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溯源看变化·“八八战略”亲历者说 条条大道通“魔都”

字体:
—2023—
06/19
16:02:16
2023-06-19 16:02:16 来源:潮新闻 记者 俞琪 见习记者 赵培希

  六月梅子黄时雨。

  90后小林舒适的“双城”生活,在宋词淅淅沥沥的诗意之外,更兼时代的速度与激情:6时30分起床,7时28分从嘉善南乘高铁到上海虹桥,31分钟后抵沪,转地铁,9时左右到达公司上班。

  日出而作,去上海打拼奋斗;日落而归,回嘉善享受生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家常便饭。小林自认比父辈们有了更广阔的职业选择,而这份无拘无束的自由,与两地20年来持续推进的交通一体化密不可分。

  这一点,嘉兴市嘉善县交通局原党委书记、70岁的蒋奇雄深有感触。他回想起2004年2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到嘉善调研就指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努力建设成为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前沿阵地。

  如何“接”?怎样“建”?修路自然是第一要务。蒋奇雄感慨,习近平同志主掌浙江期间,嘉善驶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其中接轨大上海的交通建设更是跑出史无前例的“加速度”。

  许青峰(左)向记者讲述嘉善交通前世今生。

  地缘相近 人缘相亲 

  嘉兴融“海”得天独厚

  此次采访,蒋奇雄特地邀请了93岁高龄的嘉善县交通局原局长许青峰同行。

  许青峰记得,2004年2月5习近平同志到嘉善调研,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这一天,恰恰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重大战略决策一周年之际。

  那次调研,习近平同志对嘉善发展提出,要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深入实施主动接轨上海、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落到实处。

  此时,许青峰虽早已退休,但仍心系交通一线。嘉善,襟苏联沪,是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我们不临海,但却靠着上海这个最大的‘海’。”许青峰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这八个字来形容嘉善与上海的渊源。两地同属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流域地区,历史上联系紧密,古代嘉善曾一度隶属松江府。在姚庄镇,一些村庄和上海仅一河之隔,村民往来频繁;不少嘉善人就医首选会去上海,而非嘉兴市区或杭州。

  许青峰的老家在西塘下甸庙,女儿小时候生病,一家人总是坐着船到上海求医问药。“大概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专门的轮船,从西塘到上海,每晚20:00从嘉善出发,第二天早上4:00到上海。”许青峰告诉记者,嘉善一带水网交织,据统计,县境内共有大小河道2241条,总长1830公里。千百年来,人们择水而居、依水而住,出行大多靠船渡。

  后来,许青峰又在浙江日报专栏《之江新语》中读到一段话:“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好。我们提出北接上海、东引台资,就是要更好地利用上海这一对外开放的平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商落户,吸引外资投入,扩大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这位交通老将为此至今仍激动不已:“说得太对了,嘉善要发展,只走水路可不行啊,有形的路、无形的路,我们得路路通!”

  嘉善至上海枫泾公交化省际班线(资料图片)。

  这个“朋友圈”不一般 

  通江达海力争“路路通”

  习近平同志2004年2月5日到嘉善调研后,次年4月再次来到嘉善,强调希望嘉善在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方面迈出新步伐。

  “你们发现没有,时隔一年多,省委书记两次来嘉善,提的要求都始终围绕上海、开放、长三角这几组关键字。” 蒋奇雄回忆,自己是在2006年任嘉善县交通局党委书记。此时,当地按照“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好”的精神,在交通方面已有不少谋划。

  2003年嘉善围绕打造县内15分钟交通圈,融入上海、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60分钟交通圈目标,制定并实施乡村康庄工程。

  2005年6月,嘉善县首条“连村到组”道路——姚庄横港环村公路顺利竣工。

  2007年底,嘉善县境内第二条高速公路,也是我省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基础设置之一的申嘉湖高速竣工通车。

  2008年,嘉善全面启动“六个一”工程交通建设,充分结合公路、水路、铁路、城市轨道等优势,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蒋奇雄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

