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河南籍烈士长眠温州近一甲子,志愿者帮助找到亲人

跨越时空的重逢

字体:
—2024—
03/29
07:24:35
2024-03-29 07:24:3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汪子芳

  浙江在线3月29日讯(记者 汪子芳)“二哥,我们回家了。”3月28日9时20分,一列开往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动车从温州启程。72岁的李运德捧着一抔来自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的泥土,和三个子侄一起赶回老家。

  两天前,他们从千里之外赶到温州,专程祭奠亲人邵玉海。这位长眠近一个甲子的烈士,终于和家人再度“重逢”。

  一次久别重逢

  3月26日上午,春光明媚,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里,一排排烈士墓碑庄严肃穆。时隔57年,烈士邵玉海的墓前,再次迎来远道而来的亲人。

  “二哥,我们来看你了。”河南的乡音响起,李运德捧着一束鲜花,站在邵玉海烈士的墓前。三个子侄邵伟、孙恩志等人蹲在一旁,用毛巾仔细擦拭墓碑,在碑前摆上水果和电子蜡烛。

  放下鲜花,李运德慢慢蹲在墓前,凝视着墓碑上描金的名字。他反复捏紧拳头,强忍泪意,却仍然泪水盈眶。

  “姐,找着俺二哥了。”在邵玉海烈士墓前,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哽咽着拨通电话,向远在河南的姐姐报信。“姐姐80多岁了,要不是身体不好,她一定要亲自来祭拜的。”李运德说。

  “姥姥想了他一辈子,现在他们可以团聚了。”拜祭完后,邵玉海的外甥孙恩志还从烈士墓前取了一抔土,小心翼翼地装起来,“我们要把二舅墓前的土带回家,放到我姥姥的坟前去。”

  “我二哥牺牲的时候才19岁啊,妈妈到去世的时候都还在念叨……”李运德说。

  为烈士找到家人

  因为种种原因,许多烈士长眠他乡,这成了亲人们心间无法弥合的痛楚。

  “我二舅刚牺牲的那一年,部队安排我姥姥和大舅来温州拜祭过。”孙恩志告诉记者,“姥姥说二舅的墓在温州一座海岛上,墓前有4棵柏树。”后来受交通所限,加上消息传递不便,家人失去了邵玉海烈士墓地的具体信息。2020年,孙恩志还来到洞头岛上“大海捞针”,最终遗憾而归。

  转机出现在去年6月,“我为烈士来寻亲”团队的志愿者邱旺理发布了一则“为烈士邵玉海寻亲”的视频,这则寻亲信息被平台定向推送到了烈士家乡。

  “家乡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在找二叔。一个朋友看到寻亲视频后,马上把信息推给了我。”邵玉海的侄子邵伟说,他很快联系上了志愿者邱旺理。经过一系列认定,去年底,邵家人终于确认,葬在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里的邵玉海烈士,就是他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亲人。

  拜祭结束后,李运德激动地握紧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和邱旺理的手,感谢他们为邵家人带来的这份“重逢”。

  从“宝贝回家”“老兵回家”到“我为烈士来寻亲”项目,47岁的江西人邱旺理已经是一个有着10多年寻亲经历的老志愿者。

  “我们团队已经为千余名烈士找到了亲人。”3年前,受志愿军烈士后代邓其平的感召,邱旺理加入了“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团队,目前已经帮70多位烈士找到了家人。

  大数据助力寻亲

  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长眠着199位烈士,临近清明,不少烈属从杭州、江苏等地赶来祭奠。有不少志愿者手持画笔,蘸上金色颜料,为烈士墓上的名字一笔一画描金。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史料科科长陈淑娴介绍,帮助烈士寻亲,既是慰藉亲属,也是对烈士最好的缅怀。

  这几年,互联网技术推动着为烈士寻亲的步伐。“以前我们主要靠打电话,联系烈士籍贯所在地的退役军人事务所一点点跟进,现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寻亲快捷了很多。”邱旺理介绍,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将寻亲信息精准推送给烈士户籍所在地的用户,大大增加了寻亲信息的覆盖面和成功率。

  目前,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还有43位烈士没有找到亲属。“很多烈士只留有一个名字,还有一些烈士信息非常稀缺,今年我们计划为20多位资料相对完整的烈士发布寻亲信息。”陈淑娴介绍。

  今年,温州将实施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通过组建温州市英烈文化研究智库、温州市寻亲志愿者联盟等来推进“为烈士寻亲”工作。

  寻亲之路从未止步,相信,长眠的烈士们会迎来更多的“重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重逢;烈士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