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长兴上泗安村,村民在竹筏上舞起当地非遗“水上双龙”。 拍友 许旭 摄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海子诗中的愿景,正在广大乡村化为现实。
清漾、霞山、仰峰、盈川、上泗安、孝哉闵子骞鞭打芦花车牛返……这些充满诗性和历史感的村名,承载着村民们的集体记忆,也连接着村庄的过去与未来。
今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当下,乡村著名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展开。乡村地名里藏着怎样的故事和历史?乡村振兴为何如此重视地名?
留住记忆
“我们小时候喜欢从这里翻墙进来听戏,那时觉得翻墙看戏很好玩。”在湖州市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马煜明和记者来到山上,指着范蠡祠的围墙说,“这么多年了,这里还是原来的样子。”看着重修于清光绪年间的祠堂和戏台、古井,马煜明不禁回忆起孩童时代和玩伴在此嬉戏、听戏的时光。
蠡山村的村名大有来头。相传春秋时,范蠡辅助越王勾践“亡吴霸越”后功成身退,携西施隐居于此山,故名蠡山。据载:“昔范蠡扁舟五湖,寓居此地,属三致千金之一。山有范蠡祠,山之麓有采石庵。”
蠡山村在“乡村著名行动”中,将村庄里的故事用于道路命名。 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蠡山”的名字,和村子里的范蠡祠、陶朱古井、蠡山古戏台等古迹,共同诉说着村子的历史。村子里的地名文化展示馆,则收藏着村民们的集体记忆——范蠡西施隐居的美丽传说、蠡山八景的故事等等。
“我们村名字有上千年了!”谈起村名,村民无不自豪。小小村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寄托着无数人的乡愁。退伍后,马煜明几乎没离开过蠡山村。谈起生于兹长于兹的村子,他眼里总是泛着光。办工厂、修道路、建新居,村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不变的,是那古老的村庄、古井、戏台和它们的名字。
原有地名留存记忆,新的地名则继续讲好美丽乡村故事。如今,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马煜明,承接着一项特殊的任务——协调做好村里道路的命名。据介绍,今年以来,德清结合乡村著名行动,对村庄无名路等地理标志物进行命名、上图。蠡山、古井、松峤……村庄里的故事和传说,变成了路的名称。这些短短的乡村小道,承载了传承千年的记忆。
蠡山村村名文化展示馆中关于“蠡山八景”的介绍展板。 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让每一条路都能讲述一个温暖的故事,每一处地名都能传递一段乡愁,乡村著名行动的文化指向格外鲜明。地名是地方历史的活化石,著名不仅是“取名”,也注重“扬名”。
“充分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不改老地名,体现地方特色。”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省纳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乡村地名179条,累计达到3554条。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近日撰文指出,各地不断加强乡村地名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弘扬,已有1.33万个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并重新启用或移植使用了一批乡村“老地名”。
苍南为做好地名保护,专门编纂了《山海苍南·地名记忆》一书,汇编各乡镇的乡村地名故事、逸闻趣事。苍南县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负责人温泉说:“这些地名故事是对乡村地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对乡村历史和地名知识的宣传普及。”绍兴上虞百官街道则运用老地名“移植”的方式,让“四甲”“后郭”“前江”“悬沙”等即将消失的地名,重新唤醒人们的记忆,保存历史文化印记。
独特的精神气质
“老田!欢潭村的资料有没有?”田何兴时常会被问及这样的问题。“是要人物、历史还是古建筑方面?我这里都有!”聊起村名、村史,老田如数家珍。
田何兴是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欢潭村村民,也是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宣传员。老田编纂的近40万字的村志《欢潭记》,也是一部实打实的“地名词典”,“台湾的一位小学校长都找我了解过欢潭的地名历史!”
老田告诉记者,欢潭村在北宋时称“徐家村”,后岳飞率军途径此地,饮水而欢,遂称“欢潭”。800多年来,村名从未改变。“西湖有个岳庙,欢潭有个乡村岳庙。”老田说,为纪念岳飞,村里将“欢潭公园”改名“岳园”,新增岳庙、岳飞武魂文化墙等景观。每年村里还会举办“岳飞节”,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宣扬他的爱国情怀。
充满古韵的欢潭村,如今已是全国AAA级景区。 受访者供图
作为浙江省千年古村落,欢潭村保留着众多遗存。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务本堂就是其中之一,堂号取自《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进学的儒家传统熏陶着一代又一代欢潭人。“我们村出过八位进士!”老田自豪地说。而重修于清咸丰七年的仁济桥原名“下睦桥”,取名“仁济”,则是村民互助互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写照,这种精神延续至今。
“游客通过这些地名就能了解我们村的历史和文化。”老田说。如今的欢潭村已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国家AAA级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游玩参观。人们不仅沉醉于欢潭的美景,也纷纷找老田了解欢潭的历史和地名故事。乡亲们都说:“老田,你可成了咱村的代言人啦!”
