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难得一见!透过40封鲜为人知的书信,看名家大师间的另一面

字体:
—2023—
11/09
15:44:54
2023-11-09 15:44:54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鄞州 吴海霞 史久阳 通讯员 陈磊 记者 王波

  11月9日,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系列活动之“沙孟海和他的朋友圈:沙孟海书学院院藏沙村师友书迹特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和西泠印社孤山社址遁庵开展。

  沙孟海作为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享有20世纪“书坛泰斗”之誉,其身后有数量可观的名人书信传世。

  此次展览从沙孟海书学院院藏的109通名人书信中遴选出40通,分寄情深挚、谈艺论学、君子之交、故人高谊四个部分进行展出。这些书信的作者,包括苏步青、谢稚柳、启功、黄宾虹、马衡等,无一不是20世纪在各自领域里声名显赫的执牛耳者。

  透过这些带有年代感的书信,我们可以看到大师与友人之间真挚的互动,对艺术学术的满怀热情。

  互动往来,情真意切

  “顷蒙惠翰……并承指出拙作《朱复戡传略》之谬误,尤为感佩,俟日后纠正是幸。”

  图为郑逸梅给沙孟海书信。

  这是郑逸梅写给沙孟海书的信。郑逸梅(1985—1992),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曾在香港《大成》杂志,月撰人物掌故一篇,连续8年不断。所记之人皆为艺术界名流,朱复戡便是其中一位。

  这封信的缘起是沙孟海看到郑逸梅写了一篇关于朱复戡的文章,写信给他,指出文章中的谬误之处。这封信就是郑逸梅回复沙老的,表达他为沙老的直言不讳而发自内心的感佩。

  徐邦达(1911—2012)与沙孟海都是浙江人,早年先后投师于赵叔孺门下,成了同门师兄弟。寓沪期间,两人往来频繁,经常喝茶清谈到深夜。但关于两人的交往,鲜有文字记载。

  图为徐邦达给沙孟海书信。

  此次展览上,有一封徐邦达写给沙孟海的书信:“星期六去医院奉访……未能相晤,至憾至怅,此日想已离院,本应再度走谒,实以炎暑体乏,……如稍凉,当即驱车耳。”

  这封简短的书信,或可为这一段艺坛佳话的佐证。

  探讨文物,严谨治学

  施蛰存(1905—2003),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碑帖研究和外国文学翻译等方面均有成果。

  他在给沙孟海的一封信中,讨论了关于新出土的“西湖投龙八简”年号问题:“西湖投龙乃有八简之多,殊出意外。旧时所出太湖龙简,用宝正元号。此西湖龙简中,不知有无用吴越元号者?抑用干支纪年,或用中原元号?此事犹欲知之不审。”

  关于这个问题,沙孟海收悉之后,立即查阅资料,遂致函回复,解开了施老的疑惑。据研究沙孟海的相关专家介绍,沙老在给施蛰存的回信中,不仅考证了“投龙简”与“投水府简”的差别,及时纠正了谬误,亦流露出虚心严谨的学术态度,无愧于学人本色。

  图为陈梦家给沙孟海书信。

  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1911—1966)则在给沙孟海的信里,探讨关于“大盂鼎”的命名问题。

  1849年出土的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记载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之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意义。一直以来,学界为区分“小盂鼎”,即称之为“大盂鼎”,相承已久。

  陈梦家由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哲学系金岳霖教授推荐,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讲授古文字学。其间,他遍访散落坊间的青铜器,一心寄托于西周青铜器的学术研究上,出版了《西周青铜器断代》和《历代度量衡研究》等著作。

  他在给沙老的信中对“大盂鼎”的命名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大小盂鼎之大小,非由于鼎之大小,实际上由于字之大小。相承已久,故如此称之,实际上应改为‘二十三祀盂鼎’。”他的观点是大盂鼎和小盂鼎的区别并不在于鼎之大小,实际上在于鼎内铭文之大小,故而“大盂鼎”应改成“二十三祀盂鼎”为妥。

  陈梦家还在信中向沙孟海打听了有关新出土文物的信息:“听说你们掘到新石器时代竹编物,不知有照片否?很觉新鲜。”体现了陈老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治学精神。

  题写墓碑,人书俱老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沙孟海的书法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渐臻“人书俱老”之境界,展览中也披露了一些关于人事请托的书信,其中有一封来自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戴家祥(1906—1998)。

  图为戴家祥给沙孟海书信。

  戴家祥在信中请沙孟海为他老师王国维之墓题写碑记。驰誉中外的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1927),于1927年沉湖身亡,被葬于清华大学东侧七间房。1960年,清华大学为扩建校舍将王国维之棺木迁往京西福田公墓。此后25年,迟迟没有为其立碑,以致“墓地并无一点标志”,令人扼腕。直到1985年,王氏子孙和北京市文物局商洽决定为其树立一座墓碑,便委托戴家祥出面。

  戴家祥认为,“当代学人书法艺术负有时望者”当推沙孟海,便致函将题碑之事托付给了沙老。

  关于题碑的具体要求,信中亦作了详细说明:

  墓碑规格计长1.5米高,宽0.8米。碑文正面写“海宁王国维先生之墓”。右首写“公元一九八五年立”,左面写“鄞县沙孟海敬书”或者其他方式,亦请多出主意。碑文写在背面(背阴),只言学术,不谈政治,估计字数不多。至于字之大小,悉听尊便。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现代科技,绝对不会走样。

  此时的沙孟海虽然年事已高,但欣然受命,仅一天之内,就完成了这幅苍劲浑厚的旷世之作《王国维先生墓碑记》,还将此碑记墨迹影印成临帖样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至今广为流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沙孟海;书信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