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股热泉咕噜咕噜往外冒水,浙江温泉家族又喜添新成员。今年,经过浙江省地质院地质工作者一年多的艰苦努力,长安温泉1号井成功出水。近日,2023年龙泉·长安温泉开泉活动暨项目签约仪式。
长安温泉位于丽水龙泉市八都镇。说到八都,不得不提“八都”是浙江省最古老地层“八都群”的创名地。
长安温泉1号井热储层为成岩年龄大于18亿年的八都群变质岩,是浙江省变质岩出露区第一口打出优质热矿水的温泉井。该井终孔深度2005.37米,目前“控制的”日出水量大于1400立方米,出水温度大于45℃。
不仅如此,水质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长安温泉1号井热矿水中,氟、偏硅酸含量达到理疗热矿水命名矿水浓度标准,氡含量达到理疗热矿水有医疗价值浓度标准,并且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锶、锂、硼等微量元素,也就是说等开发好了,直接可以泡温泉。
“温度超过45度,日出水量大于500吨,且有两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热矿水命名标准的地热井,目前全省不超过10口。”浙江省地质院高级工程师林清龙自豪地告诉潮新闻记者。
长安温泉1号井 受访者供图
有人会好奇,埋藏在地下那么深的热水,是如何被找到的?
地热(温泉)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地质、物化探、钻探等多个专业,还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先进的深地探测技术做综合解译、研究工作。正如医院为患者诊断病情一般,地质人员需要通过对地表的“望闻问”以及深部地球物理技术的“B超”探测,分析判别地下岩层中的储水空间与通道,确定钻探位置,进而成功钻出地热资源。
“钻井的位置确定很重要,要是差了一点点,没打到‘主动脉’只打到‘毛细血管’,那就有可能失败了。”林清龙告诉潮新闻记者。
浙江省地质院在承担龙泉市八都镇地热资源勘查项目过程中,除了系统收集已有地质成果资料、开展地热地质调查等常规工作外,在地球物理勘查(简称“物探”)、井位设计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
地质工作人员正式开始勘探前就需要收集和整理分析了八度地区以往相关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成果资料,比如通过对区内与地热地质相关的地层分布与岩性组合特征、断裂构造、萤石矿区矿体空间位置等重要地质现象等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该地区存在地热资源的可能性。
在利用深部地球物理技术的“B超”探测阶段,主要采用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微动探测两种地球物理方法。这两种地球物理方法分别是通过不同岩石导电性和波速差异来研判地下岩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探测深度可以达到2000米。
“特别是微动探测技术,为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先进的物探技术,通过采集、记录地球表面微弱的震动信号,分析研究地下岩层波速特征,以此判断地层的岩性与构造的空间分布情况,也是这次找到长安温泉1号井储水通道的最大功臣。这次在长安温泉1号井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微动探测技术在寻找地热资源方面的有效性。”浙江省地质院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良红介绍说。
技术人员首先根据勘查区地质构造特征和场地条件,进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控制性测量,在异常地段进行剖面加密测量,基本圈定重点区块。然后围绕重点区块,进行同一位置、多种物探方法的(CSAMT、微动探测)相互叠加验证和不同供电方向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重复测量。由于物探成果解译普遍存在多解性,技术人员在野外测量时,除了确保物探数据质量可靠外,还聘请了多名省内外有丰富经验的地质专家进行“背靠背”解译。
经过反复交流研讨,最终确定了钻探井位。所以说,精细化探测是长安温泉1号井成功出水的关键。而长安温泉项目建设,将为八都镇激发旅游产业活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打造新引擎。
浙江省地质院以支撑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温泉小镇”为抓手,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突破点,助力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
今后,浙江省地质院将以《浙江省地质院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全面开展浙江省各类地热资源勘查,摸清地热资源家底,重点推进浅层地热能、干热岩等清洁低碳能源的综合调查,为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地质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