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去大医院住院不用排队,社区医院的病床却满了!绍兴“联合病房”怎么做到的?

字体:
—2023—
07/23
09:18:49
2023-07-23 09:18:49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干婧 金汉青

  不管大病小病,大家都往大医院跑,社区医院“空荡荡”,市级医院“一窝蜂”。

  这样的情况在今年有了改变。为进一步加快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大家将视线转移到了社区医院。近年来,为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社区医院不仅有综合性门诊,还配有环境舒适、设备齐全的住院部。

  然而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设备、药品配置不足,人才和技术相对缺乏,导致社区就医的患者较少,病床闲置。因此,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完善绍兴市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绍兴市人民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共建“联合病房”,把病情相对稳定慢性疾病或康复期患者的治疗下沉到社区医院,并为联合病房提供人才、技术、设备帮扶支持,在大幅减轻市级医院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助推了绍兴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记者前往越城多个“联合病房”,探析绍兴完整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改革之路。

  绍兴市人民医院和越城区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联合病房”。金汉青 摄

  绍兴市人民医院变了:住康复病房不用等床位

  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办理窗口,王大爷正在帮中风的亲戚办理入院手续。“现在速度是快啊,都不用排队,当天可以住院!”王大叔回忆说,“以前我老伴也因为中风来这里看病,当时可是等了三四天才有的床位”。

  今年3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和越城区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联合病房”。设置在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联合病房”专门为康复患者设立了康复治疗区域,为康复期病人提供全程、无缝、同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病人在康复稳定期,下转至‘联合病房’,提高了康复科病床的周转率,现在康复科的病人住院等候时间减半,甚至可以实现当天入院。”绍兴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处处长何玲燕说。“联合病房”作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医疗格局中的一环,将后续治疗延伸到社区,让患者享受就近住院的便利,也把大医院病床留给更急的病人。

  同时,绍兴市人民医院还在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合病房”建立了创面修复专科联盟。

  如今,各类慢性疾病日益增多,由糖尿病、代谢性疾病、老年疾病和肿瘤等导致的慢性难愈性创面逐渐增多。绍兴市人民医院设立了创面修复门诊,但由于病房的紧张,并没有专门设置创面修复病房。

  “以前,这些病人如果家离得很远,还得打车回去,第二天再来换药,十分麻烦。”何玲燕说,现在设置了“联合病房”,患者可以直接在社区医院进行创面清理、住院换药等,省去了患者路途奔波,减少了经济和人力成本,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感。

  今年3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和越城区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联合病房”。(采访单位供图)

  社区医院变了:床位增加了,且都住满了

  在越城区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中心,偏瘫患者晓琴(化名)正在康复师的陪同下进行手脚康复训练。

  “这是我第二次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的!”晓琴说,“一开始有些犹豫,但是第一阶段的康复效果好,所以第二阶段康复自然而然还是选择这里”。如今,晓琴依靠着器械已经可以独立行走。

  “联合病房”专门为康复患者设立了康复治疗区域,配备有直立床、直立架、踩车等康复设备,可针对患者情况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吞咽训练等,使康复期病人获得全程、无缝、同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这里我可以自己加练,器械使用也不需要排队。”患者何师傅说,康复师很有耐心,加练时也一直陪同。此外,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也会定期下来查看康复情况。“医生每次下来都说我康复地很好,就像吃了定心丸,后来就安心在这里住院了”。

  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金健介绍,该中心原先仅有35张病床,因为“联合病房”的设立,病床增加到了50张。

  “4个月里,从市人民医院陆续转来30多名患者,原先住不满的病房,现在50张床位都住满了。”金健说。

  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病房”启用后,该中心住院部的床位也扩增到了50张,已全部住满,且病人周转速度快。

  不仅如此,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半年度门诊量已达到45万,超过去年整年门诊数。

  医生们正在“联合病房”查房。(采访单位供图)

  社区医生变了:手术多了,培训也多了

  是什么让社区医院“门庭若市”?

  自从成立了“联合病房”,病人多了,手术的机会也多了。

  7月初,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因工作中不慎摔伤,引发右手臂剧烈疼痛,被送至该中心。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其右肱骨粉碎性骨折,需要马上进行手术。

  “我们和人民医院进行了讨论,在征求病人同意后,手术在我们这里进行,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庞飞主刀。”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主任楼福军介绍,这样一来,可为病人节省时间和治疗等费用。

  该中心外科医生魏建军作为助手一同参与了手术。“专家对于手术的要求更为精细化,也会在过程中告诉我们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是接受了一场完美的现场教学。”魏建军说,这场手术受益匪浅。

  “手术机会增多,可以增加医生的临床经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老百姓对于社区医院信任感。”绍兴市卫健委基层卫生与妇幼健康处处长孙奇峰说。

  此外,绍兴市人民医院下派了10名骨干医护组成队伍进行会诊、查房或开展骨科手术,还会给予社区医院业务指导和答疑解惑。同时,专门留出一部分名额给社区医院的医生,让他们接受免费的系统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办法,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医生诊疗水平提高了,也有更多的患者选择到中心看病。

  “联合病房”只是个例?利于患者的探索值得被肯定

  有医生坦言,像越城区这样没有医共体的情况,在绍兴其他县(市、区)乃至整个浙江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但从医联体、医共体,到“联合病房”的运行,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归根到底就是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切实解决患者住院“难、贵、烦”问题,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表示,“联合病房”的出现,从客观上讲,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的床位紧张,有利于提高小医院的资源利用,打通了上下游医疗资源合理共享的瓶颈。既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又实现了病人的分级分流,同时更好地发挥了大医院专家医生的技术援助作用,对基层医院提升医疗水平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虽然只是特殊情况,但该做法将优质资源下沉到了最急需的患者身边,只要是对百姓有益的探索,都值得支持。”何建华说。

  当前,我国正在800多个县(市、区)试点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今年的目标是达到紧密型标准的县(市)比例不低于60%。

  “对于全国其他还没有医共体,或者说建设医共体条件还不成熟的地方来说,‘联合病房’也不失为一种‘临时嫁接’的良方,等条件成熟了,再建医共体。”何建华说。

  那么,“联合病房”在自身发展上有怎样的局限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钱炯表示,“联合病房”只适用于部分患者,比如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但一些急症、重症或病情易变的患者,还是应该首选大医院。

  要进一步建好“联合病房”,尚需作出持久努力。

  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既树“面子”更强“里子”。特别是对基层医院,政府要适度增加投入,改善硬件设施,使之在医疗、康复、抢救设施设备等功能方面更加完善、完备。同时,平衡区域间“联合病房”的设置,在数量和特色化上做好科学规划。

  另一方面,要培养人才,既抓“输血”更强“造血”。创建上下共通的“联合病房”,不仅要病人共通,医务人员也要共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大医院;社区医院;病床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连日来,记者前往越城多个“联合病房”,探析绍兴完整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