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空中操场”引发的追问——

“第五立面”如何为城市发展增值

字体:
—2023—
08/08
11:21:04
2023-08-08 11:21:04 来源:衢州日报 见习记者 范家熔

  充满未来科技感的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科大长三角研究院”)里,为什么看不到田径操场?日前,当记者来到电科大长三角研究院生活中心参观时,被一座“消失”的田径操场所疑惑和震撼。这座建筑的外围走廊一路盘旋向上,连同屋顶组成了一座奇特的立体操场。

  城市之美,是丰富而立体的。一座“消失”的操场,让更多人看到城市屋顶空间所蕴藏的巨大可能。用好屋顶资源,带来的不仅是城市美观度的提升,更能激发出实实在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可以漫步的建筑屋顶

  A

  为什么操场不在地面上,而在楼顶呢?对此,电科大长三角研究院综合保障办公室毛利强老师的解释是,这是由现实情况、学生需求、地形特点等因素共同促成的一次创新。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坐落于衢州智慧新城高铁新城片区,校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因场地局限导致户外体育设施不足,周边也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服务配套,研究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处于一个“自给自足”的状态。

  校内目前有在校生约400名,均为研究生。他们日常主要进行科研与教学活动,学习时间相对灵活,对非正式学习空间需求量较大。因此,占地2万平方米的生活中心承载着全校师生的住宿、社交、活动、餐饮、学习和娱乐等多种需求,是名副其实的校园综合体。

  20世纪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说:好的建筑,无论内部还是外部均可以被“通过”,被“游历”。立足于此,建筑师结合校园所处位置的丘陵地貌,引入“建筑漫步”概念,不仅在竖向上叠加功能,还顺应南北十余米的高差变化在水平方向延展。

  由此,几栋建筑由北向南依次跌落,形成了富有逻辑韵律的叠台形式,建构了一个立体的生活空间,为“建筑漫步”提供了支撑,也是建筑师对衢州地形的关怀与回应。

  如何实现“建筑漫步”呢?建筑师将生活中心的路径一分为二,“内径”在建筑的主体功能空间中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线;“外径”则串联起了各个体块,并在层层跌落的屋面上与宿舍的内径连接,完成闭合。

  “这里真的是四通八达,通过‘外径’,我们能去生活中心任何一栋建筑,非常方便,平时有很多人来这里散步、观景。”毛利强告诉记者,如果从上空俯瞰,可以看到红黄相间的路面从南侧运动中心一直延伸到北区宿舍,将几幢独立建筑串联在一起,与道路两侧随处可见的绿化区域一起,成为可漫步、可社交的顶层,充满活力,与下方安静素雅的内院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五立面”的花式开发

  B

  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城市功能载体?建筑屋顶即“建筑第五立面”这处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隐秘角落,近年来逐渐被纳入城市景观空间规划建设中。

  事实上,在衢州能在屋顶上悠闲漫步、自在观景的并不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生活中心这一处。

  记者日常经过位于鹿鸣山文化院街内的红礼堂时,总能看见那遍布红瓦的礼堂屋顶栈道上,有不少游客市民正在漫步、观景。登上楼顶向四面远眺,视野开阔,风景极好,不远处的“两中心”、草坪公园等城市景观都尽收眼底。

  但这不由得引发了记者的思考。如若其余衢州建筑的大面积屋顶空间都只是用来观景,是否会有些许单调?

  有关数据显示,在全国已开业的购物中心中,仅1%的购物中心利用屋顶空间进行商业经营,19%的购物中心屋顶被用作停车场、屋顶绿化和太阳能发电,此外的80%的购物中心屋顶面积处于闲置状态。

  在首要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如在各大购物中心的顶层引入一些室内楼层可以施展但体验感没那么好的特殊业态,如农场、游泳池、溜冰场等,完全大有可为。

  在采访及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许多一线城市对“第五立面”其他方面价值的开发情况,值得衢州学习借鉴。例如郑州宝龙城市广场,它的顶层就是屋顶与农场的创新结合。屋顶上,有一片占地3000平方米的向日葵花海,是由400多名郑州青少年同时种下的。然而,这片金灿灿的花海也不过是宝龙广场开发中的九牛一毛。当占地6万平方米的宝龙广场屋顶农场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中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屋顶农场。届时,这个集私家菜园认领、动植物领养、自然农耕课堂等功能于一体的屋顶农场,将开启属于都市人全新的“田园牧歌”。

