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婺剧传新声 宋韵入乐来

《宋韵婺风》 民乐视听会里的风雅

字体:
—2023—
12/10
11:40:23
2023-12-10 11:40:23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 郑宇恒 于帆

  也许你看过不少婺剧表演,但以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6种声腔为元素创作而成的婺风音乐会你是否见过?

  12月6日、7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和金华市文化馆倾情打造的《宋韵婺风》民乐视听会在中国婺剧院上演。这场民乐视听会是2023年度金华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之一,以婺剧6种声腔为载体,在内容上融合宋韵文化,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现代艺术手法展示,为观众带来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

  婺剧与宋韵巧妙结合

  6日晚上7点,中国婺剧院内座无虚席,场内灯光暗下,舞台亮起,演出者统一身着蓝白相间的长衫,已在台上做好准备。随着指挥抬手,流畅清丽的乐曲如同流水般缓缓淌出,《宋韵婺风》民乐视听会随即拉开序幕。

  本次民乐视听会通过齐奏、重奏、独奏的表演形式,融戏、歌、舞、乐于一体,戏曲婺歌兼顾。共有序曲《婺水长歌》、昆曲《绿野仙踪》、高腔《金戈铁马》、乱弹《万年稻香》、滩簧《闲情偶寄》、时调《朝花夕拾》、徽戏《千古风流》、尾声《繁花似锦》8个曲目。

  古琴与箫声起,琵琶、司鼓随后齐奏,演奏者坐于光影中,在投射着重重青山的幕布后隐约可见。一位观众忍不住感叹:“这效果仙境一般。”这曲《绿野仙踪》前半部分以乐曲描绘了金华美轮美奂的自然风貌,后半部分以一杯清茶为道具,通过男女对唱刻画出江南茶园的景象。

  《金戈铁马》是一首合唱曲,十位身穿盔甲的演唱者在大鼓、唢呐、二胡等乐器的伴奏下,表现出追思英雄的肃穆景象。《万年稻香》与《闲情偶记》均为独唱曲,前者为一位老农唱说万年稻作的遍野芬芳,后者为一位文士以《声律启蒙》为唱词,在“云对雨,雪对风”中演绎江南风雅。

  《朝花夕拾》带有金华山歌的趣味,当两只唢呐在台前对“歌”时,观众席上不少孩子随之舞动双手。《千古风流》以李清照的《武陵春》为灵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忧思。最后一曲《繁花似锦》将气氛再次带到高潮,此曲改编自婺剧《闹花台》,在先锋、唢呐、锣鼓声中,吹响了金华“打造国际枢纽城 奋进现代都市区”的时代号角。

  每曲终了,观众都不吝掌声与叫好声,当最后一个音符落地,所有演出人员上台谢幕,观众还意犹未尽。

  “这场演出让我耳目一新。”市民余先生表示在欣赏过程中频频惊艳,“演出保留了婺剧的韵味,但舞台表现上和传统婺剧不同,很有新意,值得一看。”

  市民叶女士带着女儿来观看,小姑娘在看完演出后直呼“震撼”,叶女士说:“我小时候也看过婺剧,这次演出在听感上还是有金华老底子味道的,演出的曲目短而精,融合了很多金华元素,这样让孩子也可以更好地接受。”

  婺剧值得深入挖掘

  文化馆的一名主创人员认为,婺剧音乐的独特性尤其让人钟情,不断挖掘、创新婺剧的表达方式极具意义。同时,她还格外介绍了此次的演出团队,“整场演出由金华市文化馆群星民乐团倾情献演,乐团成员多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退休的演奏家,以及金华各大琴行的民乐老师,他们用业余时间排练,最终呈现出这台精彩演出。”

  除去演奏者,在这场视听会中还有一个人特别忙,他不仅要充当主持人,还是整场表演的指挥,在《朝花夕拾》一曲中,他更是拿起唢呐,站在台前演奏。他就是黄小锋。

  黄小锋是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二级演奏员、二级作曲,浙江省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也是《宋韵婺风》民乐视听会的作曲人。

  宋韵文化是金华的一大特色,黄小锋在创作时,将宋韵文化融入其中,“《千古风流》来自大家都熟知的宋词《武陵春》,高腔曲目《金戈铁马》的唱词,采自于南宋女词人张玉娘的五言律诗《王将军墓》。”黄小锋表示,以后会考虑将这台节目再作提升,以更丰满的协奏曲来展现八婺宋韵风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婺剧;宋韵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也许你看过不少婺剧表演,但以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6种声腔为元素创作而成的婺风音乐会你是否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