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8日讯(记者 俞尚彬 余丽舟)山市岱山集中复垦园区内,夏种水稻,冬种小麦、蔬菜,常年生机勃勃。
以岛建市,舟山土地资源总量小、条件差,耕地资源更是捉襟见肘。自新区、自贸区建立以来,当地推进多个重大项目,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对耕地保护,特别是重大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主动适应新时期耕地保护新形势,舟山积极推进以“田长制”“耕地智保”为核心的耕保机制,结合村级巡查员日常巡查工作,多渠道多方位,打好耕地保护组合拳。
盐碱地纷纷变身“粮仓”“菜篮子”,近年来,舟山定海、六横、岱山等地全力推进垦造水田和“旱地改水田”项目,耕地数量和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截至今年9月初,全市完成16个垦造水田和“旱地改水田”项目,新增水田面积1300余亩。
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有“长牙齿”的硬措施。2022年,舟山市出台《舟山市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细则》,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成立工作专班,有效推进“田长制”工作机制和“耕地智保”场景应用建设;任命各级田长500人,村级巡查员423人,完成市、县、乡、村“田长制”责任体系建设。
目前,舟山的村级巡查员每周都会开展至少一次耕地巡查工作。只要登录“浙政钉”——舟山市“耕地智保”模块,巡查员就能了解自己的巡查任务,并按照明确的巡查点位对辖区内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巡查,及时制止耕地上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上级“田长办”还可随时查看巡查员的巡查轨迹,根据巡查成效进一步优化巡查点位。截至9月14日,舟山市各级田长已开展巡查4500余次,巡查员巡查20000余次。
借助科技手段,舟山市有效实现耕地保护“人防+技防”。去年5月,舟山在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基础上开展“探头技防”,率先在全省完成既定探头部署目标,可对全市90%以上的耕地进行“实时监管”。
“‘耕地智保’应用场景依托全省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可以有效汇总全市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后备资源等涉及耕地保护工作数据,为全市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决策依据。”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应用场景运行一年多以来,对“耕地智保”预警的“两非”问题,通过巡查人员现场复核,有关问题均第一时间得到处置,有效控制了全市新增“两非”问题发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