在浙江,像欢潭这样的村落还有很多。耕读、礼贤、盈川……这些地名,或取自当地历史故事,或寄寓着村民对传统美德的礼赞。作为千百年来农民生产生活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地名通过村落、桥梁等实体得以传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民政部《通知》要求,著名行动要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乡村好地名展示和提振美丽乡村精气神。
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李祖佩表示,乡村著名行动的推进是乡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彰显过程,对增强乡村社会和农民群体的文化自觉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义乌李祖村一角。“李祖”的村名已沿用数百年。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老地名的保护沿用,新生地名的确定,都在无声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义乌李祖村的名字,源于一个感恩故事。相传八百年前,村子原住民均为李姓,后搬迁至浦江,将村子整体留给方姓村民。为表达对李姓村民的感激之情,方姓村民沿用了“李祖村”的名号。上虞则在乡村著名行动中,推出“孝”字系列地名,彰显孝德文化赋能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乡村地名也彰显着乡村和美气韵。余英溪、江树路、文溪坞……这些优美的地名,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之江大地山水间。余英溪因桃花流水、落英缤纷而得名,充满古韵与诗性;江树路的灵感则源于清代诗人唐九皋的诗句“江树江云一片浓”,体现宜居宜养的周边环境。
乡土文化中的美德,乡村的和美气韵,伴随这些地名,绵绵流淌进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塑造着我们的精神气质。
地名也是生产力
“以前村里路没有名字,快递员不好找路,只能送到快递点。”蠡山村村民马月芳告诉记者,自从村里的无名路“正了名”,快递员可以根据地图导航直接将快递送到村民家门口,收发快递更方便。
民政部《通知》明确五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织密乡村地名网、深化地名信息服务、促进地名利农惠农等。“做好地名、路名的著名、上图,地址更精确,导航更精准,企业办事、村民出行、村货进城也更便利。”德清县民政局民政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沈兴法说。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各地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9.1万条,新增图上信息29.7万条,乡村地区地名网将织得更细更密。
乡村著名行动中,各地加强数字技术运用,丰富地名标志功能。图为配有二维码的蠡山村村牌。 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地名信息化是精准做好乡村服务的抓手,也是实施数字技术下乡的基础。民政部要求各地加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运用,推广将地名标志与便民服务相结合的“智慧门牌”,丰富地名标志功能作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在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马厍小区,居民沈志宝通过扫码家门口的“数字门牌”,将“小区门口窨井盖被大车压坏了”的照片发给了小区网格员,当天下午就有工作人员来更换窨井盖。“以前反馈问题不是跑社区就是找网格员电话,现在扫‘数字门牌’就能一键联系网格员。”沈志宝说。
据了解,数字门牌二维码关联各类业务数据信息,集成了银行业务办理、生活缴费等各类事项。今年以来,全国乡村地区补设地名标志牌10.2万块,新安装楼门(户)牌294.2万块。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鲁可荣教授说,通过数字地名标志,用数字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有助于打造乡村整体智治平台,建立智慧化的生活、管理和服务体系。
规范命名做好地理信息服务,发展产业壮大乡村经济,“乡村著名行动”在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李向振告诉记者,通过乡村著名行动,认定和筛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乡村,有助于提升乡村知名度,进而通过“冠名”等形式,促进乡村地区工农业产品、服务品牌的建设。不少地方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结合地名积极打造地理标志产品。
金华火腿是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乡村著名行动中,“地名+品名”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辨识度、美誉度。 拍友 胡肖飞 摄
瑞安市地名服务中心负责人宋志丹介绍,瑞安以“地名+品名”开发乡村地名文化产品,如江桥莲子、曹村进士索面、陶山甘蔗、马屿红糖、湖岭牛肉等。通过融合地名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乡土产品,这种做法在我省比比皆是。
运用好地名文化,助力乡村文旅品牌建设,则让人们看到了“地名”助力乡村振兴的另一种解法。苍南根据“乡村著名行动”相关要求,挖掘沿线乡村地名文化,设计制作船舵、抗倭城墙等形象的地名文化推广标志物,助力打造“168黄金海岸线”精品旅游示范带。
鲁可荣指出,乡村著名行动通过对乡村文化进行整体性挖掘利用,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治理有效、文化传承等发挥基础性作用,“可以说,地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产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