  “嘉善交通发展的春天来了。”蒋奇雄回忆,当时,县交通局领导班子成员往省里、部里跑动得很频繁,国家部委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对长三角一体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对内疏通“毛细血管”,对外打通“大动脉”。到2013年,“两纵三横”的公路主骨架为嘉善融入长三角打开了通途:高速公路,半小时;公交化省际班线,半小时;高铁,二十多分钟。

  为实现浙沪苏毗邻区域公交无缝对接,2011年12月28日,嘉善至上海枫泾的省际毗邻地区公交化客运班线开通,这是长三角地区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省际公交班线。

  此后,越来越多省际公交线路开通,“添堵”水泥墩消失了、省际“断头路”打通了。2018年,皖沪苏浙四地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签定《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规划明确、需求对接、就近接入、先易后难”的原则,嘉善整体梳理出与毗邻省市对接道路清单,积极推进打通“三纵四横”省际断头路,不断拉近“朋友圈”。

  让蒋奇雄记忆犹新的是,随着潮里泾河上架起一座大桥,隔河相望的嘉善姚庄镇与上海枫泾的车程,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3分钟,极大地方便两岸百姓的生产生活。随着一桥飞架南北,两地还同步开通了一条跨省公交线路:112路西塘古镇-枫泾古镇(西枫线)毗邻公交线,实现了古镇同频。

  如今,嘉善客运中心-枫泾汽车站、西塘古镇-黎里古镇等8条省际毗邻公交开通,惠及两地百姓;姚杨公路、丁枫公路、丁凝公路3条省际“断头路”破难而生,嘉善和上海共享“朋友圈”有了通联基础。

  与上海交界的姚杨公路起点,图为此前建设中的场景(资料图片)。

  “长三角”共享“大客厅” 

  嘉善借“海”扬帆不是梦

  客厅,常常被认为是家的门面。如果把长三角比作一个大家庭,它的客厅会在哪里?它会是什么模样?

  今年5月下旬,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联合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善县三地政府举行方厅水院项目开工仪式,同时发布了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这意味着在上海、江苏和浙江的交界处,将建起一座属于长三角的“大客厅”。 

  作为水乡客厅的核心部分,近期启动建设的方厅水院,是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两座廊桥跨越太浦河、连通沪苏浙的“四合院”,预计将于2024年年底前竣工。

  水乡客厅建设将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标志性成果,根据规划,客厅建成后,将变成长三角交通互联互通的原点,从这里前往长三角任一城市,均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转换和无缝衔接。 

  有这样一组数据,形象地描述了嘉善与上海之间“路路通”的亲密关系——10%的嘉善人在上海工作、学习或者生活;嘉善30%以上的工业产品为上海配套,5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这里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外资和县外内资直接或受上海的影响而进入。

  许青峰(左)和蒋奇雄感慨20年来嘉善交通发生的巨大变化。

  “路路通”让嘉善人的“双城生活”日益便捷。在此地,长三角户口迁移手续可直接线上办理,包括夫妻投靠户口迁移、父母投靠子女户口迁移等5类跨省通办工作已实现“数据全程跑”。

  在“浙里办”嘉善县板块,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区域协同万事通”实现长三角示范区医保线上报销。只需在手机上点几下,便能调出市民在嘉善、吴江、青浦三地包括病历、发票等所有就医记录,之后只要线上申请报销即可。

  嘉善县还依托社保卡率先推出长三角“敬老通”应用,贯通交通出行、文旅休闲、社区生活、医疗卫生等场景,实现老年人享受公共出行、文旅体验等各类优惠待遇无需申请、快享直达、待遇同城。

  离开嘉善前,记者看着跨省公交班车从容穿梭,心头不禁涌起思绪万千。据《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载,履新浙江不久的习近平作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判断:“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那么长三角的发展则是中国的最亮点。”

  今天从卫星视角俯瞰长三角区域,除了舟山的所有地级市均实现了“市市通动车”,动车组列车实现了公交化开行,“1小时至3小时生活圈”成为寻常,城市边界逐渐消弭,异地扫码等技术的成熟应用,让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无锡等诸多长三角城市实现了地铁一码通的同城待遇,产城人的深度融合,体现在每一个不分彼此的细节中。

  在浙江,通江达海的梦想正一步步从期盼变成现实。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八八战略责任编辑:庞舒青

相关阅读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