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温州:以“千万工程”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字体:
—2023—
08/21
09:41:02
2023-08-21 09:41:0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殷诚聪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20年实践表明,“千万工程”不仅仅是环境和硬件革命,还是一项重塑乡风文明的文化工程。

  盛夏时节,行走在温州的广袤农村,干净的入村公路在艳阳的照射下发着光,整洁清爽的农家书屋次第呈现,家风家训牌匾悬挂上墙,文化礼堂里办起了集体婚礼……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美丽乡村文明发展的浓郁气息。

  从挖掘乡村文化,到传承乡风文明,“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建设下的温州农村,正持续为美丽乡村注入了美丽灵魂,引导广大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实现从“环境美”到“心灵美”的“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文明乡风擦亮底色

  “满眼皆美景,抬头见文明。”这是人们走进平阳县鸣山村的直观感受。黑瓦白墙、水车喷泉映入眼帘;百年古榕树下,鼓词声抑扬顿挫;临水的路边商铺满街,由老屋改造而成的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婚礼基地,以及陶艺、蛋画等非遗文化工作室分布其间……

  然而,20年前的鸣山村却是另一副模样:垃圾乱堆、污水横流,一派破败古村的景象。“以前是抱着金碗要饭,没把生态和人文资源利用起来。”鸣山村委会成员洪佩佩感受颇深:多亏“千万工程”持续推进,通过全国文明村创建的抓手,环境实现大变样,乡风文明也焕发出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鸣山村华丽转身的故事,是“千万工程”推进中温州乡村蝶变的缩影。推动乡村振兴,光靠“硬件”投入不够。多年来,温州向纵深推进“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在滋润人心、教化人心、凝聚人心的精神文明建设“软件”上下功夫,专门出台了《温州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经费补助管理办法》等规定,鼓励各地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因地制宜,广泛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村民“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激活乡村治理内动力。

  现如今,这场“二十年美丽接力”在温州大地四处开花、亮点纷呈。

  肥皂6积分、蚊香10积分、牙膏13积分、热水壶35积分……瑞安市马屿镇协山村推出了“积分超市”举措。当地村民参与志愿服务、保持庭院整洁、进行微菜园打理等文明行为均可获得积分,凭积分可在“积分超市”进行兑换。“房前屋后打扫干净,不仅自己住得舒服,还能获得奖励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很实用。”协山村村民说,这让更多人看到了文明好习惯的价值,从而主动参与省级文明村创建。

  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以弟子规学校、大榕树讲坛为阵地,通过“扬孝风、讲孝德、树孝贤、做孝事、定孝制”5项措施,使学孝、行孝蔚然成风,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心村”“全国文明村”。

  永嘉岩坦镇源头村,通过“乡风文明”提升,实现了“白洁美”的蝶变。村子还趁热打铁,同步实施独具地方特色的舴艋舟文化馆、舴艋舟项目和漂流项目等业态开发,一下成为网红景点,去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考察团队超400个。

  让文明习俗观念深入人心、随处可见。温州诸多文化礼堂、道德讲堂、乡村少年宫等公共场所,成为乡风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大力推动民间道德设奖,开展“美丽庭院”和“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并通过“红黑榜”进行张榜公布,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新风文明;开展“我们的家风家训”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立家规、讲家事、树家风,引导群众从家庭做起,改陋习、树新风。

  移风易俗摒弃陋习

  移风易俗,是温州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的“重头戏”。

  中央文明办曾这样评价温州:“婚事新办风尚渐显、丧事简办蔚然成风,有效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中组部编选的“攻坚克难工作案例丛书”,也将温州移风易俗工作列入其中,供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因为商贾云集、民资充裕,温州一些地方早年存在攀比心理,尤其是在婚嫁、殡葬习俗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农村更是如此,有人戏称:天价彩礼成了乡村爱情的“痛”、礼重于山成了人情往来的“堵”、逢事大操大办成了农村群众的“伤”。

  2016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把温州市列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借此契机,温州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大刀阔斧整治婚丧礼俗大操大办、占道搭棚等陈规陋习。

