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专家为宁波加速企业“智造”转型把脉开方——

抢抓数实融合机遇

字体:
—2023—
10/17
07:55:33
2023-10-17 07:55:3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凯艺 王丹静 袁佳颖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记者 王凯艺 王丹静 袁佳颖)10月13日至15日,2023世界数字经济大会在宁波举行。300多家国内外企业集中参展,华为、阿里、安恒、吉利等行业“巨头”纷纷带上数字新产品亮相。

  大会期间,数位院士专家和政企面对面“把脉问诊”。新型工业化、数实融合、人工智能、算力、中小企业等高频词,在宁波能碰撞出怎样的“数字火花”?制造业大市宁波该如何从中抢抓数实融合的机遇?

  数字化转型加速“智造”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全面铺开,量大面广的中小制造企业正在经历数改中的“爬坡过坎”。前不久,宁波入选了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这对于踌躇如何数字化转型的小工厂,以及一直在摸索技术路径的改造服务商来说,无疑是针‘强心剂’。”深耕工业软件行业20余年的叶朝伟告诉记者。

  “我新创办了浙江添翼工业软件有限公司,首版软件已完成开发,准备从宁波、温州两地开始推广应用。”叶朝伟信心满满地表示,以前常听说宁波在工业等领域的基础软件跟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存在明显短板,但这几年不少本地企业潜心研发,已逐渐改变局面。

  面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越来越多浙江企业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正从宁波走向全国市场。在宁波数益工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创始人何盛华欣喜地发现,来自宁波周边城市的中小企业观展商,前来咨询自己的“轻工厂”数字化改造业务。

  “成立三年,我们扎根宁波这片制造沃土。针对离散型制造的特点,我们自主研发的工厂数字化软件,已赋能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日化用品等多个行业的50余家中小企业,实现从‘从0到1’的积累。”何盛华说。

  近一年来,何盛华带着团队跑遍了全国300余家工厂,开启了“从1到N”的拓市之路,要把“宁波经验”带进更多城市、更多工厂,“目前,我们已在苏州、上海、广州等地成立分公司,技术服务网络已覆盖华东、华北及华南地区。未来还将紧跟产业转移,将技术服务辐射至墨西哥等海外市场。”

  如今,制造业领域是各地推动数实融合的主阵地。“宁波有基因有土壤,又有丰富的场景,可以持续发力产业数字化,先行打造数实融合的全国标杆。”宁波市数字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数实融合的发展趋势之下,宁波正在加速探索“以数强实”的新路径,并研究出台相关的行动方案。

  数字化改造促进创新

  近几年,宁波不少未来工厂、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等已成为先进制造的标杆。目前,宁波省级以上制造业数字化标杆试点总数、实施数字化改造的企业总数都是全省第一。然而,这仅仅是在解决“怎么造”的问题。

  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潘云鹤在对宁波进行“把脉”时,就不止一次地强调:“宁波的企业侧重于用数字化解决‘怎么造’的问题,事实上对制造业而言,‘造什么’和‘怎么造’一样重要。”

  传统产业要转型为现代化产业,核心是要用创新能力改变产品力。潘云鹤指出,宁波有大量“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从产品的设计创新入手,通过提高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来提升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辐射能力。

  记者在展会上看到,来自宁波余姚的一家老牌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智昌集团”,正在用一款新产品撬动新市场。

  “这是国内首个同时应用于工业和医疗的双臂协作机器人系统,可以协助医生进行精细的肺部手术。”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由一个机器人控制器控制两个协作机械臂,具有双臂协同、协同拖动、感知与决策、低代码编程和无线示教等功能,解决了单臂机器人难以完成的柔性任务处理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王建宇在大会上建议宁波,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就必须要培育国际领先的产业集群。“例如,宁波可以依托中科院材料所等科研机构,打造国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之城。”

  这两年,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暂名)等一批科研院所在宁波密集落地,王建宇对此寄予厚望。他说,瞄准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宁波一定要舍得对这些大的科研平台的投入,全力以赴加强基础研究,激发创新策源的功能。

  垂直领域把握算力风口

  今年,在数字经济领域引发全球关注的AI大事件,非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莫属。这股大模型的风,也吹到了宁波的展会上。

  展馆内,华为、阿里、腾讯等不约而同地把自家的大模型产品摆上了“C位”。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展示了在矿山、政务、汽车、气象、医学、数字人、研发等领域的创新服务。其中的盘古矿山大模型已在全国8个矿井规模化使用。

  大模型的风口,宁波怎么才能站上去?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给出的建议很明确:“现阶段,国内外巨头提供的基础大模型已经够宁波使用。而且这些底层基础大模型投入巨大,周期长,宁波凭借当前的能力从零开始搭建存在较大困难。可以做的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产业基础优势和发展需求,开发垂直领域模型。”

  逛展中,记者在宁数科创集团的展厅内看到,宁波自己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已建成运营,近40家用户接入使用,运行任务作业超万个,不仅涉及水利、气象等领域,还服务于产业科研等。

  “算力就是生产力”“算力每12个月增长一倍”“算力每投入1元,可带动3至4元GDP的增长”……郑纬民说,超算中心建好更要用好,让它为宁波的高校院所、企业等赋能。

  “宁波有智能制造的强项,有宝贵的产业数据,应该从这方面入手发挥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作用,建立该领域垂类模型,反哺产业发展。”郑纬民指出,现在各地已经建了不少超算中心,我国的算力水平位于全球头部,宁波要做的就是把算力基础设施用好,充分发挥其功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宁波;企业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