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第十七届杭州文博会掀起消费热潮

这届年轻人愿为传统文化买单

字体:
—2023—
11/29
07:23:14
2023-11-29 07:23:1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叶怡霖

  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记者 叶怡霖)11月27日,为期5天的第十七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落幕,观众达15.2万人次,现场成交及签约项目总金额达29.02亿元,掀起了杭城文化消费的高潮,成为杭州火热的“文化大市集”。

  热闹的会场之外,我们能看到文化产业怎样的发展趋势?杭州这座向“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奋力前进的城市,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闪现”杭州文博会。 杭州文博会组委会供图   

  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杭州文博会的忠实粉丝都有这样的感触:会场内国风国潮元素的文创品牌一年比一年多。

  杭州本土文创企业“自然造物”展区,是本届杭州文博会最受欢迎的打卡点之一。“自然造物”联合非遗匠人打造的新国风玩具系列,让风筝、皮影、翻花、灯笼等传统手工艺品再次走入大家的视野。“售价29.9元的纸翻花舞龙,每天都会早早卖光。”现场工作人员说。

  2013年,“自然造物”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国风文创。如今,他们在线上已积攒了几十万粉丝,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上升。拿新国风玩具系列来说,一推出就很火,因为这些怀旧元素能唤起人们心底的纯真与美好。“自然造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家购买国风国潮文创产品,是一种情绪消费,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火的不止潮玩手办。当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闪现”杭州文博会现场,观众早已把舞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几个月前看了一场,我就‘入坑’了,还想再刷,但是票太难抢啦!”00后剧迷吴晓然看到《新龙门客栈》来文博会的消息,特地从绍兴赶来打卡。

  吴晓然认为,《新龙门客栈》的火爆,和沉浸式的创新形式有很大关系,观众和演员的距离更近,体验感更强。“戏曲小白也能看得懂,更容易被演员的表演和剧情所感染。”

  不论是抢购文创产品还是戏剧演出,消费者在文化消费中追求的是情绪体验。

  “在新消费环境下,文化产业大有可为。”一位资深投资人认为,在经济结构转型、消费理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更多消费者会为高性价比且能带来优秀体验的产品买单,为了“悦己”的情绪性消费会增多,而文化消费恰好契合了这两种特点。对于文化产业实力不俗的杭州来说,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文化消费仍有潜能

  当下的杭州,正持续挖掘文化产业发展更多潜能。

  从2022年全国各大重点城市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杭州的人均消费支出位居全国第一,为46440元,登顶“最能花钱的城市”排行榜;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比为8.7%,还有增长空间。

  中国城商联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产业部执行主任黄悦瑛分析,这一现象主要受杭州的人口结构和城市经济环境影响。杭州经济发展迅速,新流入人口占比较高,但在高速发展“拼事业”的节奏下,大家留给娱乐休闲的时间相对有限;其次,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是年轻群体,工作波动影响较大,抛除新一线城市生活成本,留给文化娱乐的可支配收入就不多了。

  在杭州文博会上举行的长三角产城人文城市更新主题论坛上,与会嘉宾达成共识:在新消费环境下,年轻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在发生变化,杭州文化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黄悦瑛建议,提振文化消费,要注重将文化IP转化为可体验的场景和业态,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逐渐养成新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要促使文化IP做好消费转化和体验业态的融合,比如增加文化机构和商业运营主体之间的共创协同,让文化运营提前介入商业规划等。

  数字文化未来可期

  杭州文化产业实力究竟如何?

  今年文博会上,第三方发布了《2022-2023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杭州文化产业综合实力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文化领域投资活跃度明显高于同级别其他城市,文化人才指数也名列前茅。

  对于杭州来说,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有多大?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39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6.6%,这个比例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杭州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力量。”该负责人说。

  文化产业的增长动力,主要集中在数字文化产业。

  2022年,杭州数字文化企业实现营收6298.6亿元,并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在杭州文博会已经连续9年发布的杭州“十大文创新势力”榜单中,数字文化企业的占比越来越大,今年共有6家,首次超过半数,其中不乏奥创光年、李未可、西湖心辰等以AI、AR等新技术为核心业务的数字文化企业。

  清科创业合伙人、清科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张磊介绍,2022年到2023年上半年,杭州文化产业获得融资企业共148家,信息服务领域获投企业数量最多,占比40.5%。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全市规上数字文化企业营收要占规上文化企业营收的75%以上。

  数字经济、文化产业双强的杭州,正被赋予更多期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文博会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