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区县单项榜”系列报道③丨青田县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第一

侨乡玩农业,玩出好收成

字体:
—2023—
08/06
07:07:47
2023-08-06 07:07:47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范波 暴妮妮 通讯员 吴丽丽 陈莹 叶沛志

  浙江在线8月6日讯(记者 范波 暴妮妮 通讯员 吴丽丽 陈莹 叶沛志)在丽水市青田县的大山里,梯田如层层叠叠的绿毯,景致很是宜人。这段时间,恰逢稻鱼米的快速生长期,仁庄镇新彭村党支部书记伍云强在田埂上乐呵呵地边走边说:“从这稻苗长势和翻腾的田鱼就能判断,今年又是米甜鱼肥的一年!”

  作为全国知名的侨乡,山区县青田近年来将农业“玩”得风生水起,为的就是带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青田致力于发展壮大杨梅、稻鱼和油茶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当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7元,同比增长9.0%,排名全省第一。

  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折射出的是青田推进民富村强的不懈追求。尽管大山的包围成了阻碍,但在青田人经年累月的传承和探索下,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稻鱼共生”系统,成了青田推进共同富裕、提高农民收入的好载体。

  在仁庄镇岙垟村的青田愚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田鱼苗原种保护与繁育基地,说起田鱼繁育,总经理徐冠洪如数家珍。十多年来,通过采集青田多地的高山鱼种和人工培育技术,徐冠洪探索出一套“稻鱼共生”有机循环模式。该模式下,稻田养鱼不仅原生态,而且高产。一亩田除了能产500公斤左右的稻米外,还能养活150多公斤的田鱼,每亩总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

  “一人富不是真的富,我与周边4个村一起组建了共富工坊。”每年,徐冠洪都会为周边村民提供低于市场价40%的鱼苗,并且免费上门指导种植养殖。如今,已带动周边300多户村民参与,增收总值超120万元。

  自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以来,青田指导各大农业生产主体积极探索保护传承和经济发展共生共赢的科学路径。2022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已有6.04万亩,总产值达2.8亿元。

  与“稻鱼共生”系统并驾齐驱的致富摇钱树还有青田杨梅。多年来,青田通过鲜果质量安全检测、病虫统防统治和推广智慧大棚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杨梅品质,造就了大如乒乓的“青田青”区域品牌杨梅。

  三溪口街道白浦村村民姚建玲是杨梅种植大户,有近百亩杨梅林,其中30亩装上了大棚,今年销售额达160万元。

  白浦村党支部书记章体林介绍,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杨梅林,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农户不在少数,而致富秘诀就是智慧大棚的建设。“有了智慧大棚后,农户可以直接在手机端调节控制杨梅的生长环境。不受恶劣天气干扰的杨梅,品质好,跟乒乓球一样大,一斤能卖到100元左右。”

  为了方便杨梅采摘、运输、销售,政府出资修山路、建市场,愿意投资搭建大棚的农户,政府还补贴近一半的资金。章体林说,如今村里“智慧大棚”已达500亩。

  据青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棚杨梅助力下,今年青田杨梅产量达5.79万吨,比去年增加4900吨;一产产值6.95亿元,比去年增加6500万元。

  青田还素有“浙南油库”之称,拥有油茶林30.57万亩, 2022年,全县茶油产量5320吨,总产值7.52亿元,受惠农户2万多户。

  民富的同时,村集体也得强起来。依托强村公司,青田推出“片区组团消薄”法,以一镇三乡或多镇多乡的方式组成各个发展片区,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温溪片区由温溪镇、贵岙乡、小舟山乡、吴坑乡组成。该片区联合出资成立大榕树新能源公司,已先后建成意尔康、丽水闽锋化工、南平革基布等厂房屋顶光伏项目,累计实现收益650万元。今年上半年,片区49个行政村,已有10个行政村实现了50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此外,青田还创新设立了“强村富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资金。经过评估后,各乡镇可按照自筹资金、政府补助、金融贷款各占三分之一的方式推动大项目落地。目前,已有10个大项目申请财政补贴2757万元,总投资8910万元。

  青田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青田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壮大农业特色产业,通过建立农业产业“链长制”,推进稻鱼、杨梅、油茶等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生猪产业等特色种养业,为农民增收带去更多动能。

  一把手说

  青田县委书记林霞:

  理念一新万象新

  乡村振兴,农村增收,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我们聚焦产业基础薄弱问题,瞄准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3条跑道,发展“一条鱼、一粒米、一颗梅、一滴油”的“四个一”品质农业,打造稻鱼、油茶、杨梅3个十亿级全产业链,形成了“一亩田万元钱”“一亩山万元钱”“一树梅万元钱”等致富模式。针对乡村分散“统筹难”、业态单一“增收难”、被山所困“带动难”等问题,我们探索开展片区联盟改革,推行“大镇带小乡”组团发展,推动“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创新发展侨民宿、来料加工、农村电商等乡村业态,推进“西餐大师”实体化、产业化,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借力山海协作政策,依托产业飞地合作,开展产需对接、产用结合,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理念一新万象新,城和城、城和乡的要素流通,带动更多城里人下来、农村人回来、游客住进来、百姓腰包鼓起来。

  迈入新征程,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发展品质农业等富民支柱产业,深化“扩中提低”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围绕“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全力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县,并依托青田华侨资源优势,开展“百个侨团兴百村,千名华侨富千户”工程,推动更多华侨要素回流帮扶农户,构建“华侨带着侨乡致富”与“侨乡带着华侨共富”的双向互动新格局,展现全域共同富裕的生动图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农业;侨乡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作为全国知名的侨乡,山区县青田近年来将农业“玩”得风生水起,为的就是带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