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文化村居托起“稳稳的幸福”

字体:
—2023—
08/08
10:34:48
2023-08-08 10:34:48 来源:嘉兴日报

  “千万工程”按下美丽乡村快进键,南湖区点“靓”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引导各种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悠居田园里,日子过成诗,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推动村居生活幸福升级,托起南湖区村民“稳稳的幸福”。

  一个高品质文化供给村居样本

  搓稻草绳、画西瓜帽……李子汐的暑期日程表上有一长串任务,对于这个10岁的小女孩来说,村里足够好玩,她尤其喜爱“春泥计划”系列活动。

  一幢幢小别墅掩映在绿荫之中,以村委会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球场、文化礼堂、农耕记忆馆、妇儿驿站、电影院、健身房等十余处公共文化场所。“村里条件也太好了吧!”走进李子汐的家乡,公共文体设施配套之齐全,令人印象深刻。

  这里是南湖区余新镇普光村,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早已成为幸福村居的重要组成。自2013年建成1.0版本的普光村文化礼堂以来,该村公共文化软硬件持续升级,如今2.0版文化礼堂面积达960平方米,设置了家宴厨房、农耕记忆馆、普光文化长廊,还开辟了电影院、多功能文体室等特色场地,建起了标准化的篮球场、门球场和羽毛球场,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休闲需求。

  “我女儿经常去妇儿驿站看书,我婆婆天天在那边跳舞,我老公喜欢去健身房撸铁,我比较喜欢打羽毛球或乒乓球。”李子汐的妈妈陈佳莉告诉记者,全家人都是村里各文体场馆的常客,这些地方超级热闹,全村人都会过来消闲。

  元宵节做汤圆、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周福琴是村里各种活动的“忠粉”,年届五旬的她打扮精致、容光焕发,嫁到普光村30年,她对村里的变化感受很深。“以前农村不好玩,每天就是干农活,现在咱们村里什么都有,日子过得开心,大家关系也比以前好。”

  景美、人美、文化美,颜值气质兼具的和美乡村,也更好地唤醒乡土记忆、传承乡村文化、涵养乡村风尚。普光村农耕记忆馆就是这样一个奇妙之所,馆内200余件充满泥土气息的老物件,珍藏着村民们的共同记忆,无论何时走进这里,都能和家乡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

  “在我们村,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都能享受到丰足的文化供给。”普光村党委副书记朱慧凤告诉记者,村里各个文体场所一直生动有人气,真正成了村民们“放下筷子就想来”的地方。

  “千万工程”文化加载幸福满格

  人居环境更优、乡风民风更美,伴随着“千万工程”,南湖区始终从群众的需求和发展出发,不断迭代升级,致力于打造人民向往的生活,广大村庄公共文化供给持续“加载”升级,形成了乡风润淳、乡村和睦的生动局面。

  从2007年嘉兴图书馆全市首个分馆在余新镇开张,2013年南湖区启动文化礼堂建设,到农家书屋、村级博物馆等各类文化场馆遍布乡村,“村歌”文化深入各个村庄,市级“村晚”多次在南湖区举行……近20年,南湖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臻完善,“建管用育融”一体推进,“四员”队伍运行管理,各个农村文化地标大门常开、活动常办、群众常来,遍布乡野的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也是笑声最多的地方。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南湖区乡村还涌现出一批“文化特长生”,余新泥猫、凤桥竹刻、七星舞龙、新丰农民画闻名遐迩。普光村“六分钟文明新婚尚”微宣讲、联丰村“三张平价菜单”等沁润民心,三星村村歌《流蜜的地方》获省村歌选拔赛一等奖……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乡风建设赋予美丽乡村新的内涵,不断转化为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推动力,百姓的笑脸成为最美时代“表情包”。

  最是文化润人心。走在南湖区乡村,随着30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高品质文化生活触手可及,不仅让百姓更安居,也让乡村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新型村居焕发出迷人光彩。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4个镇中有3个创成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获评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11家,建成书香文化礼堂3家、礼堂书屋20家。还建成各类乡村特色展陈建筑17座,省级3A级旅游景区村庄10个,串联打造最美文化礼堂精品线,曹王村文化礼堂获全省2022年特色文化礼堂提名。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嘉兴;乡村;千万工程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