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9日讯(记者 应忠彭)5公里,曾是温州市民詹茹的家到最近图书馆的路程,如今这个距离缩短至不到500米。晚饭后,詹茹走进黛瓦白墙、外观似戏台的南戏城市书房,享受阅读的乐趣。她说,这些年,城市书房总能让她在工作繁忙之余,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向往的书香和内心的宁静。
同一个夜晚,距离温州1800公里外,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的满福坝威尼斯小镇少儿寓言城市书房里,市民杨智中正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小马过河》绘本。杨智中说,饭后走几步,就能借阅到许多寓言故事书,之前想都不敢想。借鉴温州城市书房的经验,南部县已建成9家城市书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阅读。
城市书房犹如一盏灯,点亮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温暖一座城。温州从10年前就开始探索城市书房建设。前不久,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发展研讨会在温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共文化领域专家一致认为,温州城市书房为公共图书馆破解精神共富难题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引领了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方向。
温州城市书房建设有哪些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城市书房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书房嵌入大街小巷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常常碰到这样的困扰:去个图书馆都要开车,少则20分钟,多则半小时以上,而且停车也很不方便。而温州把阅读的场馆建在群众的家门口,大大方便了喜欢阅读的市民。
这源自于10年前的一次偶然探索。
2014年,温州市图书馆迁入新馆,位于市中心县前路的老馆则作为分馆继续使用,到了晚上8时半,仍有读者恋恋不舍,要求延长开馆时间。
“文化供给应当与百姓的需求对上口味。”温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启林回忆,当时市图书馆也有意探索公共服务新模式,于是将该馆改为自助式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且配备了学习桌、阅读灯等,还通过读者征集,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城市书房。从此,市民用读者证刷卡或手机扫码即可进出书房、自助借阅、学习。城市书房受到市民追捧,还有读者打电话要求增加座位。
第一家城市书房就这样火了,但这种公益行为想要持续下去,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支持、适合长期运作的模式。2015年,温州市图书馆开始“尝新”,与鹿城区松台街道的水心社区合作,解决新建城市书房场地问题。“对老百姓来说,这是好事啊,我们支持!”几经协调,社区将一个非机动车车棚拆除,腾挪出空间,建设成了菱藕城市书房。书房嵌入在社区里,受到了周边居民的欢迎。这是温州市图书馆首次与第三方合作建设城市书房。
此后,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般,在温州的各个角落里冒出来。
“房租可以不要,书房不能不建。”温州南塘城市书房是业委会舍弃每年20多万元的沿街店面租金建设起来的。刚提出意向时,曾有人激烈反对。“文化比赚钱更重要,建城市书房既提升小区的文化氛围,也方便附近居民。”小区业主管书艺说,虽然少了几十万元的租金,但大家看到小区文化味十足、档次提升,反对声自然没了。
“要提档升级,把当地文化融入城市书房。”张启林介绍,2020年开始,温州又出现了主题城市书房。
位于鹿城的谢灵运城市书房,同样建在小区里,记者走进这座以“中国山水诗”为主题的书房,看到内部装饰融入了山水诗词与书画元素。坐在木椅上,背靠山水画的墙壁,抬头一看,前方还有一把古琴,拿起一本诗词书,便可沉浸式体验谢灵运诗词。“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阅读累了,拿起手机扫一扫有声阅读墙上的二维码,还能聆听谢灵运诗词的朗诵。
温州城市书房打破原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筑“大而全”的常规格局,突出“小而精”,充分考虑人口密集度、交通便利性、服务半径等因素,网格化嵌入式布点。如今,156家城市书房分布在温州城乡人流密集的社区、创意园区、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地。
转角有书香,城市书房如今已成温州一道独特人文风景。“平时工作很忙,等车办事、带孩子去培训学习等间隙,哪怕是很零碎的时间,也能去就近书房学习,真的很方便。因为城市书房,喜欢上这座城市。”市民潘智这样形容对城市书房的感受。
“我和孩子在城市书房获得了许多知识和愉悦,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曾经带孩子去参加整理书籍志愿服务,每天把劳动成果发到朋友圈,结果很多人看到之后,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管书艺说,仅她所在的小区就有2000多人次参与到城市书房的志愿者队伍里。“因为热爱,所以关心。越来越多温州市民,把城市书房的事,当成自家事。”
政府搭台各方共建
把城市书房建在百姓身边,谁来建?建设资金哪里来?
