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新安镇以乡贤文化厚植乡愁沃土,以乡贤力量助推文化振兴——

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字体:
—2023—
08/02
10:30:47
2023-08-02 10:30:47 来源:湖州日报 记者 陆志松 通讯员 谢伟勇

  舍北村,是德清县新安镇下辖一个行政村,虽然名字朴实无华,但村里有名气的能人,一双手还真数不过来。

  “80后”青年沈琦,就是舍北村人。10年前,他从大学毕业后,作为“新乡贤”回村创业。凭着自己的市场敏锐度,他在家里创办了电商品牌“宅十堂”,主营小土豆、笋干、烘豆等农副产品。

  由于年轻会经营,沈琦的生意越做越大,自家的农产品根本不够卖。他就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村民收购农产品,将舍北村及周边400多户村民发展成“宅十堂”农产品供应商,同时为村里闲赋的老年人提供外发加工,增加他们的收入。

  今年舍北村创新出台“五福致富”机制,得知“五福致富”机制推行中缺资金、缺人力,村里的乡贤企业德清伟泽织造、德清风枵家庭农场等慷慨解囊,捐赠20万元作为“五福致富”基金,用于支持村里的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近年来,新安镇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深入挖掘利用乡贤资源,以乡贤文化厚植乡愁沃土,以乡贤力量助推文化振兴。除了本地乡贤积极反哺家乡,该镇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新乡贤,他们扎根新安,在这里创业、生活,为当地带来资源、技术和经验。

  最近,浙产电影《乘船而去》十分出圈,自从该电影一举夺得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最佳编剧奖后,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电影背后的故事。

  原来,这部电影的创作拍摄大部分在德清完成,而电影的编剧、导演陈小雨也是地道的新安人。

  走遍天南海北,最忆故乡山水。陈小雨自小在新安镇长大,和许多人一样,少年时他总觉得追寻梦想需要远行。2008年,念完小学的陈小雨跟着父母去了阿联酋,并在那里求学。

  “作为一个外来者,很明显感觉到在当地是没有归属感的。”此后的10年时间里,陈小雨辗转大理、加拿大多伦多生活学习。而多年离乡,他内心对归属感的渴求越来越强。2018年,他回到故乡新安镇新桥村,并设立了工作室。

  提及为什么会回到故乡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陈小雨的情感流露得自然也真诚:“埋藏在心底的故乡情节,让我回来后,一下子涌现了创作的灵感。置身在这里,那些被感动过、被影响过、被温暖过的家乡印记,使我在创作过程中要写什么,拍什么,都变得清晰。”陈小雨说,“故事的原型,是我在故乡熟悉的人、事、物,比如老太太一些台词,就是我外婆曾经说过的一些话。”

  作为从故乡走出去的编剧,陈小雨也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为家乡的乡村文化传播助力。在他的电影取景中,白墙黑瓦的房子、铺满青苔的石板路、蜿蜒的运河、卖着小吃食的小摊贩……朴实地展示着当地的人文风采和特有风光。这一份浓厚的乡愁,也为这部电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吸引力。

  百富兜村位于新安镇西南部,与杭州临平相邻。村里有一名退休教师,名叫沈水林,最近,他用3年时间写成的《民间故事与传说》与读者见面了。这本书记载了51个发生在新安镇及周边乡镇的民间传说,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传奇人物、风土人情、地域地名等,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

  沈水林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关于民间故事的书籍。当询问他为什么要花3年时间编写这样一本书?沈水林说:“民间故事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民间史料,这是给后世人最好的故乡记忆。当时我就想,新安的民间故事有不少,能不能也整理出一本书让邻里乡亲传阅呢?”有了这个想法后,沈水林开始收集新安镇各村中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

  沈水林将书送给邻里乡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能在书里看到自己熟悉的家乡地名,非常新奇。”一村民笑着说。

  新安镇历来是蚕桑重镇。在新安镇舍东村,沈水方是家喻户晓的乡贤,她精心编排的舞蹈《采桑》,通过采叶、喂蚕、收茧等一系列与养蚕生产有关的动作,融入了新安的蚕桑文化,受到村民的喜爱。

  “乡村舞蹈与我有不解之缘,我喜欢跳舞,会坚持跳下去。”沈水方告诉记者,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抽调到村里的排舞队。在那里,她深深爱上了唱歌跳舞,也开始学习形体、舞姿、脚步等各种舞蹈技巧。2014年,沈水方开始自己编排舞蹈,并组建舞蹈队进行培训、排练、参加各类比赛。此后的9年时间里,沈水方凭借着自己的热爱和不服输的劲头,通过不断的练习让舞蹈队的表演更加精彩而专业,并将这些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入千家万户。

  “人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家乡,家乡才是根。”从新安镇舍北村走出去的乡贤企业家沈鹏飞说的一句朴实话语,道出了广大乡贤的心声。

  一个个乡贤人物激励奋进,一处处乡愁温暖人心。眼下,乡贤正成为助力新安镇推进共同富裕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安镇党委书记应璐祺表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支撑。该镇将进一步凝聚乡贤力量,全域开展新时代新乡贤工作,培育新乡贤群体,激发新乡贤动能,引导新乡贤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湖州;文化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