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试点已满一周年。
去年11月25日,国家人社部正式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浙江杭州和宁波入列36个先行城市(地区)。
作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个人养老金试点取得明显进展。截至今年6月底,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为4030万人,已经超过企业年金参与人数。
可“开户热”背后,“缴存冷”现象凸出,甚至有不少“开空户”的情况。大家为什么不愿往个人养老金账户存钱?身为我国养老体系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如何突破“吸睛不吸金”的困境?
个人养老金业务推广中。(受访者供图)
开户热和缴存冷
临近年底,个人养老金开户又进入新一轮推广。打开各家银行APP,个人养老金模块已悄然在首页现身,且大多附加“大礼包”、“红包”等显眼标志。
对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推广,银行不遗余力。多位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底,个人养老金业务或将面向全国放开。“抓住开户,就抓住了未来。”兴业银行杭州分行零售金融部平台中心主任朱师怀说。
首批23家银行均可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在杭州,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220多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总额超过13亿元,开户数量、缴费总额位居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前列。
银行推广个人养老金业务。受访者供图
然而,大多人对此只伸进半只脚——在看似热火朝天的开户潮背后,民众缴存的积极性不高。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国共3000多万人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但是真正往账户里存钱的只有900多万人,占比仅3成。具体到杭州,截至今年10月,缴存率虽高于全国3月份平均水平,但占比也不足六成。
个人养老金开户缴费后,目前可在四种个人养老金产品中自行选择投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11月20日,共有741款产品可供选择,其中,储蓄存款465只、理财产品19只、商业养老保险95只、公募基金162只。
在杭州的缴存人群中,选择储蓄存款(包括活期)的人占九成半以上,缴存资金占比约七成;而选择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的人数占比不足半成,但缴存资金占比近三成。储蓄存款中,大部分资金以活期形式沉淀,没有选择投资。缴存资金呈现出两极分化:缴费额度低的人大多选择没有风险的储蓄存款产品或者未投资,缴费额度高的人选择风险相对较高的其他三类产品。
“和开户数相比,高缴存率才是更关键的指标。”杭州市人社局养老保险处处长沈明海说。
“开户潮”之下,为“开户红包”而来的人不在少数。个人养老金业务银行为吸引开户,普遍开展了“开户送红包”等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
部分银行的业务推广也有待规范。在淘宝软件上,以“养老金”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满屏的“代完成指标一站式服务”跃入眼帘,标价从1元到20元不等。潮新闻记者注意到,部分店家已售量超10万。
网店提供“代完成指标一站式服务”。网络截图
“没兴趣”与“看不上”
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之举。
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三支柱”制度体系,即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占比65.76%,第二支柱占比34.23%,第三支柱占比0.01%,“三支柱”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因此,建立起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成为我国养老金改革的当务之急。
为了鼓励个人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还附加税收优惠,不同税阶群体省税力度不同。假如目前个税税率20%,1.2万元的抵扣能省税2400元,如果将来领取养老金时按照3%的税率补税,对应360元,实际省税额为每年2040元,以此类推。
意在对抗养老焦虑,还附带税收优惠,面对个人养老金账户,大家为什么仍不愿意存钱呢?
银行推广个人养老金业务。(受访者供图)
去年11月,34岁的林女士在银行朋友的推荐下,首批开设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就能抽取红包,有几十块话费,朋友还转了100元现金红包给我。”可开户后,林女士发现林林总总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没有一款吸引自己,“储蓄存款利率虽然比普通存款高一点,但差别不大,理财和基金又行情不好,很可能亏损。何况,存进去直到退休,那么长时间,不确定因素太多。以后到底怎么拿出来?会不会很麻烦,需要很多手续?都心里没底。”考量过后,林女士只缴存进100元,“想着试试看,还可以领取银行的10块钱现金红包。”
在林女士看来,大家对于个人养老金的谨慎和整个金融投资市场收益普遍不及预期息息相关,“都对投资回报率没有信心。”
朱师怀说,目前,在兴业银行办理个人养老金的客户大部分选择存款、保险等稳健型投资产品,也存在部分客户仍在观望,并未选择投资产品进行购买。
如果将目光收回到个人养老金制度本身,不能发现,公众的犹疑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吸引力不足,且人们对于未来能否及时支配这笔钱,存在顾虑。
40岁的国企职工李女士直言,自己原本是冲着税收优惠开户,后来才知道实际节税金额只有三四千,“和存在封闭账户的漫长时间相比,这点避税太少了,不如自己去投资。”
个人养老金业务推广中。(受访者供图)
当下,个人养老金困在了“没兴趣”与“看不上”。
一方面,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下,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获得感不强。尤其是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在3%及以下的人群,尽管缴存时享受3%免税优惠,但领取时仍按照统一的3%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当于个人所得税延后缴纳。对于高收入人群的节税效果较好,但和高收入相比,每年最高可节税5400元,显得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有意愿缴纳人群认为每年12000元的缴费上限过低,对于今后退休时能否提供足够水平的保障心存疑虑。
在个人养老金面前,公众呈现出分化的面孔。此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封闭运行又加重了人们的顾虑。“钱只进不出,要等上几十年退休以后才能取,一旦中途我急用钱怎么办?这一条就劝退我了。”32岁的白领刘先生告诉记者。
沈明海分析说,和市场上一般金融投资产品相比,目前700多只个人养老金产品比较优势不明显,产品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譬如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少,投资收益吸引力不足。
如何破解“空户”难题
眼下,如何打消民众顾虑,提高居民的缴存意愿,成为摆在个人养老金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涛介绍说,德国的里斯特养老金是由国家补贴、个人缴费、税收优惠及递延的个人养老金,国家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给予基本补贴和家庭补贴,总计有2100欧元可免税,他认为这值得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的借鉴。
图源:视觉中国
多位专家一致认为,需要优化税收优惠,从而扩大个人养老金产品对不同人群的吸引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建议,从缴费阶段,参考其他国家“负所得税”思想完善制度,税收优惠限额可与年龄等因素挂钩,对低收入群体起到激励作用。
沈明海则认为,在领取养老金阶段可以采取阶梯式税率计收个人所得税,对于应纳税所得税税率在3%及以下人员进一步降低税率或免缴,对于3%以上的,按照梯次逐步提高税率。由此,不同税阶群体都能获得税收优惠。
同时,他建议完善领取个人养老金政策条件,“允许因各种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在提供相应证明情况下可提前支取,从而提高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解急救困的功能。”
个人养老金产品也亟待丰富和优化。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养老金分会会长何文炯提出,相关金融机构要设计通俗易懂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使普通百姓能够理解、接受,并不断提高投资运行能力,更好地满足参加者对投资回报的期望,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