“这么多城市书房,如果都由政府包揽,财政肯定吃不消,效果也未必好。”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看来,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最大特色在于政府和民间各方参与共建。
政府与民间形成互动,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城市书房建设中来。
最初,支持城市书房的主力是街道、社区。走进以俚语主题的城市书房——清风社区城市书房,主题墙上布置着各种温州方言内容,现场设有饮食区、阅读区。“原先,这里是街道的办公用房,我们把会议室迁到其他房间,把办公桌并到其他楼层,挤出340平方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可五六个人人挤一个小办公室,也要把文化场地腾出来,“大家都意识到文化场所的重要性。”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主动提供场地,申请建设城市书房。
引导民间力量介入,培育多种模式共同运作,成为温州城市书房发展的经验。
而卓诗尼城市书房是设立在工业园的城市书房,藏书量近4.5万余册,场地由企业提供。企业负责人表示,平时自己也爱读书,参与城市书房建设,不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公益。“在书房里,读者翻阅书籍,可以了解鞋履进化史,了解到由古至今各种鞋的款式,这里也展示了鞋履独特的文化特色。”
龙舟主题城市书房的建设也是一个众人参与的典型例子。在温州市龙舟主题公园里,温州市龙舟协会成员们“你出2000元,他出3000元”,共筹集了80多万元。龙舟制作师陈秀杰把老旧龙舟的船板拆了,改造成了一张长10米的长条书桌,捐赠给城市书房。有了启动资金和设施,再加上属地街道提供场地,一家颇具特色的龙舟主题城市书房有了雏形。
民间力量积极活跃地参与城市书房建设,政府的引导管理是关键。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管理、全民共享。”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人认为,公共文化要坚持公共属性,政府的顶层设计很重要。
为此,温州连续5年将城市书房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颁布《温州市城市书房建设和管理办法》《温州市城市书房扶持补助办法》等文件,通过设立事业发展基金、开展社会认养等鼓励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运营,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按照统一标识设计、统一资源调配、统一服务规范,实现标准化专业管理。
“城市书房管理也像酒店一样评星级的。”每当临近年终,温州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赵玉宇就带着同事一起逐家走访城市书房。手指轻轻一抹,书架是否干净一目了然。阅读环境是不是干净整洁,开放的时长有多少,读者满意度怎么样等,都是考察评定的内容,同时,结合业务数据等,综合评定出五星、四星、三星城市书房,并进行公示。按照星级城市书房考核标准,获得星级的城市书房将得到温州市财政4万元至6万元不等的补助,并在城市书房显著位置标星挂牌。
既有活力又有规范约束,如今在温州,一家城市书房从选址、设计、建设、验收等要过七关考验。“曾经一位领导提出设想,在某地新设一家城市书房,但该地离我们原先已开设的城市书房很近,不符合15分钟文化圈要求,容易造成浪费。在该处建设城市书房的方案没通过。”温州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标准和依据才能更好引导城市书房发展。
目前,温州全市已建设的156家城市书房中,由社会力量无偿提供场地、参与运行管理的达143家,占比91.7%。
“温州标准”走向全国
温州城市书房不仅在本地开枝散叶,也被全国许多城市借鉴学习。
“温州城市书房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是把书房嵌入到社区,让百姓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阅读;二是激发社会各方参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图书馆副馆长雍华伟说,南部县城市书房的建设运营借鉴了温州城市书房的设计理念、运营经验。例如,学习温州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的经验,当地的文旅公司、交运公司都拿出场地支持城市书房建设,已建了9家。城市书房少儿寓言分馆,也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以“寓言”为主题打造,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江苏扬州、河南洛阳、上海长宁区……截至目前,先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批次考察团来到温州城市书房实地考察学习。在温州的引领下,全国近200座城市建成4300余家城市书房,掀起全国共建城市书房的热潮。
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图书馆原副馆长周德明表示,温州制定城市书房建设管理办法、扶持补助办法,发起设立城市书房发展基金,为其他各城市书房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
2020年,包括温州在内的12个城市,共同发起建立“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共同搭建全国城市书房共建共享平台,探索全国城市书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在环境空间设计、特色服务拓展、文化内涵注入、管理模式创新、社会效益提升等方面,互学互鉴,比学争先。”温州向全国发出倡议。同时,温州牵头江苏扬州、河南洛阳、重庆渝北、深圳盐田等地共同制定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公共图书馆馆外服务场所服务规范》,该项目已通过国家图标委验收。“此举也意味着,我们城市书房建设的‘温州标准’走向全国。”张启林说,该标准从术语定义、基本原则、设施设备、服务内容、服务资源等方面,明确馆外服务点的服务提供、服务管理、社会参与、服务保障、社会监督与反馈等问题。比如,地址选择满足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环境相对安静等条件的一楼临街;实行标准化形象标识和文字标识,并纳入路标、路牌、公共交通等城市标识系统和互联网地图标注系统等。
接下来城市书房如何发展?温州的探索并未止步。依托街道社区、公园绿地、商业综合体、景区民宿、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园等进行嵌入式建设,将特色人文资源植入城市书房,成为新方向之一。比如,温州龙港市的龙跃路城市书房,由老水厂改造,通过产业化运作管理,点亮城市记忆,营造融怀旧和时尚于一体的文化空间场景;增强城市书房的“造血”功能,文创产品、咖啡轻食等与公共阅读服务相配套的经营活动,也有了尝试。例如,泰顺将茶文化直播间嵌入书房,引来不少关注。
最近,温州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又开始忙碌,着手城市书房建设的新布点和规划。“让城市书房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10年努力已有很多收获,相信只要跟着百姓需求走,人人都愿意来参与,肯定还会生出更多可能。”赵玉宇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