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7日讯(记者 朱承)上半年,我国金融数据回升明显。6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0.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浙江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总体看,当前我国信贷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但6月末,狭义货币(M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个和2.7个百分点,显示出企业预期和投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部分领域、部分企业的信贷、需求潜力尚待释放。
在上半年货币政策持续稳健发力的基础上,货币政策传导怎样更加畅通?信贷如何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专访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
记者:今年上半年,流动性合理充裕。您如何看待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性?
李超:当前我国信贷供给强劲,但实体部门需求仍有待修复,存在资金“淤积”在金融体系的情况。
从6月金融数据来看,虽然信贷、社融、广义货币(M2)数据超预期较好,但主要受企业活期存款影响,狭义货币(M1)增速仍大幅回落,也就是说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同比增加,但资本开支意愿相对不强,说明短期经济活力仍有待提高。
首要原因还是企业和居民的信心需进一步提振,经济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居民端由于收入预期不稳定、摩擦性失业增多,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增速短期内较难回到疫情前水平。
企业端固定资产投资动能不足。一方面是部分领域出现产能过剩,价格呈现下行趋势;另一方面是工业企业盈利承压。尤其在制造业中,生产面临盈利承压、需求修复不足和库存持续去化的三重压力,这些都影响资本开支的意愿和能力。地产行业现金流压力较大导致新开工乏力,而且当前整体商品房库存绝对水平和增速均处高位,房地产行业投资状况也未有明显改善。
从金融数据来看,我们估算的居民超额储蓄自2020年至2023年6月,已积累至7.38万亿元,相比去年末又大幅增加了2.53万亿元,说明居民消费、购房等支出情绪不高,企业端也存在一定贷款资金转入存款的套利行为。在此情况下,虽然流动性供给总体充裕,但实体部门资金需求不强,由此导致资金“淤积”在金融体系,宽松的资金支持向实体经济实务工作量的转化效率有所降低。
记者:导致资金“淤积”在金融体系的症结应该如何破解?接下来该如何精准施策?
李超:提振企业、居民信心仍是当前核心破局之道,利润的修复是重要一环。
1至5月,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18.8%,虽然5月较4月继续改善,但仍处低位,且利润率同比仍然承压,库存周期、生产价格指数(PPI)也仍在探底。利润承压尤其是民营经济盈利受损,使得市场预期不稳,资本开支意愿不强,居民收入预期悲观,消费、购房等活动不积极。
财政政策对于降低企业经营负担、改善企业盈利质量有重要作用,2020至2022年,财政政策持续通过大规模减退税降费等政策帮助企业大幅改善盈利,三年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同比增速分别为4.1%、34.3%和-4%(负增长因受高基数影响)。
建议下半年财政政策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降低经营负担、改善企业盈利质量,对经济恢复较慢的薄弱领域和产业发展压力较大的产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部分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的区域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力度,适时对部分企业和区域采取缓税措施。在货币政策方面,短期看应以稳增长、保就业作为首要目标,以宽松为基调。
另外我们建议结构性政策工具持续发力,保障货币政策的“精准有力”,即精准滴灌、定向支持,其中再贷款将发挥主导作用。
长期来看,我国消费和内需的修复还需政策刺激,着力点在于扩大需求组合拳。
首先,推动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以新能源汽车、家具家电等耐用品为抓手,稳定大宗消费。
与此同时,鼓励自发修复消费,通过“以工代赈”等政策提振就业,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引导带动民间消费,适当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发挥其扩大消费的有效作用。
记者: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如何提升金融机构对民企服务的意愿和效率?
李超:在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意愿方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政策端,加大政策激励,增加信贷投放。
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与企业建立中长期银企关系,加大票据融资支持力度,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企业端,深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民营企业管理质量。
一方面,建立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归集各个部门的涉企信用信息,营造良好、健全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管理机制,促进民营企业稳健发展,降低资金风险。
在稳住金融风险的同时,如何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和精准输血?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和服务创新上找到平衡点。
在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推动普惠金融服务,通过科技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从中受益。
总之,这是需要金融机构、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营造的环境。通过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等,同时平衡金融风险和普惠金融服务,可以激发浙江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力,修补经济下行压力。
此外,数字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省份的一大特点,背后科创金融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我认为可以构建一个数智化区域金融运行体系。其核心是探索构建“金融大脑”,形成“平台+大脑+场景应用”的体制,打通集成各类、各级的金融服务平台。
同时,建议继续深化科技与金融的融合,积极探索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科技创新投入,依法合规开展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科技手段在缓解信息不对称中的作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