  鹿城区山福镇是个侨乡,以往老人过世,晚辈们通常会觉得常年在外没能很好地陪伴家人,即便不宽裕也要“热闹”些。于是乎,哀乐昼夜不停,鞭炮时时扰民,流水席大吃大喝,花圈堆满房前屋后……一场丧事下来,少则花费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自移风易俗改革开始后,山福镇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其中从简办丧事,包括花圈不超过10个、吹打(号)班乐队总人数不得超过20人、酒席标准每桌不得超过1000元等。

  “现在办一场丧礼,只用1万元不到,比起以往就是个零头。”鹿城区山福镇驿头村村民吴小勇对此深有感触。现在更让人欣慰的是,村民也在习惯“新规”中体会到,对待长辈重在“厚养”。

  为促进常态长效,温州探索建立丧事简办量化管理制、喜事新办随礼封顶制、“一承诺两备案一报告”等刚性制度,建立“市、县、镇、村”四级领导小组联动机制。目前“一约四会”已实现全市村居全覆盖,并普遍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工作也被纳入党委、政府年度考核指标和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对发生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现象的取消参评资格或撤销称号。

  有堵有疏,有破有立。以往在农村举办婚礼,搭棚设宴、摆流水席,场地限制是一大原因。温州创新推出“传统婚礼进文化礼堂”模式,在沿用中式婚礼流程的基础上,融入家风家训、升旗礼等元素,大幅降低婚礼成本,深受新人欢迎。目前,温州已建成的1882个文化礼堂,为举办集体婚礼、少儿启蒙礼、成人礼等各类喜庆及宴席活动提供场地。

  此外,乐清雁荡山、鹿城江心屿、泰顺廊桥等著名景区设立了婚事新办公益行户外婚礼基地;温州全市百余家酒店推出3000元以下的婚宴套餐,鼓励引导简约婚礼套餐制等。

  “从讲排场、比气派,到比文化、比家风,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正逐步深入人心。”温州市文明办主要负责人表示,据初步测算,截至目前温州全市共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20万起,为群众减轻资金负担200余亿元。

  文明“盆景”成“风景”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系统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眼下的温州,一方面要把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并固化为制度,另一方面让文明新风吹拂更远,不断让文明村的“盆景”逐渐变成一片“风景”,从而助力社会文明攀上一个新水平。

  抓阵地建设,促常态长效。温州依托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阵地全覆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举办常态化文明实践活动,并打造如鹿城“一鹿送学”、平阳“芳邻守望”、瓯海关爱山区孤寡老人、乐清“文明敲门日”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品牌;探索推行全市乡风文明指数测评,出台《温州市乡风文明指数测评实施方案》,通过专业考评、温州文明在线督导、第三方测评等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全市118个乡镇和27个全国文明村镇开展常态化测评,营造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

  “每年评选出全市乡风文明‘最美乡镇’‘最差乡镇’,并在相关媒体予以公布。”温州市精神文明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只有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行动自觉。

  串“珠”成线,让乡村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温州相继在鹿城区山福镇、洞头区霓屿街道、瑞安市曹村镇等地启动乡风文明建设示范带创建活动,从生态环境、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特色文化、道德风尚等方面加强联村共建共治共育共享。

  温州瑞安市曹村镇是千年古镇,下辖14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95万人,南宋200年间走出82位曹氏进士。今年起,瑞安全域推进特色品牌文明乡村建设,致力于打造村村有特色、镇镇有品牌的乡风文明“大磁场”。在许岙村,打好“学武先学德,无德非武人”武术精神牌;在曹东村,打好“花灯无骨,德为脊梁”花灯精神牌;在东岙村,打好“荷美东岙”和美传家牌;在宋岙村,打好“稻香宋岙”勤劳致富牌……曹村借助文化内涵、文明成果,以天井垟为核心,打造环天井垟文明示范环线,并在各节点建设风格不一的五星级文化礼堂,总结特色不同的文明建设经验,形成一条可参观可示范的文明示范带。

  以文明示范带为基底,曹村还致力于激发乡村产业活力,打造进士小曹文化IP,集成中华进士文化产业园、曹村研学基地等文产平台等,打造文化产业新增长极。

  此外,温州还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打开广阔空间,开展“双千结对共建文明”和“校村联创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等文明新实践活动,打造城乡共建文明新实践,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乡村;千万工程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