检查的台账,检查范围包括腿绑带、头盔、伞绳等七八项内容,必须由教练和安全员双方确认签字才能起飞。然而,当天早上虽已有飞行任务,却没有看到相应的台账记录。
“排查安全隐患,切忌形式主义。”检查组工作人员说,看上去很小的事情,可能引发不可预估的事故,这不是粗不粗心的问题,而是认不认真、负不负责的问题。
传统景区中的网红游乐项目,是本次暗访检查中的重中之重。
“这么大的景区,只有几块森林防火警示牌,路面上很多烟头,容易引发森林火灾,需要景区重视、加强野外用火管理。”
“部分游步道存在落石风险,日常排检工作做了吗,有没有增加防护措施?”
“登高作业的工人怎么没绑安全带?”
……
在浙北大峡谷内,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被工作组一一揪了出来,让原本自信满满的景区经营方渐渐感到“后怕”。山腰处,一幢游客休息屋正在建设,施工区就在游步道边上,但没有任何隔离措施。记者发现施工区位于三四米高的山坡上,一旦有石块、木头从高处滚落,极易砸到游客身上。“必须进行有效防护隔离,并做好安全警示。”安全专家现场提出整改方案。
随后,工作组来到景区山顶,这里有很多网红游乐项目,如玻璃吊桥、时光滑梯、玻璃漂流、悬崖秋千、惊险网红桥等,景区经营方逐一翻出各类项目的日常自查表。记者看到,景区每天对外营业之前,安全员都对各类项目进行了自查自检,一些小隐患得以及时发现。
对于新、奇、特、险项目而言,这还远远不够。以空中自行车为例,游客穿戴好安全衣,紧扣安全锁后,坐上自行车,即可在高空钢丝上骑行。专家现场提问:这些游乐设施多久进行一次检测,高空绳索是否经过抗拉强度测试?这让景区经营方很是“为难”。对方解释,像索道等特种设备,都是经第三方机构检测,而这些网红项目设施并非特种设备,除了在安装时有相关合格检测之外,日常就靠自行维护和检查。
这是旅游新业态遇到的通病。安全专家表示,近年来,旅游新业态项目为景区带来巨大客流,但这些网红项目却存在着安全标准滞后的现象。比如建设环节,网红项目的材料和配件出厂合格,但没有施工建设标准,许多运营资质不全的建设企业仅凭“经验”施工,致使网红项目品质参差不齐,埋下潜在风险;再如运营环节,仅凭操作人员的经验去维护,全看管理人员素质,项目安全管理漏洞多。
“因为缺乏行业标准,企业不知如何整改规范,政府也不知如何监管、由谁监管,这就容易造成安全监管盲区。”安全专家告诉记者,针对这个现象,各地都在探索制定旅游新业态相关地域监管办法,在“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确保旅游新业态项目安全有序运行。
记者从省安委会旅游安全专业委员会了解到,今年5月,我省通过完善《浙江省乡村旅游促进办法》,在新业态监管上,探索完善乡村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实施全过程联合监管,明确乡村旅游新业态经营者的安全主体责任。在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中,我省将创新旅游新业态监管模式,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对发现的问题隐患落实闭环管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