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开展

一场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

字体:
—2023—
12/04
08:13:45
2023-12-04 08:13:4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沈听雨 姜晓蓉

  浙江在线12月4日讯(记者 沈听雨 姜晓蓉)跨越日月山海,寻找艺术之美。作为“良渚论坛”的组成部分,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政府、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12月3日在杭州梦栖小镇开展。

  一周前,来自83个国家的84位艺术家到浙江开启了访华采风创作活动。他们从良渚出发,寻访了杭州、绍兴、湖州等地,看见了五千年良渚文明的灿烂辉煌,感受了“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无限魅力,体味了浙江在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中的独特韵味,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这次展览选取了艺术家们创作的150多幅作品,分为‘文明探源’‘绿水青山’‘人文胜境’三部分,希望完成一场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余旭红带着记者观赏眼前的一幅幅作品。他说,各国艺术家从中国艺术中获得灵感与启发,并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将采风中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转化为多元的艺术创作与实验。

  走在展厅,就像走进了世界文化的百花园。油画、水彩画、素描画,还有抽象画、艺术装置、雕塑等显现出的姹紫嫣红和生机盎然,尽显这一方水土生发的美好想象。

  在巴拿马艺术家黄永康的作品《摇滚富春》前,余旭红停下脚步。“这幅作品是以中国的水墨画为灵感创作的。”他掏出一张缩小版的黑白《摇滚富春》告诉记者,艺术家在创作完后特意表明如果作品是黑白两色,那么就可以看做是一幅中国水墨画。不过因为巴拿马的主要文化特征是热烈的,所以他的作品用上了绚烂的色彩。

  余旭红说,这正是两国文化交融对话的印证,“通过采风,从具象绘画到抽象表达、从视觉直观到文化想象,各国艺术家把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中华文化相勾连,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展览中的一幅幅画作,都体现着“文化连接心灵,艺术沟通世界”的美好意趣。

  新加坡艺术家林仰章在回国前,也作为一名观众来参观自己参与的这次采风展。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用手机拍摄墙上作品。“这两幅画表现的都是浙江的山水自然景观,其中一幅是安吉的竹林,另一幅是银杏和枫叶。”林仰章向记者介绍,这些都是他在采风途中看到的景观,他尝试着用油画布和丙烯颜料画中国的山水,就是希望能从新的维度来表达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林仰章来过中国多次,他坦言,这次见到的江南氤氲之景,以及成体系参观到的良渚文化等,让他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了解,必然会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在展览现场,摩洛哥艺术家齐亚特·亚斯米娜的装置作品吸引许多人驻足。走近,你仿佛能闻到隐约飘出的香味。

  这两幅作品名为《种子之歌》和《燃烧的心》,都以红色为背景,是用红线穿过小洞与铜丝、红色网布相接完成,这些材料都是她从摩洛哥带来的。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棵在采风中见到的树,“虽然我不知道这棵树的名字,但它如此美丽,我的作品想表达蓬勃向上的生机。”

  齐亚特不止一次感慨中国文明的悠久和连绵。在她看来,“中国的历史也像一棵树,向下扎根是古老悠长的文明,向上生长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不仅如此,这次展览中还加入了一幅特别的画作,是科特迪瓦艺术家莫合·欸布斯·库塞·玛蒂尔德在2008年画的作品,放在她本次采风后创作的《良渚之光》旁边。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艺术家来华采风创作活动由来已久,直到2013年被正式命名为‘艺汇丝路’。这位科特迪瓦的艺术家恰好参加过从前的活动,这次我们把她以前的作品也进行展览,正好可以体现活动的延续。”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表示,采风活动和展览,是一个为各国艺术家搭建文化互鉴、艺术交流的国际性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强调延续性来表达一种期望——越来越多海外艺术家能加入这条“艺汇丝路”,通过艺术促进各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而这,正蕴含着首届“良渚论坛”举办的初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采风;展览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