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安吉延伸茶产业链,有效填补夏秋茶叶空档期——

从白茶到黑茶的探索之旅

字体:
—2023—
08/01
08:10:09
2023-08-01 08:10:09 来源:湖州日报 记者 姚玲利

  夏日,安吉的茶山没了春茶采摘时的热闹。茶叶肆意向上生长,绵绵茶山静悄悄。唯独在安吉县报福镇中张村,制茶交响曲正在奏响。

  记者近日走进金甘茶叶科技有限公司,还未走进生产车间便闻到了四溢的茶香,车间里热气氤氲,30余位工作人员操作着制茶设备。“采摘下来的青叶,经过摇青、杀青、包揉做形等闽派制茶工艺,最终发酵制成黑茶。”生产车间负责人杨英浩说。

  起初,该企业负责人董忠华向周边茶农收购中大片青叶,大家并不理解。“中大片青叶怎么能做茶?”在安吉茶农眼里,春茶采摘季一过,得请人来修剪,等茶叶长出夏梢和秋梢。

  董忠华的出现让茶农看到了白茶产业延伸的再创收。2010年,来安吉旅游的董忠华被眼前的绿水青山所吸引,便在报福镇承包了百亩茶山,种茶制茶。随后几年,他到各大院校与机构学习请教,反复实践白化茶炒制等技艺。

  “原本春茶采完一季就结束了,若是将夏秋两季的叶片利用起来,说不定也有广阔天地。”萌生这一想法后,他专心研究,最终确定了黑茶制作工艺。“黑茶中最难把握的就是菌,传统黑茶加工中很难去除杂菌。”他说。

  2015年,董忠华向浙江大学茶学系研究无杂菌技术多年的屠幼英教授请教。2018年底无杂菌发酵发花技术通过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董忠华开始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试验阶段,反复研发修改设备,材料成吨成吨地损耗,直到2022年初,他迎来了黑茶产业化生产的“春天”。

  “我们将上年夏天准备好的毛茶进行了最后发酵及金花培养,成功制成黑茶。通过无杂菌技术,不仅隔绝了杂菌,而且产品金花含量为国家标准的10倍,解决了行业痛点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品质。”董忠华将其取名为“安吉金花白茶”,去年3月,正式投放市场。

  “等春茶采摘后,我们撒上有机肥,任由茶叶生长。夏季机采收青叶,每亩增收3000多元;而且来年的春茶品质更好了,价钱卖得也更高了。”报福镇统里村村民黄国三笑呵呵地说,他还兼职做起机采青叶的活,这样又能增加一笔收入。

  周边不少年纪大的茶农也做起零工,在黑茶生产车间忙活。6月初到7月中旬,是制作黑茶的重要时段。“每天能收购1.25万公斤左右的青叶。去年毛茶产量5万公斤,今年就达到了14万公斤。”董忠华说。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作站副站长柳丽萍说:“湖州历来盛产名优绿茶,亩产值已达到全省最高。如今在新工艺新技术的助力下,‘白叶1号’鲜叶加工成黑茶,不仅填补湖州产茶历史上无黑茶生产的空白,也是湖州茶产业的一次新突破。”

  董忠华介绍:“公司正在建设一幢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等到新厂房建设好,增加新设备后,每年‘安吉金花白茶’生产量能达到25到30万公斤。”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白茶;安吉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