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宁波剪纸奶奶别出心裁迎亚运

字体:
—2023—
08/11
10:46:38
2023-08-11 10:46:38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高博雯 陆乃群

  胡玉飞的剪纸作品《喜迎杭州亚运会》。(张凯凯 高博雯 摄) 

  琮琮、莲莲和宸宸三个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热闹欢腾,三潭印月、杭州之门等城市地标交相辉映,扇子状的亚运会会徽“画龙点睛”……

  日前,前湾新区崇寿镇傅家路村的宁波剪纸奶奶胡玉飞,在朋友圈中自豪地晒出了她刚完成的剪纸新作——《喜迎杭州亚运会》。“为了让更多朋友看到这幅剪纸作品,我还特地请教了如何发朋友圈!”胡玉飞说。

  定主题、找素材、做参考、画线稿。胡玉飞告诉记者,这幅《喜迎杭州亚运会》从构思到完成,耗费了20多天时间。

  确定主题后,她便在网上找了大量的“亚运元素”,一遍遍修改线稿。在剪纸过程中,她常常一头扎进工作室,一待就是近十个小时,一边修剪一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剪纸的时候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要是纸面有一点损坏,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胡玉飞说。

  事实上,这位“剪龄”将近20年,作品已超500幅,并获得多个国家、省市相关奖项的“剪纸奶奶”,在退休后才邂逅这门“从指尖到纸间”的非遗技艺。“退休后闲暇时间多了,便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剪纸门槛低,又有趣,在儿子的推荐下我就学着试试。”胡玉飞说。

  一开始,她从最简单的纸窗花剪起,慢慢开始剪汉字、简易画等。从模仿到创作、从简单到复杂,很快,胡玉飞便有了自己的原创作品,并在村镇的文化展览和活动中崭露头角。在满满成就感的包围下,起先抱着“打发时间”心态的她也越剪越“上头”。

  于是,胡玉飞将自家的一间房子改成了工作室,开启了全新的“剪纸”生涯:一张桌子、一支铅笔、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将想象力尽数释放。在她的工作室内,墙上挂的、桌上摆的、台面上铺的都是她的精心创作。

  这些年,胡玉飞以纸为媒,先后把清廉文化、重大赛事、节气时令、地方发展等主题“端”上了各大展会,“端”向了中外游客。去年,她的作品《乐》《沸腾的杭州湾》等还在全国廉政农民画优秀作品云展中亮相。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宁波;剪纸奶奶;亚运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