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公共图书馆座位“占而不坐”怎么解

字体:
—2023—
10/16
07:16:17
2023-10-16 07:16:17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张弛 实习生 何彦婕 何苗 通讯员 陈莹 施虹宇

  宁波图书馆新馆一楼图书借阅区的提示牌。(张弛 摄)

  宁波图书馆新馆的儿童图书区“占而不坐”情况。(何彦婕 摄)

  去公共图书馆自习、阅读,你碰到过座位“占而不坐”的现象吗?当下,正值研考备考冲刺阶段,图书馆座位愈发紧俏。记者采访发现,图书馆管理方一般都有相关措施规范秩序,确保座位高效利用,不过尚不能完全杜绝类似现象。

  座位“占而不坐”

  网友吐槽:影响体验

  近日,网友邓先生在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反映,宁波图书馆每天都有座位“占而不坐”现象。“严重影响日常体验,造成公共资源浪费。”邓先生是一名上班族,他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一般会在节假日白天和工作日晚上去宁波图书馆新馆自习。他认为,应该加强工作人员巡查,并采取数字化手段对座位进行管理。

  记者近日对宁波图书馆两个馆区进行了走访。

  上午9点多,记者先来到宁波图书馆永丰馆,在自修区外有一份告示写着:读者离开阅览室座位超过30分钟,不带走随身物品的视为占座,图书馆工作人员会不定时清理占座物品。

  在自修区,记者从9点37分观察到9点59分,发现有部分座位放了私人物品,但这段时间没有人来坐。不过,由于记者走访时段并非图书馆借阅、自修高峰期,故部分占座现象未影响馆内座位使用秩序。

  下午2点半至3点,记者在宁波图书馆新馆儿童图书区看到有占座情况,一些放着物品的座位上没有读者。在此时段,图书馆二楼借阅区基本满座。

  “占而不坐”怎么管?

  图书馆有这些措施

  针对占座现象,宁波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回复表示,宁波图书馆因馆舍面积限制,新馆与永丰馆可供读者阅览的座位共有1560个,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市民的阅读需求。尤其在节假日期间,确实存在“一座难求”现象。目前,宁波图书馆对馆内“占而不坐”问题主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一是节假日和双休日中午在全馆进行占座清理广播提醒,督促用餐读者尽快回到座位;二是工作人员会对超过半小时的占座物品进行清理,清理前对桌面进行拍照留档,并放置提示卡片告知物品去向,清理物品统一到服务台领取。

  此外,宁波图书馆呼吁读者遵守文明阅读公约,与馆方一起维护馆内阅读秩序,如果发现长时间占座情况,可随时联系身边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记者了解到,10月9日下午,宁波图书馆新馆已发出座位使用规则的《告读者》通知。

  那么,除了宁波图书馆,其他图书馆情况如何?

  记者来到位于鄞州区的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看到三楼普通文献借阅区内,部分座位有私人物品摆放但无人坐的现象。在借阅区的桌上,放置着提示牌提醒市民“不占位睡觉”等。

  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每天晚上和节假日,座位随到随坐,市民无须预约即可进馆阅读,工作人员也会加强巡查,提高座位的使用效率。

  数字化预约是否可行?

  或有违平等服务市民初衷

  在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上,网友邓先生建议参考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的预约管理办法。对此,记者进一步采访相关人员。

  浙江万里学院钱湖校区的一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图书馆基本不存在无序占座现象,对预约制度比较满意,体验感很好。

  在宁波图书馆新馆,一名高中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休日、节假日来图书馆的人多,所以占座情况相对多,找空位要碰运气。她对于设立预约制度持中立态度:“预约不预约,各有利弊,希望图书馆资源能得到最大化利用。”

  宁波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运用较多,公共图书馆则较少,即使应用,效果往往也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面对的读者群体不同,管理权限和管理难度不同。在座位有限情况下,引入座位预约系统虽然可以减少占座现象,但如果读者预约后无法及时到馆,座位空置会造成资源浪费,或者引发未预约和已预约读者的冲突。

  此外,对于数字化预约系统,宁波图书馆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均表示,此举可能与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市民的初衷不符,因为数字化预约系统往往需要使用智能手机,这给不善操作智能手机的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增加了壁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图书馆;宁波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去公共图书馆自习、阅读,你碰到过座位“占而不坐”的现象吗?近日,网友邓先生在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反映,宁波图书馆每天都有座位“占而不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