  而贵阳悦然广场的屋顶公园也与普通专注绿化景观的屋顶公园不同,里面设置的红酒餐厅、共享餐厅、屋顶婚礼、有机农庄、茶艺棋牌等多样化的主题场景,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充分融合,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了屋顶空间和屋顶经济更多的可能性。

  试想,人们在美丽的楼顶露台,或是在摩天高楼屋顶的无边泳池,将能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边俯瞰城市夜景、仰望浩瀚星空,边野营烧烤、享用晚餐,这些场所无疑具备了网红打卡点的潜质,能够吸引消费者蜂拥而至。

  基于此类的“第五立面”,既增加了消费空间,又丰富了消费体验,可以说,发展好屋顶经济既能为商家提供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消费场景,也能促进城市能级的发展。

  屋顶空间如何正确解锁

  C

  衢州屋顶空间究竟该如何正确解锁?记者从市住建局城市建设管理处了解到,去年12月,我市出台了《衢州市城区第五立面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加快城市屋顶合理利用立好了“规矩”。

  《导则》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品质、提升城市能级、美化城市“第五立面”,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为目标,对两城两区(智慧新城、智造新城、柯城区、衢江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既有建筑屋面的整治提升、屋顶改造设计、建设和养护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指导意见。

  如对既有建筑的“第五立面”,可采取净化、序化、彩化、绿化、坡化、优化等“六化”的整治方式,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标准。

  《导则》中的整治方案部分还对建筑进行了分类引导:对居住建筑,需在充分征求住户和相关利益人意见、考虑建筑质量和结构安全性的基础上,拆除违章搭建,序化屋顶设施摆放。对公共建筑,在保证整洁有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增加美观性,提升建设品质,提高空间可利用性。对工业建筑,以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作为前提,充分征求业主意见,结合工业厂房再利用、功能转型提升逐步改造。

  《导则》的实施保障部分提出,未来将持续加强建筑屋顶使用状况的普查工作,了解屋顶利用现状及利用效率等相关信息;研究建筑屋顶改造的相关补偿机制,如通过资金奖励等方式,鼓励开发项目充分利用屋顶空间,增加城市公共空间及绿化空间;将“第五立面”纳入城市设计审查,随不同层级城市设计做好衔接;完善公众参与长效机制,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第五立面”整治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探索共享共治之路。

  此外,2018年3月1日起施行的《衢州市城市绿化条例》,也对我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予以鼓励。截至2021年,我市已建成立体绿化面积10余万平方米。目前,衢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四省边际中心医院、未来大厦、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已不同程度地实现高品质立体绿化。

  高级景观工程师何安军介绍,屋顶绿化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面貌,还能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好处很多。

  记者通过联系相关项目负责人了解到,衢州体育中心是世界上第一座超大覆土绿化体育公园。建筑师以“山水建筑+运动主题+生态低碳”为设计理念,将体育场馆功能与衢州自然地景结合,打造了一座由绿化屋面围合成、形似“火山”的3万人体育场。

  旁边的万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体育综合馆三馆相邻,均位于地面覆土之下。放眼望去,地面之上是鲜绿的起伏“山体”,交错相通的白色人行步道沿“山体”表面蜿蜒,市民们可以在此运动,攀爬、登高,运动之余还可坐下休息。

  同时,表层覆盖的种植层不仅使覆土之下建筑室内空间的温度波动减小,更助力了海绵城市建设: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而即将落成的衢州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不仅因地制宜,结合衢州特色、利用高差变化,提炼运用“山”元素,塑造了具有强流动感的云端景观体验层次,充分发挥美学价值,更打造了一个多功能屋顶花园。其中的观览步道区与商业步行区可以分别为当地居民、游客等多样化人群提供登高远眺、旱溪游赏、草坪婚礼、商业购物、水景互动、儿童攀岩等全龄友好的多种功能。

  业内人士认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要想将空间极致利用,屋顶空间一定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尽管衢州的屋顶空间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只要配套相应的安全建设规范和规划发展引导,很有可能成为衢州打造绿色生态桥头堡的新蓝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衢州;城市建设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