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这种名字听起来浪漫诗意,长得有点像“稻穗”的植物,却是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植物之一。今年年初国家林草局还曾“悬赏”千万元寻求治理之策。
最近,好消息传来,在第二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上,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互花米草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底,各省清除任务已完成45万亩。
虽然各国都在苦斗入侵植物,但中国是世界上外来入侵植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有入侵植物400多种,互花米草只是其中一种。
防治植物入侵,这场攻坚战为什么必须赢?
沿海滩涂上的互花米草。受访者供图
从“守护者”到“海滩霸主”
谁能想到,一株柔弱小草有一天会被“悬赏”千万“缉拿”。
互花米草,属禾本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大西洋西海岸,因为具有固沙促淤作用,1979年作为“守护者”引入我国江苏,试种后发现其防止水土流失作用明显,后扩大种植至福建、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
“这种草根强苗壮,繁殖能力极强,能够适应各种生长环境,起到抵御台风、保滩护岸的作用。”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副所长李贺鹏告诉记者。
但是硬币的反面则是,由于缺少天敌,对环境的适应力强,互花米草大量繁殖,一株互花米草可以自产约三百至六百粒种子,随着海风、海浪一步步开疆拓土,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很多地区的“海滩霸主”,破坏滩涂生态系统。
“只要有互花米草在的地方,就难寻其他植物踪迹,潮间带生物的数量减少,进而影响湿地水鸟觅食。”李贺鹏解释到,尤其是对浙江这种位于国际重要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地区,危害尤为突出。
而除了生态账,经济账也得好好算一算。有互花米草的地方不光海产养殖受影响,单单一亩的治理成本至少5000元,而互花米草已在全国“攻城略地”100多万亩。
大型机械对互花米草进行翻根深埋。受访者供图
2003年,互花米草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由此我国正式向互花米草的“宣战”。
这场仗怎么打?对互花米草的治理一般采取刈割结合翻耕、围堰水淹等物理方法,也有通过除草剂等化学药物治理。而受限于互花米草生境的复杂地质条件,这些治理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可谓开局不利。
李贺鹏用“春风吹又生”形容治理的艰难,“互花米草的根状茎繁殖能力强,在刈割后难以完全根除,复生苗会更加难以清除。”
好在,胜利的曙光已经在眼前。根据此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发布数据,各省清除任务已完成45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6%。部分省份已经全部清除。
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浙江的互花米草入侵面积占全国大约四分之一,并已于今年8月份完成了全年任务14万亩。预计明年省内的互花米草将会被全部清除,全面转入管护和生态修复阶段。
根据省林业局联合多部门印发了《浙江省互花米草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5年全省各地将全面巩固除治和修复成果,实现互花米草有效治理,基本消除其快速入侵扩散带来的生态危害,打造健康、稳定的滨海生态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全部清除并不意味着全面胜利,互花米草二次入侵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李贺鹏看来,对互花米草的治理需要久久为功,全国一盘棋,进行共同治理。
没有互花米草的滩涂是鸟类的重要觅食地。受访者供图
摸清“入侵者”家底
互花米草、水葫芦、薇甘菊、加拿大一枝黄花……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频频现身、蔓延,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引发公众关注。
与入侵植物的“战役”,第一步是要知己知彼。
所谓入侵植物,是指对特定地理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外来植物。入侵植物肯定是“外来客”,但是不是所有的“外来客”都是入侵植物,比如我们餐桌上的蔬菜,90%都是外来植物,但不属于入侵植物,比如玉米、土豆、番茄等。
以互花米草为例,它在我国沿海区域就是一个入侵状态,但是在内陆地区,就不会对生态造成威胁。“入侵植物在特定区域才有生存范围,这也是我们要‘摸清家底’的原因之一。” 国家植物园工程师郝强解释到,“摸清家底”是治理入侵植物的基础。
我国到底有多少种入侵植物?这个问题最初很难回答。
郝强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加快和我国经济发展,经济贸易、人员往来的增多,交通的日益便利,旅游、进出口增长迅速,外来入侵植物也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但是当时只有针对个别外来入侵植物做过调查的没有形成全国性、系统性的数据。
研究人员在山东东营进行互花米草调查。受访者供图
2010年,入侵植物学研究专家马金双博士(现任国家植物园北园首席科学家)开始带领团队进行全国性的基本资料整理工作,之后马金双团队又联合11家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按中国地域分成五大自然地理区,以县为单位全面开展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的摸底调查,形成《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于2021年正式发行,其中共记载外来入侵植物402种。
“一共采集了入侵植物标本约5万份,拍摄高清植物照片15万多张,基本摸清了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家底。” 郝强表示。
官方的普查也正在进行中。据了解,2021年,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发布《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其中提到以我国初步掌握的外来入侵物种为基础,在农田、渔业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各区域,启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摸清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到2025年,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状况基本摸清。
“这个一个更全面、系统的普查。”郝强告诉记者,入侵植物分布广泛,涉及的生态系统繁多,森林、湿地、农业区域、城市绿地等都可以见到,甚至很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被“攻陷”,管理起来的执法主体并不明确。
随着全国性的普查调查研究的深入,我国入侵植物的家底图谱会越来越清晰。据了解,目前,全国所有的普查已经结束,正在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
入侵植物水葫芦。图源:视觉中国
必须打赢的“战役”
在一个生态系统里“乖顺”的物种,换了一个环境,就有可能“失控”,一点点打开隐藏的“潘多拉魔盒”。
实际上,各国都在苦斗入侵植物。例如,“老家”在中南美洲的马樱丹,花朵颜色鲜亮,最初作为花园植物被移植,如今,至少50个国家将其视为“问题植物”。甚至导致一些地区的原生植物濒临灭绝;“老家”在巴西的凤眼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葫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缠”的野草之一,长势野蛮到阻塞行船交通。
而中国已成为遭受外来入侵植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跨越近50个纬度、5个气候带,什么样的环境都有,换句话说,国外的植物传进来了,都可以找到适宜的栖息地。”郝强接着说,与此同时,我国在进口检疫、引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以入侵植物苍耳为例,当初就是跟着进口粮食和货物“偷渡”来的,在我国新疆地区蔓延。
入侵植物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
我国现已知入侵植物400多种,其中对农业带来严重危害的有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互花米草等。这些外来植物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的栖息环境。
以苍耳为例,它会侵占农田,由此会导致粮食减产、棉花质量下降等危害;有消息称,水花生可使水稻减产45%。
入侵植物的一大特点就是会抢夺周围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养分,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例如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滇池草海,过去曾有16种本地高等植物,但随着水葫芦的大肆疯长,目前草海只剩下3种本地高等植物。
国家植物园的入侵植物皱果苋。受访者供图
另外,入侵植物自身还有可能带有毒素。紫茎泽兰含有的毒素能使马匹和羊患上气喘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曾因紫茎泽兰入侵而在一年内减少了6万多头羊,畜牧业损失达2100多万元。
除此之外,入侵植物不易根治,治理成本也很大。我国每年光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亿元,仅打捞费一项便耗用了5-10亿元。
入侵植物的危害不断显现,使人们意识到,生态安全的重要性,这场对入侵植物的“战役”必须得打赢。
目前,中国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把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加强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一方面守住“国门”,从源头上杜绝有害植物入侵,加大检验检疫部门对有害植物的检查力度;另一方面,治理已有的国内入侵植物,并推动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监管数据和信息平台等。
“意味着保护有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保障。”对于入侵植物治理,郝强很有信心,“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这代人如果不打赢防治植物入侵攻坚战,有些植物以后就只能在标本里看到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