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何必“误闯天家”,你本来就值得

字体:
—2025—
07/18
10:00:35
2025-07-18 10:00:35 来源:浙江宣传 之江轩

  近来,“误闯天家”系列视频火了:有人开篇拿到985大学录取通知书,却配上一副苦涩忧愁的表情,因为其后是成绩欠佳、求职碰壁;有人晒出大厂工牌,但每天叫苦“还在加班”“卷不过卷王同事”……网友们纷纷感叹:“原来人中龙凤尚且举步维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独木桥后还是独木桥”。

  所谓“误闯天家”,原本说的是平凡庸碌的小人物,误打误撞闯进了大舞台,却发现自己根本配不上这个位置。放到时下互联网语境中,则是拼尽全力“上岸”的年轻人,好不容易考上名校、挤进体制、拿到大厂offer,却迎头撞上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发现“人生处处是围城”,引以为傲的“优秀”变得不值一提,频频受挫、破防。

  不过,随着相关话题的持续走红,一些帖子逐渐变味。有人看似在诉苦,但话里话外却十分“凡尔赛”,流露出一股“身在天家”的优越感。这种“顾影自怜”式的表演,不仅无法引起人们的共情,甚至可能在不经意间刺伤了那些仍在苦苦奔跑、寻找落点的普通人。

  网友分享“误闯天家”的相关感受 图源:“知著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截图

  很多年轻人明明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绩,为什么内心却依然不踏实、流露出满满疲惫感?在笔者看来,“误闯”的外衣下,实际隐藏的是被优绩主义裹挟的焦虑。

  “困”在优绩主义里的人,似乎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在他们的逻辑里,成功并不是因为“我是谁”,而是因为“我比谁更好”。所以,一旦掉进优绩主义的逻辑,就难以挣脱“我还不够优秀”的焦虑。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马科维茨在《精英陷阱》中描述的那样,“生活始终被挫败感和被排斥感笼罩,‘无论成功与失败,你都会觉得自己过得不够好’”。

  优绩主义并不可怕,它只是理解人生发展的思维方式之一。真正值得担忧的,是由此带来的“低配得感”。即只要无法在不断的竞争中维持“相对优秀”,就让人觉得不再配得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比如,在某社区的“985废物引进计划”群组里,就有学生写道:“慢慢地,在一次次的失意中,磨掉对生活的热情,开始不断地怀疑自己——‘或许我真的是个废物’。”

  为了对抗这种“低配得感”,一些人试图以“痛苦叙事”和“自我矮化”作为心理防御。在“误闯天家”的叙事中,我们看到那些历尽艰辛、努力生长的年轻人,既想诉说辛酸苦楚,渴望自己的努力能被认可,又害怕自己“不配”、不够优秀,不敢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成就,所以只好将“硬闯”的艰辛包装成“误闯”的惶惑。用贬低自己的方式,把凭努力换来的成就消极归结为“凑巧”“运气”。即使取得阶段性胜利,仍然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付出,导致对过往的成绩没有认同感,对未来也缺少安全感。

  图源:视觉中国

  人无法认可自己,是因为将自己摆在了被他人、被外界标准审视的位置上。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建“配得感”,就要跳出优绩主义的陷阱,学会自我接纳,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无论我表现如何,我依然值得被尊重”。

  跳出“自我矮化”的思维陷阱。自我贬低,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认知偏差——比如总是刻意放大同龄人生活中的光鲜切面,对他们的焦虑辗转、挣扎困顿却视而不见。加之,社交平台通过算法源源不断向大众推送所谓的“成功人生”“精致生活”,导致个体在数据洪流中产生“我不配”的幻觉。与其掉入“他人的表演”中而妄自菲薄,不如主动地获取信息、打破滤镜,当多听一听同龄人的真实故事,就会发现挣扎和困顿是普遍存在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够格,而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

  不必执着于一时得失起落。当焦虑的情绪在心头翻涌,一场考试的失利、一次求职的碰壁,甚至只是一时写不出满意的文字,都容易让我们感到失落。可实际上,若将时间维度拉长,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作落魄的过往,并不会永远让我们一败涂地,反而会成为认清自我、校准方向、锤炼能力的珍贵契机。

  真正迎头撞上了现实问题,不妨摆正心态去正视它。问题出在哪?是主观原因导致还是客观因素造成?怎样把缺口补上?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在不断的调整中向前延展的,做好自我检视、找到短板补齐,把该做的做到位,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

  每个人都有定义自我的权利。优绩主义最大的谬误,就是以一套固化的外部标准来丈量众生。它试图让我们相信,自我价值完全取决于一张名校录取通知书、一块名企工牌,或是某个华而不实的title。每个人的成长轨迹、性格禀赋、内在追求各不相同,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尺度。若强行用统一的标准来评判,无异于削足适履。

  诗人里尔克告诫一位青年诗人:“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真正的成熟,在于确立自己真正渴望的人生目标——对一些人而言,成功或许意味着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成功也可能是在一方小天地里找到平衡、自洽和舒适。

  当我们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奔跑,就不再需要在“被定义”的标准里证明自己。这份真正的精神独立是我们对抗“低配得感”的最大底气。如此,无论是咬紧牙关的“硬闯”,还是意外之喜的“误闯”,我们都能做到“得之坦然”。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