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让乡村资源从沉睡中醒来

海宁培育10万农民变“股民”

字体:
—2023—
09/21
07:33:44
2023-09-21 07:33:4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陈培华 沈烨婷 共享联盟·海宁 朱瑞庭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记者 陈培华 沈烨婷 共享联盟·海宁 朱瑞庭)“我们不只是帮工锄草,还是这里的‘股民’,干活可有劲了!”9月20日,在海宁市斜桥镇仲乐村明扬食品基地,73岁的低收入农民陆美仙说。去年建基地时她以两万元入股,当年就领到3000元股金分红。

  股份、股民、分红……如今,海宁农民口中流行起这些时髦词。去年,海宁市全面实施“10万农民变股民”专项行动,充分激活承包地、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源,农民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农房入股等方式,实现多元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决策源自对3600多户农民的精准调研。“收入结构单一、增收途径不畅,尤其是65周岁以上农民和低收入农户缺乏工资性、财产性收入等主动性收入来源。”海宁市发改局局长姜尧祖说,全市共有农户13.9万户、53.9万人,其中65周岁以上农民约11万人、低收入农民3200余人。因此,“10万农民变股民”专项行动将有效破解共同富裕中的堵点难点。

  截至目前,海宁已有近5万名农民成为“股民”,其中低收入农户已实现全覆盖。

  思路一变,农民手中田地的“身价”就涨了。“农民有承包地、自留地、腾退地、复耕地等,以土地入股土地专业合作社,可享受土地流转金、股份分红等多元收益。”海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伟锋说。在海昌街道双喜村,7名低收入农民正在田间采收,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务工收入,每年户均增收1.8万元。

  以农房入股发展“民宿经济”“租房经济”,海宁盘活1.1万宗闲置农房,使农民增收4亿余元。黄湾镇尖山村的绿水青山间,6幢闲置农房变身崭新的“西林南榆阁”民宿群,每户入股居民年均收益两万元。海昌街道利民村创新实施乡村人才公寓项目,带动全村八成以上农户推出人才公寓2200余套,户均年增收4.7万元。

  农户空置的屋顶也能“生”钱。今年5月,许村镇杨渡村502户农户以屋顶入股光伏发电项目,每户每年就有2800元收益。此外,海宁探索“众筹+”等模式建设农业标准厂房、共富厂房等项目,启动农业标准厂房项目29个,推动共富厂房项目4个。去年,周王庙镇博儒桥村九成村民出资入股,筹资2000多万元组建农业开发公司,今年完成首次分红97万元。

  “对增收项目,有评审、政策指导、督查、评价等全周期跟踪。”海宁市委社建委专职副主任葛志宏说,海宁配套出台了低收入农户扶持方案、农业标准厂房项目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项目做深做实。

  “唤醒广袤田野中‘沉睡的资源’,就要想方设法‘点石成金’。”海宁市委主要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海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125元,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15.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34:1,均位于全省前列。其中,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7%。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海宁;乡村责任编辑:楼怡霖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