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北仑周隘陈村:“数智化”打造城中村治理新标杆

字体:
—2023—
10/25
10:50:52
2023-10-25 10:50:52 来源:北仑区新区时刊

  时代更迭,日新月异,唯有经流不息的岩河支流、岸边两棵挂满橘红果实的柿子树和横跨两岸的镇定桥,见证了周隘陈村这些年来经历的沧桑巨变。近日记者来到北仑这座体量庞大的城中村,探寻“千万工程”是如何让这里的村民过上让人羡慕的生活。

  “脏乱差”曾是城中村的痼疾

  周隘陈村地处大碶街道核心区域,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由于靠近地铁站,交通便利,这里成了外来人口聚集地。最多的时候,在这1.5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了近万居民,随之而来的环境与治理问题就异常突出。

  垃圾乱扔、占道、违章搭建……一系列的治理难题,让村民们一度失去了信心。“看着其他村子经过一番建设,变成了美丽乡村,我们是又羡慕又着急。”周隘陈村党总支书记陈原益告诉记者,要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先树立村民的信心与决心。

  从2013年开始,周隘陈村从小问题着手,以点带面,逐步改造村子的角角落落。“这一片原来堆放杂乱的垃圾,野草丛生,是流浪猫狗的聚集地,最后经村委会商议,决定改造成停车场。”村民邬忠康介绍说,像这样的停车场,村里还有好几个。通过改造,周隘陈村中停车位增加到600多个,解决了村民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

  拆除违建、雨污管网改造、路面平整、绿化改造……“每年完成2个提升改造项目,10年就是20个。”在陈原益的带领下,周隘陈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美、变靓。

  “半把扫帚”的治理理念

  由于村居前期改造的体量较大,如何让村民们参与进来,成了维护这来之不易改造成果的必要途径。2014年开始,陈原益个人出资购买扫帚,分发给村民。“半把扫房内,半把扫屋外房前,我想让村民发挥主人翁的意识,在村民代表、党员示范带领下,一起参与进来,共建美丽家园。”这样一干,陈原益就干了5年。

  村民都参与进来了,后续的治理工作就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从“村民说事”到“网格说事”,周隘陈村探索建立了“1234网格说事”工作法(一键受理、双线流转、三级处置、四方评议),让村民治理模式更科学、更民主。

  线下,村里整合并扩充了原有的说事资源和阵地,陆续建立并完善了“书屋说事”“凉亭说事”“埠头说事”三个说事场所,并设立网格“听事员”,面向村民,尤其是老年群体,进一步提高“说事”“听事”的频率。线上,村里开发的数字治理应用系统——“周隘陈·红邻帮”,增设“网格说事”模块,平时因忙于工作无法参与线下“说事”的村民、外出的村民以及常住于此的流动人口,均可在线反映问题,实现了“说事”“听事”的全覆盖。配套建立的激励、养成机制,也让他们的热情和能力有了用武之地。

  “数智化”助力小区化管理

  改善村容村貌只是第一步。 如何让村民们过上让城市居民都羡慕的生活,才是周隘陈村小区化管理的最终目的。记者在周隘陈村看到村口装有门岗和汽车道闸,村道上没有一辆乱停的车,整洁、平整的街头巷尾没有一处垃圾,小路上也都安装了路灯,在方便居民夜间出行的同时,也保障了居民的安全。

  最值得一提的是,村里装上了一张“天网”。70多个监控让社区工作者通过大屏就能看到村子的角角落落。近年来,周隘陈村投资75余万元搭建“智慧周隘陈”平台,整合智慧停车、出租房管理、防汛防台、智慧路灯等多个应用场景,推动扁平化、高效率、全时段运转的基层指挥体系,指令一键响应,实现了村社指挥关口前移,进一步提升了治理效率。同时,周隘陈村还为独居老人、困境儿童免费安装“天翼看家”系统,连接“智慧周隘陈”系统,通过视频查看、双向语音对讲、移动侦测告警等功能,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全天候安全防护。

  村里的环境好了,回村居住的人也就多了。“小桥人家”“碶上人家”“漕底人家”三个农村小区品牌,正一步步提高村容品质,与周边城市环境相互融入、互补共荣。

  据了解,今年周隘陈村岩河支流两岸的点亮改造项目也将完成建设,届时村庄又将增加一处靓丽景观,村民也将多了一处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枫桥经验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